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苗族服饰结构研究》封面

已经完成的三部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成果:《中华民族服饰结构图考(汉族编、少数民族编)》
《清古典袍服结构与纹章规制研究》和《藏族服饰研究》
刘瑞璞教授是我国传统服饰结构考据学派的领军人物,他领导的研究团队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索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研究的文献与实物相结合的考据学研究。他领导的研究团队,充分利用博物馆、私人收藏等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北京服装学院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与学术平台,以田野考察为手段,以研究生培养为着力点,以结构考据研究为切入点,深入发掘大量一手资料。此次《中国苗族服饰结构研究》在基础上,针对我国苗族服饰结构的专题做了系统的整理和学术研究,这对我国单一民族服饰结构开拓性研究和具有标志性的成就得到了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的一直认可,它的立项成为我校在“少数民族服饰结构研究”具有全国学术高地的位置,也为我校服饰文化研究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作出了贡献。
为了保护、继承和弘扬我国苗族深厚、丰富而绚丽的服饰文化,建立苗族服饰结构体系,作者以贵州苗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私人收藏家系统的苗族服饰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次贵州苗族实地考察,并获得充足的研究标本约40件套(不包括当地标本信息采集),进行了博物馆式研究近两年。通过对这批样本的结构、纹饰及穿着方式等进行深入系统的数据采集、测绘和复原,完整客观的呈现出苗族传统服饰结构形制、纹饰和技术面貌。特别是将实物结合文献考据研究,立足于结构特点和发展形态,探寻苗族文化在服饰结构中所展现的民族精神,以不同地区典型苗服服饰为主线,从湘西到黔东,从黔东到黔南,从黔南到川黔滇,追溯苗族古老的贯首衣、对襟衣、大襟衣等服饰形制的结构语言和民族融合的信息,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分析苗族服饰结构的特征探究其文化基因。发现苗族服饰结构所具有的原生性,其贯首衣结构形制具有人类服饰初始形态,可谓人类服饰结构的活化石,同时苗族整体结构形制充满着原始朴素的节俭意识,与大中华传统服饰“敬物尚俭”“天人合一”的理念不谋而合。该研究成果所建立的苗族典型服饰结构图谱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可靠完整的结构数据和研究范式。在方法上,成果还利用计算机手段实现了保护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服饰文化和技艺的数字化文献呈现,使其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在史学上对单一民族服饰结构谱系的构建,对探索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特质具有示范意义。

刘瑞璞教授指导硕士研究生詹昕怡采集苗族服饰标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