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科院大气所研究揭示《巴黎协定》温升目标下非洲极端气候的变化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7

非洲大陆是全球对于未来气候变化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2018年4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周天军研究团队在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线发表文章,揭示了《巴黎协定》温升目标下非洲极端气候的变化,指出将全球温升目标控制在1.5°C而不是2°C能够显著降低非洲地区的热浪发生风险。
  极端气候事件对于非洲大陆的影响极具破坏性。和全球许多地区一样,在最近的几十年间,非洲大陆遭受了一系列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在这些事件中,有许多是破历史记录的,给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例如2015年,非洲年平均温度较之1961–1990年气候平均值偏高约1.05°C,南部非洲和埃及部分地区的日最高气温出现了破纪录的48.4和 47.6°C;又如2009年12月到2010年2月,北部非洲平均气温超过气候平均值最高达2.51°C,部分地区出现了破纪录的47.6、48.2和49.6°C日最高温度;再如1991年12月到1992年的2月,受降水偏少和高温的共同影响(降水较之气候平均值少43%、温度偏高0.93°C),南部非洲地区经历了严重的干旱。尽管目前尚不清楚自然变率和人类活动对于上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有何影响,但科学界、决策者和公众所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是,类似上述这种破纪录的极端气候事件在未来将如何变化。
  此前科学界认为,受自身对于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和潜在的较大气候变化幅度的共同作用,人为气候变化对非洲大陆的影响在未来会愈发显著,特别是在高温室气体排放的情景下,未来高温和相应的极端气候事件将日益频繁。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正式将“2°C温升目标”纳入大会成果,并提出“力争把温升目标控制在较工业革命前上升1.5°C以内”。《巴黎协定》确立的1.5°C和2.0°C温升阈值,明显低于此前科学界关注的高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的温升目标。在《巴黎协定》的较低的温升阈值下,未来非洲极端气候将如何变化?为了回答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周天军研究团队基于通用地球系统模式的1.5°C和2.0°C温升目标平衡态预估数据,研究了非洲地区破历史纪录极端事件未来在不同温升目标下的发生风险。结果表明,非洲地区的温升将高于全球平均值,极端热浪事件的发生频率将明显升高。但是,如果把相对于工业革命前的未来全球温升目标控制在1.5°C而不是2°C,则类似2009/2010年发生在北部非洲、2015年横扫整个非洲的极端热浪的发生概率将分别减少20%和10%;而类似1991/1992年伴随南部非洲大旱出现的极端热浪发生概率将减少25%。与预估的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风险随温升幅度而增加不同,破记录的极端降水事件未来的发生风险在两种温升阈值下的变化差异不显著。研究还发现,在暖的气候背景下,厄尔尼诺现象对非洲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将加剧,在厄尔尼诺年发生比历史上1991/1992年更强的热浪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
  尽管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的预估结果尚存在不确定性,单以类似1991/1992年发生在南部非洲和 2009/2010年发生在北部非洲那样的破历史记录的热浪事件将显著减少20-25%这一结果,两种温升目标下的未来极端气候变化的显著差异,意味着未来国际社会围绕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将有助于减轻极端气候事件对非洲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而当前气候模式对于极端降水变化的预估能力低于极端温度这一现状,也意味着科学界需要继续加强气候模式的研发、提升对降水过程的描述能力,为在非洲和全球完整提供科学决策所不可或缺的各种极端气候事件预估信息奠定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在读研究生对于本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论文主要完成人Shingirai Nangombe(第一作者)、张文霞(第三作者)和胡帅(第五作者)等均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在读研究生。其中Shingirai Nangombe是来自津巴布韦的留学生,受中国科学院与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奖学金计划(CAS-TWAS President’s Fellowship Programme)资助,自2017年起开始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学院和中科院大气所师从周天军研究员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非洲气候变化的检测归因和预估。
  上述工作近日于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线发表:
  Nangombe Shingirai, Tianjun Zhou*, Wenxia Zhang, Bo Wu, Shuai Hu, Liwei Zou & Donghuan Li: Record-breaking climate extremes in Africa under stabilized 1.5?°C and 2?°C global warming scenarios.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18) doi:10.1038/s41558-018-0145-6
  在线文章链接
  https://rdcu.be/Mmmz
  同时,Nature Climate Change在其News & Views栏目以“CLIMATE EXTREMESAfrica and the Paris Agreement”为题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详细阐述了该工作的意义: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8-018-0145-6
  
  
  1变化的气候背景下的非洲极端气候:观测的极端气候事件距平空间分布(a, c, e)和集合模拟的气候距平概率分布 (b, d, f)。图a为2015年年均温度距平分布,图b为非洲区域平均的年均温度距平;图c为2009年12月-2010年2月的温度距平分布,图d为相应的北部非洲区域平均温度距平;图e为非洲东南部2000年2月的极端降水距平百分比分布,图f为对应的区域平均降水距平百分比。计算距平的气候态参考时段为1961-1990年。图b,d,f中的虚竖线表示观测的极端气候事件的异常值大小 (CRU、BEST、UDEL表示三种观测数据, MEAN表示三套观测数据的平均值)。红线对应2.0°C平衡态温升目标,蓝线对应1.5°C平衡态温升目标. 阴影表示基于自助抽样法给出的10%-90%信度范围。图a,c,e的方框表示计算区域平均的空间范围。

附件下载:
相关话题/观测 概率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科院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上黄观测站举行奠基仪式
    11月15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上黄观测站奠基仪式在柳城畲族镇上黄村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大气所党委副书记王生林,科技处长张璐,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自发,金华市副市长祝伦根,武义县领导姚激扬、李唯、叶河等领导嘉宾参加了奠基仪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衢州暴雨和强对流观测与预报研究试验基地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2019年11月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衢州暴雨和强对流观测与预报研究试验基地揭牌仪式在衢州气象局隆重举行。大气物理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王生林、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主任雷恒池、副主任胡朝霞、高守亭研究员、平凡研究员、科技处处长张璐等一行九人参加了揭牌仪式。出席揭牌仪式还有衢州市副市长吕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太阳磁场观测技术方法研讨会暨第四次太阳观测及台站运行研讨会召开
    9月23-28日,由国家天文台主办的“太阳磁场观测技术方法研讨会”及“第四次太阳观测及台站运行研讨会”在青海德令哈举行。  太阳磁场观测技术方法研讨会以国家天文台主持的国家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简称AIMS)和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国家天文台参与首次发现提供黑洞吸积燃料的内流观测证据
    国家天文台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组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南极天文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合作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观测到类星体核区为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提供吸积燃料的快速内流物质,完成了黑洞吸积物理图像的最后一块拼图,在黑洞吸积物理、活动星系、黑洞和星系共同演化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成果论文于9月5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北京—亚利桑那巡天观测任务圆满完成
    北京—亚利桑那巡天(BASS1)观测自2015年1月7日开始,历时4年,最终于美国时间2019年2月13日圆满结束。由国家天文台BATC课题组主导的该巡天项目利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2.3米Bok望远镜和375个夜晚完成了北银冠天区5200平方度的g和r波段观测,将为即将到来的暗能量光谱巡天项目(DE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理论物理所在提出利用视界望远镜的偏振观测探索轴子方面取得进展
    拥有极高空间分辨率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HT)让我们人类第一次清晰的看到了黑洞视界附近发出的电磁辐射,辐射环内部的阴影则是目前最直接的黑洞这一理论概念的证据。这次观测的数据被广泛应用在进一步验证广义相对论和黑洞物理、研究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过程。同年9月份EHT团队获得300万美元的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研究人员观测并解释海底反射会聚现象
    在深海声道条件下,海水折射效应会使声场出现会聚效应;在不完全声道条件下,海底斜坡、海底山和海沟等海底地形的变化对声场的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研究深海复杂环境下的声传播特性,中科院声学所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8年在中国南海开展了一次综合性的海上实验。张鹏博士及李整林研究员等人在海底地形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声学所首次在北极高纬度地区开展声学综合观测
    声学综合观测区域(图/吴玉泉)  在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中(以下简称九北),声学所水声工程中心副研究员吴玉泉博士担任“九北”考察队声学观测组的组长,首次在北极高纬度地区开展声学综合观测,取得了大量详实的试验数据。  吴玉泉博士率队在北纬79度至84度,西经154度至168度区域内开展了为期15天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拓扑保护的单向辐射导模共振态观测
    高密度、高带宽、大容量的全光互联技术在高速通信系统、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光链路的数据传输能力受制于链路损耗,而集成器件中光的辐射是损耗的主要来源之一,只有部分光辐射能被有效利用。因此,实现光的定向辐射是降低光链路损耗,提升光子集成规模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定向辐射大多通过分布式布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中国科大首次实现非局域可观测量的量子测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小冶等人与来自欧洲的理论组合作,通过在量子测量中引入纠缠探针,首次实现了非局域可观测量的冯·诺依曼(von Neumann)测量,并用来实验验证复合系统中有些情形下乘法规则会失效。该研究成果3月15日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