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化学所绿色印刷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近年来致力于纳米绿色印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利用微模板实现复合微纳颗粒的精细图案化组装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15348-15352; J. Am. Chem. Soc., 2018, 140, 18-21; Chem. -Eur.J.,2018,24,16196-16208.)。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他们与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合作,设计了液体软模板限域颗粒组装的方法。利用光刻硅柱或3D打印模板,与含有微纳米颗粒的悬浮液及基材构筑三明治结构。控制模板与基材的间距,随着溶剂的挥发,在模板的突出结构周围产生毛细液桥。他们详细研究了多成分颗粒在液桥内的组装过程和影响因素,并建立物理模型系统分析了液体软模板的限域空间和颗粒尺寸的关系对最终组装结构的影响。通过控制模板的尺寸形状、模板的后退角、以及液体的去浸润方向,形成了微纳米颗粒尺寸分选的多种复杂组装结构图案。该方法无需颗粒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因此能普遍适用多种材料的颗粒共组装,对纳米印刷精细图案及新型器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近日的(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16126-16130)上。

图1.液体在超亲水模板上退浸润实现双颗粒环状组装结构

图2.液体在疏水模板上退浸润实现颗粒分离的组装图案
绿色印刷院重点实验室
2018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