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黄河清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28

基本信息

黄河清 博士 研究员 博导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电子邮件:huanghq@igsnrr.ac.cn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邮政编码:100101
电话:


部门/实验室: 地貌研究室
研究领域

河流地貌与流域管理
主要利用基于最小作用量原理的河道形态变分分析方法与复杂性理论,分析河流地貌形态发育过程,解析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河流地貌及其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揭示河流侵蚀与沉积时空变化特征和各类地貌形态形成的水动力机理和地貌条件,为区域和流域尺度上的河道整治、洪涝防治、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保护和利用决策提供科技支撑。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070501-自然地理学

招生方向 水资源管理



教育背景
学历1979-1983,武汉水利水电学院(现属武汉大学)治河工程系,本科生(1983年6月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3-1986,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泥沙研究室,硕士研究生(1986年6月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3-1997,澳大利亚伍伦岗大学地理系,博士研究生(1997年5月获博士学位)。
出国学习工作1991-1993,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土木环境工程系、悉尼大学地理系,访问;
1996-1999,澳大利亚伍伦岗大学地理系,博士后;
2000-2002,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地理与地形系,研究人员;
2002-2005,英国牛津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研究人员。

工作经历
1986-1991,中国科学院原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水资源研究室;
1991-2005,澳大利亚和英国留学、工作;
2005年7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2007年获国家科学基金资助。



发表论文

已在国际、国内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代表性论文为:
1. Liu, X., Huang, H.Q., and Nanson, G.C. (2016). The morphometric variation of island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River: a variational analytical explanation.Geomorphology,261, 273-281.
2. Ma, Y., and Huang, H.Q. (2016). Controls of channel morphology an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on flow resistance in a large sand-bed river: a case study of the lower yellow river.Geomorphology,264, 132-146.
3. Zhou, Y., Huang, H.Q., Nanson, G.C., Huang, C., and Liu, G. (2015). Progradation of the Yellow (Huanghe) River delta in respons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basin-scale water regulation program. Geomorphology,243, 65–74.
4. He Qing Huang, Caiyun Deng, Gerald C. Nanson, Beilin Fan, Xiaofang Liu, Tonghuan Liu and Yuanxu Ma (2014). A test of equilibrium theory and a demonstration of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for predicting the morphodynamics of the Yangtze River.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39, 669–675.
5. He Qing Huang, Xiaofang Liu, Gerald C. Nanson (2014). Commentary on a Conceptual model for complex river responses usingan expanded Lane diagram by David Dust and Ellen Wohl”, Geomorphology, Volume 139–140, March 2012, Pages 109–121. Geomorphology 209, 140–142.
6. Guo-an Yu, He Qing Huang, Zhaoyin Wang, Gary Brierley, Kang Zhang (2012). Rehabilitation of a debris-flow prone mountain stream in southwestern China – Strategies, effects and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Hydrology, 414–415, 231–243.
7. Yuanxu Ma, He Qing Huang, Gerald C. Nanson, Yong Li, Wenyi Yao (2012). Channel adjustments in response to the operation of large dams: The upper reach of the lower Yellow River. Geomorphology, 147–148, 35–48.
8. Gary Brierley, He Qing Huang, Anze Chen, Simon Aiken, Mike Crozier, Wolfgang Eder, Andrew Goudie, Yuanxu Ma,Jan-Hendrik May, Piotr Migon, Gerald Nanson, Deli Qi, Heather Viles, Chris Wood, Robert Wray, Guifang Yang, Xiaoping Yang and Guo-an Yu (2011). Naming conventions in geomorphology: contributions and controversies in the sandstone landscape of Zhangjiajie Geopark, China.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36, 1981–1984.
9. Huang, He Qing (2010). Reformulation of the bed load equation of Meyer‐Peter and Muller in light of the linearity theory for alluvial channel flow,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46, W09533, 1-9.
10. Yuanxu Ma, He Qing Huang, Jiongxin Xu, Gary J. Brierley, Zhijun Yao (2010). Variability of effective discharge for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 in a large semi-arid river basin, Journal of Hydrology, 388, 357-369.
11. Nanson, G.C. and Huang, H.Q. (2008). Least action principle, equilibrium states, iterative adjustment and the stability of river channels,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33, 923-942.
12. Huang, H.Q. and Nanson, G.C. (2007). Why some alluvial rivers develop an anabranching pattern,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43, W07441, 1-12.
13. Huang, H.Q. and Chang, H.H. (2006). Scale independent linear behavior of alluvial channel flow,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132(7), 721-730.
14. Huang, H.Q., Chang, H.H. and Nanson, G.C. (2004). Minimum energy as a general form of critical flow and maximum flow efficiency and for explaining variations in river channel pattern,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40, W04502, 1-13.
15. Huang, H.Q. and Nanson, G.C. (2002). A stability criterion inherent in laws governing alluvial channel flow,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27(8), 929-944.
16. Huang, H.Q., Nanson, G.C. and Fagan, S.D. (2002). Hydraulic geometry of straight alluvial channels and the variational principle of least action, Journal of Hydraulic Research, 40(2), 153-160.
17. Huang, H.Q. and Nanson, G.C. (2000). Hydraulic geometry and maximum flow efficiency as products of the principle of least action,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25, 1-16.
18. Huang, H.Q. and Nanson, G.C. (1998). The influence of bank strength on channel geometry,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23, 865-876.
19. Huang, H.Q. and Nanson, G.C. (1997). Vegetation and channel variation; a case study of four small streams in southeastern Australia, Geomorphology, 18, 237-249.
20. Huang, H.Q. and Warner, R.F. (1995). The multivariate controls of hydraulic geometry; a causal investigation in terms of boundary shear distribution, Earth Surfaces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20, 115-130.




科研项目主要承担的科研项目:
1. 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项目:复杂性理论在区域水土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中的应用(2006-2010);
2. 科技部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分课题:典型脆弱生态区生态补偿实施的综合监测与评估技术研发(2006-2010);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金项目:地貌学-最小作用量原理在河流平面型态自动调整中的应用于黄河和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方略研究(2008-2011);
4. 中国科学院中-荷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与水共处的治水方略: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条件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与水系统适应性管理研究(2010-2013);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冲积河流线性理论在分汊河流演变过程中的应用研究(2012-2015)。


指导学生已指导学生
彭锐硕士研究生070501-自然地理学
韩鹏博士研究生070520-自然资源学
潘理虎博士研究生070520-自然资源学
现指导学生
闫丹博士研究生070520-自然资源学
吴珊珊博士研究生070520-自然资源学
刘志佳博士研究生070520-自然资源学
刘晓芳博士研究生070520-自然资源学
邓彩云博士研究生070520-自然资源学


相关话题/师资 介绍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黄辉
    基本信息黄辉男博导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课题组网站电子邮件:huihuang@ucas.ac.cn通信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邮政编码:100049部门/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研究领域详见课题组网站1.Novelsyntheticmethodologiesfororganic/polymericsemiconductingmaterialsa.Developnewcatalysts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8
  •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艾印双
    基本信息研究领域招生信息招生专业招生方向教育背景学历学位工作经历工作简历社会兼职教授课程专利与奖励奖励信息专利成果出版信息发表论文发表著作科研活动科研项目参与会议合作情况项目协作单位指导学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7
  •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艾国祥
    基本信息艾国祥男博导国家天文台电子邮件:aigx@bao.ac.cn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20号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邮政编码:100012部门/实验室: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领域太阳物理、空间天文、卫星导航招生信息天体物理、天文技术与方法教育背景学历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工作经历1963年7月至今,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7
  •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安俊岭
    基本信息安俊岭男博导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电子邮件:anjl@mail.iap.ac.cn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华严里40号LAPC邮政编码:100029研究领域招生信息招生专业070602-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招生方向大气污染物演化机理数值模式研究教育背景1992-12--1996-08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学历学位工作经历工作简历2003-01~现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7
  •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安柏涛
    基本信息安柏涛男硕导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电子邮件:anbt@mail.etp.ac.cn通信地址:北四环西路11号邮政编码:100190研究领域招生信息招生专业080701-工程热物理招生方向燃气透平传热与冷却教育背景2002-12--2004-12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博士后1998-09--2002-10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1996-09--1998-07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19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7
  •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艾云峰
    基本信息艾云峰男硕导人工智能学院电子邮件:aiyunfeng@ucas.ac.cn通信地址:玉泉路19号甲综合楼323邮政编码:100049部门/实验室:工程科学学院研究领域智能机器人嵌入式系统计算机视觉教育背景2001-09--2006-07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工学博士1997-09--2001-07山东大学理学学士学历--研究生学位--博士工作经历工作简历2016-11~2017-04,卡内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7
  •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安帅
    基本信息安帅男外语系电子邮件:anshuai@ucas.ac.cn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研究领域招生信息招生专业招生方向教育背景学历学位工作经历工作简历社会兼职教授课程专利与奖励奖励信息专利成果出版信息发表论文发表著作科研活动科研项目参与会议合作情况项目协作单位指导学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7
  •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安俊明
    基本信息安俊明男硕导半导体研究所电子邮件:junming@semi.ac.cn通信地址:中科院半导体所邮政编码:100083部门/实验室:光电子研究发展中心研究领域招生信息招生专业080901-物理电子学招生方向硅基光无源器件及集成教育背景2001-09--2004-07中科院半导体所博士1995-09--1998-07大连理工大学硕士1988-09--1992-07内蒙古大学学士学历中国科学院半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7
  •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白逢彦
    基本信息白逢彦男博导微生物研究所电子邮件:baify@im.ac.cn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政编码:100101研究领域酵母菌生物多样性、分子系统学、进化生物学和酿造微生物组。在酵母菌资源调查、分类鉴定和菌种保藏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下述方面的研究:1)酵母菌系统发育、物种分化与形成机制;2)酿酒酵母菌群体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3)工业酵母菌优良发酵和抗逆性能的分子机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7
  •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巴晓辉
    基本信息巴晓辉男硕导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电子邮件:baxiaohui@ime.ac.cn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3号A座501邮政编码:100029部门/实验室:汽车电子中心研究领域卫星导航接收机设计、通信基带处理算法招生信息招生专业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招生方向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卫星导航技术教育背景2004-09--2007-07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