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平博士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国家“****科学基金”获得者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组长
研究方向:基于冷冻电镜(Cryo-EM)技术的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
电子邮件:zhup@ibp.ac.cn
电话: (office), (lab)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15号(100101)
英文版个人网页:http://english.ibp.cas.cn/ibp_pi/Z/201401/t**_115355.html
简历: 1986.09 - 1990.06 浙江大学 学士
1990.09 - 1993.06 西安交通大学 硕士
1993.09 - 1997.06 清华大学 博士
1997.07 - 1998.12 清华大学 讲师
1999.03 - 2008.05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生物系 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Non tenure-track faculty系列)
2008.06 - 至今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课题组长
2014 获国家“****科学基金”资助
获奖及荣誉:
社会任职:
研究方向: 本研究组以冷冻电镜(Cryo-EM)和电子断层成像(Electron Tomography)技术为主要手段进行病毒、染色质以及其它重要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和功能研究。近年来,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的结构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被Nature Method等杂志评为最重要的技术突破之一,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在大力发展冷冻电镜平台及技术,未来5-10年,冷冻电镜将进入一个“黄金”时期。欢迎对本研究组有兴趣的同学报考本研究组,招生相关信息请参阅中国科学院大学相关网页,也欢迎其他感兴趣的成员加入本组。
本研究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30nm染色质的组装、结构以及表观遗传调控的分子机制
染色质的结构和动态变化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细胞的命运决定和分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生命体通过染色质纤维的动态结构变化调控基因的开放和关闭及转录水平,从而决定细胞的组织特异性和细胞命运。因此,染色质的高级结构与功能调控是生命延续中最为基础的根本问题之一,对于理解生命过程的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染色质结构高度复杂,可以利用的研究手段也相对有限,目前对于30nm染色质纤维这一超分子复合体的组装、精细结构和调控机理都还不是十分清楚。
冷冻电镜技术为研究30nm染色质的高级结构及其调控机制提供了一个合适的研究工具。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由12个核小体通过连接组蛋白H1形成的30nm染色质的分辨率为11?的三维结构,揭示了30nm染色质纤维的左手双螺旋高级结构模型,在染色质的高级结构组装及调控这一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Science 2014,Research Article)。我们正致力于获得30nm染色质更为精细的结构,以及各种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如不同的组蛋白变体和修饰、不同的染色质构造及重塑因子、以及不同的连接DNA长度和连接组蛋白等,对核小体、染色质的组装,以及染色质高级结构形成和维持的分子调控机制。
2. 病毒的原子分辨率结构以及病毒的组装、感染与复制机制
病毒是一个高效组装的分子机器,对其精细结构的解析对于理解病毒分子的组装、复制、转录及其调控机制都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在前期研究中,我们解析了双链RNA病毒CPV的在转录前后的近原子分辨率全病毒三维结构(PNAS 2011,PNAS 2012),揭示了双链RNA病毒的转录及新生RNA的加帽机制。我们研究组将继续进行在不同宿主、具有不同感染和致病性的病毒在其生命周期中不同状态下的高分辨率结构解析,从而研究病毒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病毒的感染及复制机制。同时,我们研究组也在进行重要病原体的疫苗结构学评价研究 (J. Virol. 2014)。
3. 其它重要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解析及重要生物过程的可视化研究
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可以解析天然状态下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的空间结构及组装机制,为深入理解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机理提供重要而有益的信息,是一个近年来发展迅速并正在取得重要突破的方法。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我们也在进行其它重要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解析、细胞内原位大分子复合物(如核内染色质)的电子断层成像以及重要生物过程的可视化研究。
承担项目情况:
代表论著: 1. Zhu P*, Li G*. (2016) Higher-order structure of the 30-nm chromatin fiber revealed by cryo-EM. IUBMB Life. 68(11):873-78 (*corresponding author, invited review, cover)
2. Xu P, Li C, Chen Z, Jiang S, Fan S, Wang J, Dai J, Zhu P*, Chen Z*. (2016) The NuA4 core complex acetylates nucleosomal histone H4 through a double recognition mechanism, Mol. Cell, 63:965–75 (*corresponding author)
3. Zhu P*, Li G*. (2016) Structural insights of nucleosome and the 30-nm chromatin fiber. Curr. Opin.Struc. Biol., 36:106-15 (*corresponding author, invited review)
4. Zhu HT, Zhu P*. (2015) No longer ‘blob-ology’: Cryo-EM is getting into molecular details. Sci China Life Sci, 58(11): 1154-6 (*corresponding author, insight)
5. Li C, Zhou M, Li X, Zhu P*. (2015) Application of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on epigenetic studies. Prog. in Biochem. & Biophys. 42(11):1063-72 (*corresponding author, in Chinese, invited review)
6. Li X, Feng H, Zhang J, Sun L, Zhu P*. (2015) Analysis of Chromatin Fiber in Hela Cell with Electron Tomography. Biophys. Report, 1(1): 51-60 (*corresponding author, cover story)
7. Li Z, Qi X, Ren X, Cui L, Wang X*, Zhu P*. (2015)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a very virulent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Sci China Life Sci, 58(8): 731-38 (*corresponding author, cover story)
8. Li G*, Zhu P*. (2015)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of chromatin fiber in the nucleus. FEBS Lett., doi:10.1016/j.febslet.2015.04.023, published online Ahead-of-Print (*corresponding author, invited review)
9. Yao Q, Lu Q, Wan X, Song F, Xu Y, Hu M, Zamyatina A, Liu X, Huang N, Zhu P*, Shao F*. (2014) A structural mechanism for bacterial autotransporter glycosylation by a dodecameric heptosyltransferase family. elife. 3:e03714 (*corresponding author)
10. Gong M, Zhu H, Zhou J, Yang C, Feng J, Huang X, Ji G, Xu H*, Zhu P*. (2014) Cryo-EM study of insect cell-expressed Enterovirus 71 and Coxsackievirus A16 virus-like particles provides a structural basis for vaccine development. J. Virol., 88(11):6444-52 (*corresponding author)
11. Song F, Chen P, Sun D, Wang M, Dong L, Liang D, Xu RM, Zhu P*, Li G*. (2014) Cryo-EM study of the chromatin fiber reveals a double helix twisted by tetranucleosomal units. Science. 344 (6182): 376-80 (*corresponding author, Research Article)
12. Cheng L, Huang X, Li X, Xiong W, Sun W, Yang C, Zhang K, Wang Y, Liu H, Huang X, Ji G, Sun F, Zheng C*, Zhu P*. (2014) Cryo-EM structures of two bovine adenovirus type 3 intermediates. Virology, 450-451:174-81 (*corresponding author)
13. Zhu H, Zhuang J, Feng H, Liang R, Wang J, Xie L*, Zhu P*. (2014) Cryo-EM structure of isomeric molluscan hemocyanin triggered by viral infection. PLoS One, 9(6): e98766 (*corresponding author)
14. Sun D, Song F, Huang L, Zhang K, Ji G, Chen P*, Zhu P*. (2013) In vitro Assembly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Analysis of 30 nm Chromatin Fibers. Prog. in Biochem. & Biophys. 2013, 40(7): 739-47 (*corresponding author, in Chinese, cover story)
15. Yang C, Ji G, Liu H, Zhang K, Liu G, Sun F, Zhu P*, Cheng L*. (2012) Cryo-EM Structure of a transcribing cypoviru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9(16):6118-23 (*corresponding author)
16. Cheng L, Sun J, Zhang K, Mou Z, Huang X, Ji G, Sun F, Zhang J*, Zhu P*. (2011) Atomic model of a cypovirus built from cryo-EM structure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mRNA capping.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8(4):1373–78 (* corresponding author)
17. Zhu P, Winkler H, Chertova E, Taylor K, Roux K. (2008) Cryoelectron tomography of HIV-1 envelope spikes: further evidence for tripod-like legs. PLoS Pathog. 4(11): e**.
18. Zhu P, Liu J, Bess J., Chertova E, Lifson J, Grisé H, Ofek G, Taylor K, Roux K. (2006) Distribut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AIDS Virus Envelope Spikes. Nature. 441:847-852 (Article)
19. Zhu P, Chertova E., Bess J, Lifson J, Arthur L, Liu J, Taylor KA, Roux KH. (2003) Electron tomography analysis of envelope glycoprotein trimers on HIV and 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virion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0(26):15812-15817
20. Zhu P, Olson WC, Roux KH. (2001) Structural Flexibility and Function Valency of CD4-IgG2 (PRO 542): Potential for Crosslinking HIV-1 Envelope Spikes, J Virol., 75(14):6682-6686.
(资料来源:朱平研究员,2019-11-22)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朱平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29
相关话题/生物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朱岩
朱岩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组长研究方向:神经系统的结构、发育和功能电子邮件:zhuyan@ibp.ac.cn电话: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15号(100101)英文版个人网页:http://yanzhu.bol.ucla.edu/简历: 1986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29生物物理所合作研究揭示microRNA生成过程中的重要分子机制
生命活动的中心法则是由遗传物质DNA转录生成信使RNA,再由信使RNA翻译成蛋白质,从而完成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各项生理功能。然而,细胞(尤其是高等生物细胞)内还存在着大量不翻译成蛋白质的RNA,被称为非编码RNA。它们在基因表达调控等关键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以及疾病发生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李国红课题组与清华大学李丕龙课题组合作首次报道了Rett综合症突变削弱了MeCP2介导的染色质液—液相分离形成
2020年2月28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国红课题组与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李丕龙课题组合作在《Cell Research》上发表题为“Rett syndrome mutations compromise MeCP2-mediated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o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基于基因密码子扩展及新型生物正交反应“S-Click”方法改造氨基酸氧化酶
2019年10月 5日,《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期刊以“Hot Article”的形式发表了王江云课题组题为 “S-click reaction for isotropic orientation of oxidases on electro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生物物理所杨鹏远课题组揭示内质网蛋白Nogo-B促进肝脏炎-癌转化新机制
肝癌是第二大癌症,与其他肿瘤相比,肝癌发生的诱因常由于长期的肝脏慢性炎症,如慢性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等。在诱导炎症发展成肿瘤的众多因素中,炎性微环境的差异是肝脏炎-癌转化的重要决定性因素。但是,这种炎性微环境如何激活细胞诱导癌变的调控网络和功能机制仍未阐明。 2019年7月29日,Natur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生物物理所周政组揭示Chz1识别并组装H2A.Z的分子机制
在真核细胞中,组蛋白变体组装形成特殊的染色质结构,这种与常规组蛋白不同的染色质结构是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组蛋白变体H2A.Z与常规组蛋白H2A具有较为相似的一级序列,H2A.Z是多细胞生物的必需基因,且在基因转录调节、DNA损伤修复、细胞增殖、分化等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科学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生物物理所刘志华组揭示了肠道共生菌调控胰岛beta细胞胰岛素的分泌促进血糖平衡的分子机制
数以百亿计的微生物与宿主构成共生关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在帮助宿主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之外的其它生理活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析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各器官间的互作关系有助于在分子水平理解肠道菌与宿主在长期的共进化过程中演化出的共生机制。 参与代谢调控是肠道菌影响宿主机体健康的重要方面。一方面肠道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生物物理所团队揭示绿藻光系统I高效捕获及传递光能的分子机制
2019年3月8日,Nature Plants杂志在线发表了常文瑞/李梅研究组与章新政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果,题为“Antenna arrangement and energy transfer pathways of a green algal photosystem I-LHCI supercom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重启生命的时钟——第十届中科院获得者周琪研究员做客生物物理所青年学术沙龙
为了更好地学习第十届中科院****“忠诚、爱国,矢志创新、团结协作,唯实求真,恪尽职守”的高尚情操,进一步激励我所广大青年勤奋学习、知荣明耻、勇于创新、奋发图强,生物物理所团委、青联、学生会邀请第十届中科院****获得者、院青联副主席周琪研究员做客“青年学术沙龙”,以“重启生命时钟”为题,与我所广大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生物物理所合作团队解析III-A型CRISPR-Cas效应复合物原子分辨率电镜结构
细菌和古菌中的CRISPR-Cas系统可以特异性识别并降解外源入侵的基因,目前有的系统已开发为最为前沿的基因编辑工具。根据干扰机制的不同,CRISPR-Cas系统主要被分为六种类型。目前,人们对I、II、V和VI型CRISPR-Cas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的较为详尽,而对其他类型的结构与功能了解相对较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