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真菌产生的聚酮类次生代谢产物——棒曲霉素(Patulin)是造成果实及其加工产品污染的重要真菌毒素,对人和动物都具有毒性,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因此,解析真菌中棒曲霉素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并阐明其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对创制果实采后棒曲霉素防控技术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田世平研究组长期从事果实采后病理学研究。研究团队前期从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中鉴定到一个含有15个基因的棒曲霉素合成基因簇,证明了该簇中基因对棒曲霉素合成的调控作用,揭示了棒曲霉素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并发现响应环境pH信号的转录因子PePacC能通过调控该基因簇中基因表达控制棒曲霉素合成。近期,研究团队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因敲除、突变株底物饲喂、蛋白异源表达和体外催化等方法,明确了棒曲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8步反应的催化酶及其编码基因。研究人员基于分子遗传学和生物化学证据,明确了棒曲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第4步反应的产物为龙胆醛,而不是间羟基苯甲醛,解决了长期以来在此步反应上仅基于化学产物推断形成的争议。同时,研究人员还通过对棒曲霉素合成基因簇编码的全部15个蛋白及相关调控因子PeLaeA、PeVeA和PeVelB的亚细胞定位,初步确定了合成途径中各催化酶、转运蛋白和调控蛋白的亚细胞分布,勾勒出了棒曲霉素在扩展青霉胞内生物合成及转运路径的分子网络。
该研究不仅为深入认知真菌中棒曲霉素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转运路径和调控网络提供了分子证据,还为研发精准高效的控制技术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成果对实现从源头上控制棒曲霉素污染,确保果实及其加工产品的品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于3月13日正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田世平研究组李博强研究员,以及博士研究生陈勇、已毕业博士生宗元元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田世平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美国芝加哥大学龙漫远教授对研究工作给予了指导。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资助。
文章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462-2920.14542
(资源植物实验室供稿)
棒曲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和调控机制。A、棒曲霉素合成基因簇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B、突变株底物饲喂解析棒曲霉素生物合成途径;C、P. expansum中棒曲霉素的生物合成、转运和调控模式图。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植物所科研人员解析真菌棒曲霉素生物合成的分子途径及调控机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3
相关话题/基因 生物
植物所科研人员破译重要资源植物构树基因组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又称纸皮树、肥猪树,为桑科构属多年生阔叶乔木,自然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和东南亚,是一种典型的乡土树种和先锋植物。构树雌雄异株,种子数量多,易繁殖,生长快,表型性状和遗传多样性丰富,基因组紧凑,可作木本植物研究的模式材料。同时,构树有着悠久的开发历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第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监测数据培训班在肇庆举办
11月28日至12月2日,第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监测数据培训班在广东省肇庆市举办。本次培训班由挂靠于中科院植物所的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森林网共同主办。来自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15个样地以及网络外2个样地的青年研究人员及研究生共69人参加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地基激光雷达培训班在植物所举办
10月24日至26日,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地基激光雷达培训班在中科院植物所举办。本期培训班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 BON)森林专项网共同主办。来自中科院植物所、华南植物园、版纳植物园、武汉植物园、东北林业大学等9个样地主建单位共34位学员参加了培训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2018年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在泰安举行
10月19日至21日, 2018年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在山东泰安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作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中国遗传学会、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联合主办,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本次大会主题为“植物科学助力乡村振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植物所科研人员发现调控甜高粱茎秆持汁特性基因
在植物进化历程中,维管组织的产生是一次重大的事件。维管植物通过产生木质部导管、增厚次生细胞壁及成熟期细胞程序性死亡,为茎秆提供结构支持和水分运输功能。茎秆持汁性是作物的重要性状,与木质部发育过程密切相关。以往研究发现,在拟南芥和小立碗藓中存在特定的NAC转录因子调节木质部发育,调控植物组织水份运输。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植物所科研人员在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简称BEF)是生态学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以往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研究显示,物种减少会削弱草地生态系统功能。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之一,约占陆地表面的30%。相比于草地生态系统,森林具有更高的生物多样性,树种间的生态位可能更相似,树木个体寿命也更长,因此森林BEF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植物所科研人员在羊草基因资源发掘中取得新进展
羊草是一种重要的天然牧草,在中国的北方广泛生长。不同羊草种质的种子颜色和休眠存在差异,但其相关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制约着羊草资源的开发及牧草新品种的培育。 植物所刘公社研究组针对羊草种子颜色及休眠的分子机制开展研究,比较分析了羊草弱休眠性黄色种子和强休眠性棕色种子的转录谱。结果发现,羊草LcbHLH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植物所科研人员在草地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积累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植物与微生物残体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来源,二者在土壤中的积累直接影响着土壤碳库的动态变化。然而,由于分析手段的限制,植物与微生物残体在土壤中的分布格局及积累机制尚不清楚,在近几年引起了较大的学术争议。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冯晓娟研究组与白永飞研究组围绕这一科学问题展开合作,借助中国-蒙古温带草地样带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植物所北京植物园举办“走进植物世界 玩转生物科学”系列之王莲乘坐体验活动
8月28日,王莲乘坐体验活动迎来了首批体验者。此活动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举办的“走进植物世界 玩转生物科学”系列活动之一。 在植物园水生植物区内,王莲宽大翠绿的圆形叶子像圆盘一样静静浮在水面,参加体验活动的5名儿童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坐在王莲巨大的叶片上,家长们和摄影爱好者们纷纷按下快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刘振刚研究组在生物质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振刚研究组在生物质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综合性学术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9;685:1201-1208)和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9;288:121593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