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科研团队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针对四种不同粒径和不同养分含量的土壤基质(风沙土、栗钙土、灌溉渠道清淤土、弃耕农田土)覆盖沙面对人工结皮形成和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培养12个月后人工结皮覆盖率从接种时的6%增加到20%,厚度从2.94 mm增加到4.06 mm。人工结皮盖度与土壤细物质含量(即土壤粒径小于0.10 mm),以及土壤有机质,总氮和总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风蚀强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沙土基质相比,土壤基质因具有更高的沙面稳定性、初始细物质含量和养分含量,以及更长的土壤表面湿润持续时间,所以土壤基质覆盖沙面可创造出更利于人工结皮拓殖和发育的土壤生境。此外,考虑到土壤资源的稀缺性和土壤资源再利用的优势,研究表明闲置土壤(灌溉渠道清淤土、弃耕农田土)可作为培养BSC接种物的理想基质。该研究可为干旱沙区进行大规模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生物固沙材料和技术支撑。
该成果以Effects of covering sand with different soil substrates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biocrusts in a natural desert environment为题发表在土壤科学Top期刊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上。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赵洋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该研究获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绿色环保沙化治理技术与示范(XDA230602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中国—阿根廷,32061123006)共同资助。
论文链接:Effects of covering sand with different soil substrates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biocrusts in a natural desert environment

人工生物土壤结皮接种体快速、规模化扩繁及野外接种技术流程以及培养效果

土壤属性与人工结皮盖度和厚度结构方程模型
责任编辑:张婧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