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植物所杨元合研究组基于冻土样带调查和室内培养方法解析了青藏高原冻土融化后碳释放温度敏感性的空间格局和驱动因素。研究人员发现,冻土融化后Q10呈现较大空间变异,表明模型中需考虑该参数的空间异质性而非使用固定常数。进一步研究发现,Q10主要受矿物保护和微生物属性调控。其中,矿物保护减弱冻土碳释放的温度敏感性,而微生物属性则扮演着双重角色:高的微生物丰度与活性促进碳释放及其对增温的响应,而高的微生物多样性导致较低的Q10。这一结果意味着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会使冻土碳-气候反馈比之前预想的更为复杂。上述发现拓展了学术界对冻土碳动态调控机制的认识,为提高模型对冻土-碳气候反馈的预测能力提供了实验依据。
该研究成果于8月6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植物所博士研究生秦书琪为论文第一作者,杨元合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advances/7/32/eabe3596.full.pdf
(植被生态实验室供稿)

矿物保护和微生物属性调控冻土融化后碳释放的温度敏感性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