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远主要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的充气反冲核谱仪上开展轻锕系核区的新核素合成研究,负责谱仪探测系统的相关工作。在最近的实验中,发现了超铀新核素220Np,首次对N=126壳效应在Np同位素中的鲁棒性给出了实验证据,同时确定了Np核素的质子滴线位置,这也是目前已知质子滴线的最重核素。实验结果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在Phys. Rev. Lett.上。
蓝江山2019年于近代物理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现为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大联培)博士研究生(导师:赵行波)。他和他的合作者首次通过光前哈密顿量方法,计算了自然界最轻最常见的两种介子(π介子和K介子)的部分子分部函数,演化后,所得结果与众多实验结果一致,该工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22, 172001 (2019)上。
“胡济民教育科学奖”设立于1999年,旨在纪念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和教育家胡济民先生,缅怀他在开创我国核物理、核聚变科学和教育事业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鼓励为发展我国核物理与核聚变事业、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教工作者和研究生。2000年,评审委员会颁发了首届“胡济民教育科学奖”。从第二届(2004年)起,该奖每三年评选一次,与全国核物理大会同步,包括这届已有48人获奖。

张志远和蓝江山获第七届“胡济民教育科学奖”
责任编辑:王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