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联盟2019年会”在国科大召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2019年11月24日,“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联盟2019年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中关村校区召开。本次太极联盟年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亚太地区(ICTP-AP)和太极计划联盟联合主办,会议聚焦引力波物理以及引力波探测技术相关研究,吸引了来自36家单位的160余名专家****的积极参与,共同探讨空间引力波探测最新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

国科大常务副校长王艳芬,太极计划总顾问、中科院力学所胡文瑞院士,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副局长黄敏,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董晓龙,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光电空天处副处长李自杰代表局长于英杰出席并致辞。王艳芬代表国科大对与会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并对太极联盟2019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她在致辞中强调,太极联盟不仅是学术机构间全方位、多领域科学合作的重要平台,更是相关科学领域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
王艳芬致辞
2017年5月,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举办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国际研讨会上,中科院“太极计划”工作组联合全国参与空间引力波探测工作的科研机构、高校发起并成立了“太极联盟”。作为一个学术联盟,它充分发挥了科学院内外长期聚集的多学科人才优势、长期积累的前瞻性高端技术与大科学装置的综合平台,以及学科交叉和科教融合特色,凝聚了全国致力于引力波理论和探测实验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开展引力波空间探测的研究工作。
  今年8月31日,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发星—“太极一号”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目前已顺利完成第一阶段在轨功能测试任务,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激光干涉仪位移测量精度达到百皮米量级,引力参考传感器测量精度达到地球重力加速度的百亿分之一量级,微推进器推力分辨率达到亚微牛量级。实现了我国迄今为止最高精度的空间激光干涉测量,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在轨无拖曳控制技术试验,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微牛级射频离子和双模霍尔电推进技术的在轨验证。“太极一号”从零到一的突破,验证了太极计划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国科大副校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亚太地区主任吴岳良院士作为太极计划首席科学家对引力波探测进行了科学解读,并汇报了太极一号实验卫星在轨道测试进展。
吴岳良汇报“太极一号”实验卫星在轨道测试进展
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太极一号工程总师王建宇院士总结报告“太极一号”卫星工程任务

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副所长(主持工作)、科技部引力波专项专家组成员蔡荣根院士介绍引力波的相关知识以及探索引力波的意义
国家天文台倪维斗教授介绍对世界空间引力波探测未来规划的看法和太极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下阶段计划
  本次年会共有来自21所科研机构的32位专家****围绕太极计划的相关研究,在观测手段、数据处理、高精度测量,引力波信号源,激光干涉系统,无托曳系统,微推进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学术报告。空间引力波探测项目不同于通常的卫星工程,要求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一体化设计,以实现当代最高精度的空间测量。
  “太极一号”卫星迈出了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单星、双星、三星”“三步走”的第一步。接下来,太极团队拟在2024年前后发射“太极二号”绕日双星,臂长五十万公里,验证星间激光干涉测距系统。技术指标具备对超大黑洞并合事件进行探测的能力;拟在2033年前发射“太极三号”三星至预定轨道,臂长三百万公里。力争率先在空间探测到中低频段引力波,认知引力宇宙,实现基础研究重大原创突破。
  此次年会为太极联盟成员间的合作交流提供了平台,促进对太极计划科学内涵的深度挖掘,助力跨学科关键技术协同攻关,提升了太极计划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团结凝聚了全国引力波相关空间科学、空间技术以及空间应用领域的力量,以引力波科学目标为牵引,促进各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助推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目标早日实现。


责任编辑:余玉婷
相关话题/空间 卫星 科学 技术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