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生物的光系统I(PSI)是一个极高效率的光能吸收和转化系统,几乎每一个吸收的光子都能产生一个电子,其量子转化效率超过90%。因此PSI高效吸能、传能和转能的结构基础受到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目前,原核生物蓝藻、真核生物红藻和高等植物PSI超级复合物结构都已被解析,然而绿藻PSI的高分辨率结构长期处于空白。
假根羽藻是生长在潮间带的大型绿藻,涨潮时藻体生长在以蓝绿光和绿光为主的弱光环境中,并能够完成吸能、传能和转能过程以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落潮时能够适应暴露的高光强环境并进行光保护,具有独特的光合作用特征。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匡廷云带领的研究团队与济南大学秦晓春团队、清华大学隋森芳团队合作,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假根羽藻光系统I-捕光复合物I(PSI-LHCI)超级复合物3.49埃分辨率的结构。研究发现,假根羽藻的PSI-LHCI具有13个核心复合物亚基、10个捕光天线复合物,是目前已报道的捕光天线数量最多PSI-LHCI结构;10个捕光天线复合物的排布呈现特殊的双环形式,形成内环4个天线、外环4个天线、与它们相反的另一侧结合了2个天线的结构,这反映了假根羽藻对较弱光环境的适应。进一步的结构分析显示,同高等植物相比,假根羽藻的激发能传递速率更快,证明了登陆以后的高等植物为适应强光环境而在能量传递速率上付出一定的代价。
该研究是匡廷云团队继之前在豌豆、红藻、硅藻等光合膜蛋白结构解析后取得的又一项突破。该成果填补了绿藻光系统I超级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结构研究空白,进一步完善了对光合生物进化过程中光系统结构变化趋势的理解,为人工模拟光合作用机理、指导设计作物与提高植物的光能利用效率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该成果于3月8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Plants。植物所匡廷云院士和清华大学隋森芳院士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济南大学秦晓春教授和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皮雄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清华大学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北京市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清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项目、济南大学高层次人才计划、山东省青年泰山****计划的支持。
(光合实验室供稿)
假根羽藻PSI-LHCI超级复合物结构。A、假根羽藻PSI-LHCI的核心以及LHCI亚基排布,类囊体膜Stroma侧俯视图;B、平行于类囊体膜的视图。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植物所科研人员在绿藻主要捕光复合物结构解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3
相关话题/结构 系统
植物所科研人员在硅藻特有捕光天线蛋白复合体结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硅藻是海洋中最“成功”的浮游光合生物之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贡献了地球上每年约20%的原初生产力,且在地球的元素循环和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与硅藻特有的捕光天线蛋白“岩藻黄素-叶绿素a/c蛋白复合体”(Fucoxanthin chlorophyll a/c protein,FCP)的功能密切相关。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2018年度学术年会
1月25日,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年度学术年会在中科院植物所水杉楼报告厅召开。植物所所长汪小全、党委副书记曹爱民,系统进化实验室洪德元院士、路安民研究员,中科院北方资源植物重点实验室主任桑涛研究员,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重点实验室处娄治平研究员以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实验室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2018年学术委员会会议
12月20日,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中科院植物所水杉楼报告厅召开2018年学术委员会会议。重点实验室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陈宜瑜院士、匡廷云院士、洪德元院士、康乐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晓亚院士,副主任葛颂研究员、马红教授,魏辅文院士等16位委员,以及实验室部分科研人员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科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第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监测数据培训班在肇庆举办
11月28日至12月2日,第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监测数据培训班在广东省肇庆市举办。本次培训班由挂靠于中科院植物所的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森林网共同主办。来自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15个样地以及网络外2个样地的青年研究人员及研究生共69人参加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2018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讨会暨第十三届青年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11月23日至26日,2018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讨会暨第十三届青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系统与进化植物学专业委员会和中科院植物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湖北省植物学会承办。来自中科院植物所、武汉植物园、昆明植物所、西双版纳植物园、华南植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植物所举办BRAHMS系统高级研习班
11月15日至18日,“植物分类与鉴定之BRAHMS系统高级研习班”在北京举办。本次培训班为中科院北京分院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得到了植物所专项培训经费的支持。来自国内8家单位的45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 BRAHMS是一款有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生态系统生态学”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京召开
10月22日,中国科学院学部第83次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生态系统生态学”论坛在中科院学术会堂召开。本次论坛由中科院学部主办,中科院植物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杂志社协办。植物所学术所长方精云院士、黄耀研究员,地理所于贵瑞研究员共同担任论坛主席。中科院学部工作局副局长苏荣辉、动物所魏辅文院士,以及来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植物所科研人员在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简称BEF)是生态学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以往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研究显示,物种减少会削弱草地生态系统功能。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之一,约占陆地表面的30%。相比于草地生态系统,森林具有更高的生物多样性,树种间的生态位可能更相似,树木个体寿命也更长,因此森林BEF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植物所科研人员在陆地生态系统氮获取策略研究中获得重要进展
对大部分陆地生态系统来说,氮循环主要发生在局域性的、相对封闭的植物-土壤系统中。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约90%来自于叶片凋落前氮的再吸收和土壤微生物分解矿化有机氮这两个过程。因此,再吸收和矿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态系统的氮利用效率和生产力。然而,由于再吸收是植物生理过程,而凋落物氮矿化速度主要受土壤微生物调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植物所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增加树木多样性能够显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
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碳循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在短时间内吸收和释放大量碳(碳通量),并能在较长时间内累积大量碳(碳储量)。其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通常被认为是全球主要的潜在碳汇。我国拥有大面积的亚热带森林,其物种极其丰富。同时,我国过去三十多年一直在持续且大规模进行植树造林计划。然而,物种多样性高的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