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化学所绿色印刷院重点实验室课题组科研人员近年来在纳米材料印刷及图案化领域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他们突破传统印刷技术的精度极限,实现了微纳米尺度精细图案的印刷及纳米功能材料的可控组装(Adv. Mater. 2014, 26, 2501-2507;Adv. Mater. 2018, 30, 1703963.),并发展了在印刷电子及可穿戴器件领域的应用(Adv. Mater. 2015, 27, 3928-3933;Adv. Mater. 2016, 28, 1369-1374)。同时使用微结构来调控气液界面的演变,实现了对泡沫演变的可编程式的调控(Nat. Common. 2017, 8, 14110;Adv. Opt. Mater. 2017, 5, 1700751)。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他们利用微结构模板来调控不相容的流体界面形成图案化。利用固体微结构调控流体间相互取代过程,他们提出了一种任意不相容流体界面间的流体图案化技术(图1)。结合理论分析,他们提出了微结构浸润性和几何结构的设计原则,并用于制备不同形貌的流体图案,实现了流体间界面的可编程图案化(图2左)。这种以微流体技术为基础的对溶液的在微米和纳升尺度的调控,在以溶液加工为主体的器件制备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他们把流体图案化技术与功能材料的蒸发组装技术结合起来,实现了微型立体光电探测器的制备,显示出了良好的光电响应性(图2右)。该工作在发展微型器件的制备新方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成果作为前封面报道发表于近日的Adv. Mater. 2018, 1802172上。

图1. 一种普适的流体图案化方法

图2. 可编程的流体图案化及微型立体器件的制造
绿色印刷院重点实验室
2018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