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此,学科组在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搭建了模拟氮沉降和降水格局改变平台,测定了2020年生长季N2O通量,并阐明了N2O排放的响应规律以及调控因素。结果表明,长期氮添加显著增强了N2O排放,而降水变化及其与氮添加的交互作用对N2O排放没有显著影响。该结论不同于传统观点即土壤N2O排放受土壤水分有效性的调控,本实验表明高寒草原土壤N2O排放对氮沉降更敏感。N2O排放主要归因于土壤硝化作用,该过程由氨氧化细菌(AOB)而非氨氧化古菌(AOA)驱动。进一步分析表明,植物因素如地下生物量和非生物因子如土壤温度也是调控N2O排放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高寒地区土壤氮循环过程对长期全球变化响应的理解,而且调控N2O排放的潜在微生物途径以及关键因子的筛选,也为未来全球尺度的气候模型研究提供了参考。
近期,该研究成果以Nitrogen addition, rather than altered precipitation, stimulates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in an alpine steppe为题发表于Ecology and Evolution(JCR: Q2)。硕士研究生杨阳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周国英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ZJ-91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0507404)和青海省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2019-HZ-807)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ece3.8196

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N2O通量的影响
责任编辑:李暄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