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冬季北大西洋涛动与中国北方极端低温相关性的年代际变化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摘要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地面气温日值网格数据集(V2.0),采用滑动相关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揭示了冬季北大西洋涛动(NAO)对中国北方极端低温影响的事实,进一步证实了东北后冬(1、2月)冷日(夜)与同期NAO相关性的年代际变化。研究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东北后冬冷日(夜)频发,与NAO的相关性较好,而在80年代中期后东北后冬冷日(夜)少发,与NAO的相关性减弱。其中,1月在1969~1988阶段,东北冷日(夜)与NAO的相关性最好,相关区域显著,相关系数可达-0.68(-0.66),而在1989~2009阶段二者相关性最弱,相关区域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不同年代际背景下,NAO引起的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致东北1月冷日(夜)与1月NAO相关性年代际变化的重要原因。相关性较好的年代,NAO引起的环流异常有利于冷涡等天气系统维持在贝加尔湖到东北一带,使东北地区气温偏低,冷日(夜)频发;相关性较弱的年代,不利于冷空气南下,使东北地区气温偏高,冷日(夜)少发。
关键词:极端温度/
北大西洋涛动/
相关分析/
年代际变化
Abstract:Based on the gridded daily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database (V2.0) of China, the influences of wintertim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 on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over northern China are investigated.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O and cold days (nights) during the same period over Northeast China (NEC) in late winter is revealed based on sliding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ld days (nights) are more frequent in late winter over NEC and have a better correlation with NAO before the middle 1980s compared to that after the middle 1980s. Additionally, the correlation was most significant over NEC in January during the period of 1969-1988, which could reach ?0.68 (?0.66), but became weak during the period of 1989-2009. Furthermore, it is found that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O and cold days (nights) over NEC in January is largely attributed to the NAO-relate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ies under different interdecadal backgrounds. The weather systems such as cold vortex caused by the NAO-relate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ies can maintain over a large area from Lake Baikal to NEC, leading to lower than normal temperature and more frequent cold days (nights) over NEC in the years when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NAO and cold days (nights). The opposite is true whe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NAO and cold days (nights) in NEC.
Key words:Extreme temperature/
NAO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Interdecadal variation



PDF全文下载地址:

http://www.iapjournals.ac.cn/dqkx/article/exportPdf?id=20180201
相关话题/数据 系统 大气 相关性 北大西洋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近海水汽初值和对流影响一次华南前汛期沿海强降水对流系统发展过程的机理研究
    摘要摘要:本研究在对华南季风降水试验(SCMREX)观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试验探讨南海北部区域湿度场初值误差和海上对流对2014年5月8日华南沿海地区的一次强降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发展和移动的影响。加密探空和风廓线观测分析表明在珠江口地区有西南风和偏东风急流形成的辐合区,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基于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2的热带气旋活动及其影响的动力降尺度模拟
    摘要摘要:热带气旋是气候模拟关注的重要对象,但是,由于当前的气候系统模式分辨率较低,难以合理再现热带气旋分布特征,因此,动力降尺度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使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2的模拟结果进行动力降尺度,基于热带气旋路径追踪法,从热带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AMT: 多地表微波比辐射率观测系统
    陆地表微波比辐射率复杂多变,造成卫星微波被动观测反演大气参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难以形成高质量的卫星遥感产品;也使得许多星载微波资料难以同化应用到现有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极大限制了陆地上空星载微波观测资料的广泛应用。根据地表比辐射率模型或卫星观测反演的地表微波比辐射率的准确性受陆地表复杂性、植被类型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GRL: 耦合大气海洋模式中双赤道辐合带模拟在CMIP6中的改善
    赤道辐合带 (ITCZ) 是位于赤道的一条纬向最大降水雨带。在中东太平洋,年平均ITCZ位于北纬6度且仅在北半球春季存在东南太平洋的雨带。然而,现有的耦合大气海洋模式,例如耦合模式比较计划 (CMIPs) 中的模式,大部分都存在东南太平洋的虚假雨带,被称之为“双赤道辐合带偏差”。  近日,中国科学院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SD: 一套适用于未来气候变化动力降尺度预估的CMIP6多模式集合误差订正数据
    基于区域气候模式的动力降尺度方法,是获取未来高分辨率天气气候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传统的动力降尺度模拟过程中,全球模式的误差会传递到区域模式中,从而降低降尺度模拟的可信度。因此,在动力降尺度模拟之前,对全球模式系统误差进行订正,已逐渐成为国际上一个热点研究领域。  最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GMD: 大气所25km高分辨率气候系统模式FGOALS-f3-H更好再现全球热带气旋活动
    热带气旋(TC)/台风/飓风带来的极端天气,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21年9月,世界气象组织发布《天气、气候和水极端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图集》,该书指出,在过去50年中,在死亡人数上全球十大灾害中有三起是热带气旋造成的,而经济损失排名前十的灾害中有七个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AAS: 大气河在2020年梅雨期极端降水背后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大气河是大气中狭长而强劲的水汽输送带,宽度大约数百公里,可绵延5000~6000公里,其输送的水汽量可与陆地上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逊河的流量相匹敌,故得名。在中纬度地区,尽管大气河只占所在纬圈长度的10%,却对向北的水汽输送的贡献达到90%以上。研究也表明,位于北太平洋的冬季大气河活动,对美国西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大气科学: 西北地区降水的变化特征
    中国西北地区是最大的欧亚干旱区,也是气候环境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其降水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对干旱环境及其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都具有特殊的指示意义。施雅风根据当地气温、降水量、冰川消融量等指标,提出中国西北地区正在经历着一次暖干向暖湿的转变,并推断西北东部在21世纪上半期也会向暖湿转变。从推断至今,已过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EP: 城市草地是被忽视的大气N2O、NO排放源
    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面积也在迅速增加。城市草地,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除了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外,还有可能因为高度的人工管理(如灌溉、施肥)而对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和污染气体一氧化氮(NO)排放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城市的大气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Science Advances: 全球变暖加强热带北大西洋气候模态
    2021年8月25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的项目在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题为“Greenhouse warming intensifies north tropical Atlantic climate variabilit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