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梁承志研究员联合山西农科院乔治军研究员等及华南农农业大学王俊教授等多家团队首次获得了苦荞高质量的参考基因组489.3Mb序列,并注释了33366个蛋白编码基因。本研究发现,苦荞在约六千万前经历了一次最近的独立全基因组复制事件,由此导致了基因组中很多耐逆相关基因的扩增和保留。基于比较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的研究鉴定了编码芦丁代谢途径上编码各类酶的基因及调控这些基因表达的MYB类转录因子。此外研究还发现苦荞中大量可能与植物耐铝、抗旱和耐寒相关的新基因,其产物包括一些转运蛋白以及相关的转录因子。本研究表明,苦荞的耐受高水平非生物胁迫的能力很可能是由于参与信号转导、膜转运和基因转录调控等相关基因家族的扩增引起的。此研究有助于把苦荞变成为一个研究耐逆的模式植物。一直以来,苦荞杂交育种在生产实践中具有较高难度,其主要原因是其花器官太小(约2mm)。此参考基因组的获得将有助于通过突变体筛选结合比较基因组研究来创制大花的苦荞,使杂交育种变成常规育种工作,从而尽快提高苦荞的产量,或是增加种子大小,使苦荞的加工变得容易,并消除苦荞的苦味因子(种子中的芦丁水解酶),从而促进苦荞产业的发展。
该研究相关论文于2017年8月31日在Molecular Plant杂志在线发表(DOI: 10.1016/j.molp.2017.08.013)。山西农科院张丽君副研究员和梁承志研究组博士生李秀秀,工程师马滨、高强和博士生杜会龙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图: 苦荞的植株和籽粒形态及各部位中天然产物芦丁(Rutin)的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