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ing is believing,光学显微镜自1590年由荷兰詹森父子创制伊始,即成为生命科学最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进入21世纪,借助荧光分子,科学家将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由约一半光波波长(250 nm)拓展至几十纳米,并兴起了超高分辨荧光成像技术,用于“看到”精细的亚细胞结构和生物大分子定位,相关工作荣膺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
9月9日,Nature Method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涛院士研究组与科学研究平台纪伟正高级工程师研发团队合作研究论文,题为“Molecular resolution imaging by repetitive optical selective exposure”,为超高分辨光学显微镜家族再添新成员,使显微镜分辨率进一步被突破。该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干涉条纹定位成像的新技术,并据此研制出新型单分子干涉定位显微镜(Repetitive Optical Selective Exposure, ROSE),将荧光显微镜分辨率提升至3 nm以内的分子尺度,单分子定位精度接近1 nm,可以分辨点距为5 nm的DNA origami(DNA 折纸)结构。
图1 左侧,传统质心拟合定位方法,右侧,ROSE干涉定位方法
所谓干涉定位,是指采用不同方向和相位的激光干涉条纹激发荧光分子,荧光分子的发光强度与其所处条纹的相位有关,该技术即是通过荧光分子强度与干涉条纹的相位关系,来确定荧光分子的精确位置。为降低单分子发光时的闪烁和漂白对亮度和定位精度产生的不良影响,研发团队对显微镜光路进行了创造性地设计,分别为:基于电光调制器的干涉条纹快速切换激发光路,基于谐振振镜扫描的6组共轭成像光路,两种光路的同步实现了高达8 kHz的分时成像,确保在相机的单次曝光时间里把每个单分子发光状态均匀分配给6个干涉条纹,有效避免了荧光分子发光能力波动对定位精度的干扰。
研发团队利用该技术对不同荧光位点间距的DNA origami阵列进行验证测试,证明干涉成像分辨率达到了3 nm的分子水平,可以解析5 nm的DNA origami阵列。后续的功能性实验结果显示,该技术在免疫标记的微管、CCP(clathrin coated pits,网格蛋白有被小窝)以及较致密的细胞骨架成像时展现出良好性能,该技术将为进一步解析精细亚细胞的组分和生物大分子的纳米结构提供有力工具。
图2左侧,不同荧光位点间距的DNA origami成像,ROSE技术与传统的质心拟合方法进行对比验证。右侧,鬼笔环肽标记的微丝成像,ROSE技术与传统的质心拟合方法进行对比验证。
徐涛院士领衔的仪器研发团队近年来致力于显微成像仪器设备和技术方法的研究和开发,先后研制出偏振单分子干涉成像、冷冻单分子定位成像以及超分辨光电融合成像系统,开发了新的超分辨显微成像算法、探针和技术,申请有多项发明专利,上述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相关研究,支撑团队与合作者在该领域取得了系统性成果产出。纪伟正高级工程师所在的生命科学仪器研发中心是根据研究所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的迫切需求而设立,隶属于科学研究平台,在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聚焦生物显微成像仪器设备的研发与应用推广。
徐涛院士和纪伟正高级工程师为该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谷陆生、李媛媛、张淑文为共同第一作者。李栋研究员、薛艳红、李尉兴参与了本课题。
该工作受到中国科学院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北京市科技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2-019-0544-2
(供稿:科学研究平台生命科学仪器研制与服务中心)
附件下载: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Nature Methods:徐涛院士组与科学研究平台研发团队实现分子尺度分辨率光学成像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9
相关话题/技术 生物
生物物理所杨鹏远课题组揭示内质网蛋白Nogo-B促进肝脏炎-癌转化新机制
肝癌是第二大癌症,与其他肿瘤相比,肝癌发生的诱因常由于长期的肝脏慢性炎症,如慢性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等。在诱导炎症发展成肿瘤的众多因素中,炎性微环境的差异是肝脏炎-癌转化的重要决定性因素。但是,这种炎性微环境如何激活细胞诱导癌变的调控网络和功能机制仍未阐明。 2019年7月29日,Natur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生物物理所周政组揭示Chz1识别并组装H2A.Z的分子机制
在真核细胞中,组蛋白变体组装形成特殊的染色质结构,这种与常规组蛋白不同的染色质结构是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组蛋白变体H2A.Z与常规组蛋白H2A具有较为相似的一级序列,H2A.Z是多细胞生物的必需基因,且在基因转录调节、DNA损伤修复、细胞增殖、分化等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科学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生物物理所刘志华组揭示了肠道共生菌调控胰岛beta细胞胰岛素的分泌促进血糖平衡的分子机制
数以百亿计的微生物与宿主构成共生关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在帮助宿主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之外的其它生理活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析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各器官间的互作关系有助于在分子水平理解肠道菌与宿主在长期的共进化过程中演化出的共生机制。 参与代谢调控是肠道菌影响宿主机体健康的重要方面。一方面肠道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李栋课题组研究成果“创建出可探测细胞内结构相互作用的纳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术”荣获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月27日,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公布了“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栋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创建出可探测细胞内结构相互作用的纳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术”成功入选。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14届,旨在宣传我国重大基础研究科学进展,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生物物理所团队揭示绿藻光系统I高效捕获及传递光能的分子机制
2019年3月8日,Nature Plants杂志在线发表了常文瑞/李梅研究组与章新政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果,题为“Antenna arrangement and energy transfer pathways of a green algal photosystem I-LHCI supercom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姬广聚组等利用PROTACs技术实现从小鼠到恒河猴蛋白水平的快速降解
2019年2月5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姬广聚课题组与清华大学药学院饶燏课题组及北京大学张秀琴课题组合作在《Cell discovery》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A Chemical Approach for Global Protein Knockdown from Mice to Non-human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重启生命的时钟——第十届中科院获得者周琪研究员做客生物物理所青年学术沙龙
为了更好地学习第十届中科院****“忠诚、爱国,矢志创新、团结协作,唯实求真,恪尽职守”的高尚情操,进一步激励我所广大青年勤奋学习、知荣明耻、勇于创新、奋发图强,生物物理所团委、青联、学生会邀请第十届中科院****获得者、院青联副主席周琪研究员做客“青年学术沙龙”,以“重启生命时钟”为题,与我所广大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生物物理所合作团队解析III-A型CRISPR-Cas效应复合物原子分辨率电镜结构
细菌和古菌中的CRISPR-Cas系统可以特异性识别并降解外源入侵的基因,目前有的系统已开发为最为前沿的基因编辑工具。根据干扰机制的不同,CRISPR-Cas系统主要被分为六种类型。目前,人们对I、II、V和VI型CRISPR-Cas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的较为详尽,而对其他类型的结构与功能了解相对较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李栋课题组开发新型超分辨成像技术揭示细胞器互作新现象
2018年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栋课题组与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Eric Betzig博士、Jennifer Lippincott-Schwartz博士合作在《Cell》杂志发表研究论文“Visualizing intracellular organelle and cytosk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生物物理所合作揭示调节灵长类动物发育速度的表观遗传开关
2018年8月23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及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创新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完成的题为“SIRT6 deficiency results in developmental retardation in cynomolgus monkeys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