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我所气溶胶铵盐同位素源解析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7

铵盐、硝酸盐和硫酸盐在PM2.5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常被标识为二次气溶胶。这种标识由于未能将它们的来源定位到初始排放源,因此难以直接用于污染物减排方案的制定。同位素技术在环境领域一直被认为是追踪物质来源的可靠方法,也可用于表征大气化学过程。传统的氮同位素测量方法是将化合氮全部高温燃烧转化成氮气,进而测定氮同位素组成;此法极易受到大气背景氮气的干扰,是氮同位素测量的最大挑战。同时,富氨环境下(如我国北方),氨气与铵盐之间存在强烈的同位素分馏作用,极易掩盖氨排放的原始信息。如何定量描述这种分馏作用,进而实现气溶胶铵盐的初始来源解析,是通过大气氨减排缓解霾污染和氮沉降的关键。
  我所大气分中心潘月鹏研究员与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合作,首先开发了铵盐两步氧化转化法测定稳定氮同位素的技术方法,使得低铵盐含量大气颗粒物样品中同位素的准确测量成为现实。进一步研究发现,贫氨环境下,氨气转化为铵盐过程中保留了初始源的同位素信息,可以通过直接测定铵盐的氮同位素比值判断其初始来源;而在富氨环境下,氨气与铵盐之间的同位素分馏作用掩盖了氨气携带的初始源信息,无法直接通过氮同位素比值判断其初始来源。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研究团队定量表征了温度和酸碱性对分馏过程的影响,进而突破了富氨环境下铵盐气溶胶来源解析的技术瓶颈。
  通过对北京2013年初冬(农业活动减弱)和盛夏(农业排放增强)大气霾污染过程不同粒径段样品的氮稳定同位素测试,研究团队发现了“非农业源”影响城市气溶胶铵盐的强烈信号(图1)。通过同位素质量平衡模型,解析到北京城区(年尺度上)铵盐有55%来自农业排放(图2),而非农业源(机动车、燃煤、氨逃逸)的贡献也决不能忽视(尤其是在重霾污染期间)。同位素源解析结果进一步印证了我国城市观测到的高浓度氨气与局地排放有关,而与区域农业源的关系不大。如果该结论具有普适性,这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氨气减排的策略选择。研究团队呼吁国内外同行加强合作,进一步开展不同区域的氨气/铵盐浓度和通量测量及来源解析,服务于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研究。
  本研究获得中国科学院战略科技先导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大气分中心/LAPC供稿)
  论文信息:
  Pan, Y., and Coauthors, 2018: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aerosol ammonium in an ammonia rich atmosphere: An isotopic study of summer clean and hazy days in urban Beijing. J. Geophys. Res., 123. doi:10.1029/2017JD028095.
  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29/2017JD028095
  Pan, Y., and Coauthors, 2018: Isotopic evidence for enhanced fossil fuel sources of aerosol ammonium in the urban atmosphere. Environ. Pollut., 238, 942-947. doi:10.1016/j.envpol.2018.03.038.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9749117335674
  Pan, Y., and Coauthors, 2018: Identifying ammonia hotspots in China using a national observation network. Environ. Sci. Technol., 52(7), 3926-3934. doi:10.1021/acs.est.7b05235.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est.7b05235
  Pan, Y., and Coauthors, 2016: Fossil fuel combustion-related emissions dominate atmospheric ammonia sources during severe haze episodes: Evidence from 15N-stable isotope in size-resolved aerosol ammonium. Environ. Sci. Technol., 50(15), 8049-8056. doi:10.1021/acs.est.6b00634.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est.6b00634
  Liu, D., Y. Fang, Y. Tu and Y. Pan, 2014: Chemical Method for Nitrogen Isotopic Analysis of Ammonium at Natural Abundance. Anal. Chem., 86(8), 3787-3792. doi:10.1021/ac403756u.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403756u
  
图1 北京冬季和夏季不同粒径段颗粒物铵盐氮同位素丰度(a)。细颗粒物铵盐和前体物氨气的氮同位素丰度(b),两者差异表征氮同位素的分馏。不同类型排放源氨气氮同位素丰度的范围(c)。

图2 北京氨气的来源构成(基于年尺度上每周1次的大气颗粒物分级采样和细颗粒物铵盐氮同位素丰度测量,并考虑了氨气与铵盐之间的氮同位素分馏作用)。

附件下载:
相关话题/大气 农业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环南极洲的“冷”海温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环南极洲的南半球热带外海域,年平均海表温度约在0°C到15°C。相对年平均温度在16°C到29°C 的热带‘暖’海洋而言,这里是一片较‘冷’的海域。热带海洋在气候态‘暖’海温基础上产生的海温异常,通过激发对流等形式对大气环流产生显著影响。那么,南半球热带外‘冷’海域的海温异常,会对大气环流产生怎样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研究揭示华北春夏连旱成因及气溶胶强迫的可能影响
    华北地区是我国受干旱影响最严重的地区。近60年华北地区干旱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造成黄河、海河等流域的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预估结果显示,全球变暖有可能进一步加重华北地区的干旱化趋势。理解华北地区干旱事件维持机理,解释人类活动对干旱频率的影响,有助于提升华北干旱的预测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北京和莫斯科地区以及欧亚大陆,大气污染指标气体一氧化碳变化的研究
    莫斯科有一千二百多万人口,北京有两千一百多万人口,这两个超大都市区的大气污染指标气体CO近十多年来呈现怎样的变化?欧亚大陆又有什么样的变化?长期的地面观测和卫星观测给出了答案。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普才研究员领导的和俄罗斯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G. S. GOLITSYN院士领导的科研团队长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中科院大气所研究揭示《巴黎协定》温升目标下非洲极端气候的变化
    非洲大陆是全球对于未来气候变化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2018年4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周天军研究团队在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线发表文章,揭示了《巴黎协定》温升目标下非洲极端气候的变化,指出将全球温升目标控制在1.5°C而不是2°C能够显著降低非洲地区的热浪发生风险。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欧亚大气环流跨季节持续性研究
    温度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变量,温度异常对农业、生态、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等都存在显著的影响。例如,2010年夏季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高温天气事件,引发了500多场森林火灾,一万多人死亡,粮食减产约30%。而温度异常往往与大气环流异常直接相关,因此研究欧亚大气环流的持续性特征对温度的季节预测有着极大的帮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参与起草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技术规范》正式发布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技术规范HJ1130-2020》于2020年5月15日获生态环境部批准发布。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基本要求、运算处理、效果评估方法等内容。适用于指导全国生态环境部门的环境空气质量业务化数值预报。标准起草单位包括: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参加2020年全院科研诚信建设工作视频会并部署相关工作
    5月12日下午,大气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周天军,党委书记、副所长陆日宇,纪委书记王生林,学术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吴国雄等参加了2020年全院科研诚信建设工作视频会。  与会同志认真听取了中科院副院长、院科研道德委员会主任张涛的讲话,和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周琪关于院属单位在科研诚信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典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赵天保研究员研究成果入选第十五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
    经北京气象学会评选推荐,大气所赵天保研究员以第一作者撰写的科技论文《基于CMIP5多模式评估人为和自然因素外强迫在中国区域气候变化中的相对贡献》(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6, 46(2): 237-252)入选“第十五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该项评选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此次评选活动共收到论文73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召开公共经费预算工作小组会议
    4月29日下午,姜大膀副所长主持召开研究所公共经费预算工作小组会议,会议采取网络视频会议形式,纪委书记王生林、研究所预算工作小组成员、机关及支撑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姜大膀介绍了此次预算工作会议的背景和要求,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机关及支撑各部门2019年公共事业费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申请情况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两位科学家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榜单
    爱思唯尔(Elsevier)于2020年5月7日正式发布“ 2019年中国高被引****”榜单 。这是自2015年开始,爱思唯尔第六次正式发布“中国高被引****”榜单。我所周天军、王跃思两位研究员入选该榜单。  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榜单”以Scopus数据库(全球领先的同行评议文摘引文索引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