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植物所孔宏智研究组发现毛茛科黑种草属(Nigella)植物是研究假蜜腺形成和演化的理想体系。近期,该团队以大马士革黑种草(N. damascena)为研究材料,系统研究了花瓣上假蜜腺的形态学本质、光学属性、发育过程、分子机制和生态学功能。研究发现,假蜜腺是一类微小的半球形突起结构,表面覆盖有紧密排列的非分泌性表皮细胞,在紫外光和蜜蜂视觉下具有反光属性;假蜜腺突起结构的形成和光学属性的获得与细胞分裂、叶绿体发育及蜡质形成相关基因的特异表达密切相关;背性基因NidaYAB5的异位表达是假蜜腺形成的关键,其表达下调会导致假蜜腺完全消失。通过对照研究发现传粉者在缺少假蜜腺的花上的访问频率和访花时间均显著降低,访花行为也发生了明显改变,这表明假蜜腺具有视觉吸引和蜜导的作用。该研究不仅首次对假蜜腺这一特殊结构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详细描述,并且澄清了蜜腺和假蜜腺在诸多方面的区别。
该研究成果于2020年4月14日发表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孔宏智研究组博士后廖虹以及博士研究生傅学浩和赵慧琪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孔宏智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项目和中国科学院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DOI: 10.1038/s41467-020-15658-2
(进化实验室供稿)
![](http://www.ibcas.ac.cn/News/202004/W020200415499303208975.png)
大马士革黑种草假蜜腺的光学特性和生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