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联合德国、瑞士的生态学家,对位于浙江省开化县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27个森林样地开展了连续6年的全方位综合监测。这些样地涉及多个物种多样性水平。研究发现,物种多样性高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具有更快的碳循环速率,而且在包括茎干、根系、地表凋落物、枯死木和土壤的各个地上和地下部分都能储存更多的碳。计算表明,如果我国的植树造林能够多采用多物种的混交林,而非快速生长的单一纯林,每年可能会从大气中额外固定约3亿美元的碳。
改变植树造林战略、采用更多物种的混交林,不仅将会大大增加森林对减缓全球变暖的贡献,也将非常有助于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管理和保护。
该研究成果于8月22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重要学术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马克平研究组刘晓娟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马克平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科技专项培育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
http://rspb.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content/285/1885/20181240
(植被生态实验室供稿)

研究区域中低、中、高物种多样性森林面貌对比

27个研究样地平均碳储量和碳通量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