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电子邮件:hjl @ nao.cas.cn
联系电话:**
手机号码: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20号 国家天文台
邮政编码:100012
研究领域银河系磁场和结构脉冲星星系团其他
招生信息每年招两名硕士研究生和两名博士研究生,从事射电天文(含技术方法)和天体物理研究工作。
招生专业天体物理天文仪器和技术方法
招生方向射电天文脉冲星星系团
教育背景
学历1982.9-1986.7 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 大学本科
1986.9-1989.9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硕士研究生
1989.10-1993.5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 博士研究生
学位1986.7 东南大学 工学学士
1989.9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理学硕士
1993.7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 理学博士
出国学习工作
工作经历1993.7-1995.6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 助理研究员
1994.9-1995.6 波兰教育大学天文中心 博士后
1995.6-1998.8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 副研究员
1997.5-1998.8 德国马普射电天文研究所 访问学者
1998.8-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 研究员
1998.8-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 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9.5.7 中国科学院 青年科学家奖 二等奖
1999.5-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 博士生导师
2000.10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000.11 中德马普合作伙伴小组(马普学会任命) 组长
2001.7 北京大学 兼职教授
2002.3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致密天体和弥漫介质研究团组首席研究员
2002.2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合作)
2002.6 国务院 政府特殊津贴
2004.4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
2005.6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05.9-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教授
2006.3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2006.12 天文学报 编委
2007.2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7.10 贵州大学 兼职教授
2010.12 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2012.12 北京市天文学会杰出成就奖
2013.12 南京大学 天文和空间科学学院 兼职教授
......
工作简历 2002-03--今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致密天体和弥漫介质团组首席研究员
1998-09--今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研究员
1995-06--1998-09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副研究员
1993-05--1995-06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助理研究员
社会兼职 2015-05--今 中国电子学会射电天文分会,主任委员
2013-12--今 南京大学,兼职教授
2013-12--今 北京天文学会,理事
2011-03--2015-04 中国电子学会射电天文分会,理事委员会
2010-10--2014-10 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
2007-10--今 贵州大学,兼职教授
2007-10--2010-10 中国天文学会,理事、射电天文专业委员会主任
2001-05--今 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教授课程 射电天文导论、 天体物理学前沿系列讲座、 射电天文、 射电天文学、 脉冲星天文学
专利与奖励
奖励信息 (1) 北京天文学会杰出成就奖,特等奖,省级,2012
(2) 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院级级,2010
(3)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级,2006
(4)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荣誉,院级级,2005
(5)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省级,2005
(6)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部委级,2004
(7) 国家突出贡献专家,部委级,2002
(8) 中国高校科技奖,二等奖,部委级,2002
(9) 北京市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奖,一等奖,省级,2000
(10) 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二等奖,院级级,1999
专利成果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韩金林的代表作20篇( 更全的论文列表可参见ADS)
Han, J. L.; Qiao, G. J.,1994, The magnetic field in the disk of our Galaxy, Astron. Astrophys. 288, 759-772
Han, J. L.; Manchester, R. N.; Berkhuijsen, E. M.; Beck, R., 1997, Antisymmetric rotation measures in our Galaxy: evidence for an A0 dynamo.,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v.322, p.98-102
Han, J. L.; Manchester, R. N.; Xu, R. X.; Qiao, G. J., 1998, Circular polarization in pulsar integrated profiles,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Volume 300, Issue 2, pp. 373-387
Han, J. L.; Beck, R.; Berkhuijsen, E. M.,1998, New clues to the magnetic field structure of M 31,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v.335, p.1117-1123
Han, J. L.; Beck, R.; Ehle, M.; Haynes, R. F.; Wielebinski, R., 1999, Magnetic fields in the spiral galaxy NGC 2997,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v.348, p.405-417
Han, J. L.; Manchester, R. N.; Qiao, G. J., 1999, Pulsar rotation measures and the magnetic structure of our Galaxy,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Volume 306, Issue 2, pp. 371-380
Han, J. L.; Manchester, R. N., 2001, The shape of pulsar radio beams,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Volume 320, Issue 3, pp. L35-L39
Han, Jinlin; Deng, Zugan; Zou, Zhenlong; Wu, Xue-Bing; Jing, Yipeng,2001, The Fundamental Plane of Spiral Galaxies: Search from Observational Data, 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Japan, Vol.53, No. 5, pp. 853-859
Han, Jinlin, 2002, Magnetic fields in our Galaxy: How much do we know? (II) Halo fields and the global field structure, in:ASTROPHYSICAL POLARIZED BACKGROUNDS: Workshop on Astrophysical Polarized Backgrounds, held 9-12 October, 2001 in Bologna Italy. Edited by Stefano Cecchini, Stefano Cortiglioni, Robert Sault, and Carla Sbarra. Melville, NY: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2002.. AIP Conference Proceedings, Volume 609, pp. 96-101
Han, J. L.; Manchester, R. N.; Lyne, A. G.; Qiao, G. J., 2002, Counterclockwise Magnetic Fields in the Norma Spiral Arm,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Volume 570, Issue 1, pp. L17-L20
Han, J. L.; Wielebinski, Richard, 2002, Milestones in the Observations of Cosmic Magnetic Fields, 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Vol. 2, p. 293-324
Han, J. L.; Ferriere, K.; Manchester, R. N., 2004, The Spatial Energy Spectrum of Magnetic Fields in Our Galaxy,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Volume 610, Issue 2, pp. 820-826
Han, J. L.; Manchester, R. N.; Lyne, A. G.; Qiao, G. J.; van Straten, W., 2006, Pulsar Rotation Measures and the Large-Scale Structure of the Galactic Magnetic Field,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Volume 642, Issue 2, pp. 868-881
Han, J. L.; Zhang, J. S., 2007, The Galactic distribution of magnetic fields in molecular clouds and HII regions,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Volume 464, Issue 2, March III 2007, pp.609-614
Sun, X. H.; Han, J. L.; Reich, W.; Reich, P.; Shi, W. B.; Wielebinski, R.; Fürst, E,2007, A Sino-German λ6 cm polarization survey of the Galactic plane. I. Survey strategy and results for the first survey regio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Volume 463, Issue 3, March I 2007, pp.993-1007
Han, JinLin, 2009, The magnetic structure of our Galaxy: a review of observations,In: Cosmic Magnetic Fields: From Planets, to Stars and Galaxie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IAU Symposium, Volume 259, p. 455-466
Han, J. L.; Demorest, P. B.; van Straten, W.; Lyne, A. G., 2009, Polarization Observations of 100 Pulsars at 774 MHz by the Green Bank Telescope,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Volume 181, Issue 2, pp. 557-571
Hou, L. G.; Han, J. L.; Shi, W. B., 2009, The spiral structure of our Milky Way Galaxy,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Volume 499, Issue 2, 2009, pp.473-482
Wen, Zhong-Lue; Han, Jin-Lin; Xu, Xiang-Yang; Jiang, Yun-Ying; Guo, Zhi-Qing; Wang, Peng-Fei; Liu, Feng-Shan, 2009, Discovery of four gravitational lensing systems by clusters in the SDSS DR6,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Volume 9, Issue 1, pp. 5-10
Wen, Z. L.; Han, J. L.; Liu, F. S., 2009, Galaxy Clusters Identified from the SDSS DR6 and Their Propertie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Volume 183, Issue 2, pp. 197-213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1) 星系团的动力学状态和射电辐射,主持,国家级,2015-01--2018-12
(2) 脉冲星辐射的研究,主持,国家级,2009-01--2012-12
成果韩金林在银河系磁场、脉冲星研究、国内观测能力提升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为中国天文事业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韩金林在国际SCI刊物发表论文110多篇,被他人独立引用2300次,H因子为30。被三十多个国际会议请做特邀报告或综述报告,其中6个是国际天文联合会最高级别主题研讨会。http://zmtt.bao.ac.cn/hjl/invited_talks.html
1. 银河系磁场研究
宇宙磁场的起源和演化是物理和天体物理学中长期没有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对于不同层次天体而言,行星(如地球)和恒星(如太阳)的磁场测量相对丰富,研究早已深入; 星系(由千亿颗恒星组成,如银河系)的磁场因信号微弱且测量校准很难而研究得非常粗浅。银河系磁场虽只有几微高斯,但它影响气体聚集和恒星形成,也是研究极高能宇宙线粒子性质、起源和传播的重要基础。过去对银河系磁场的测量只能到几千光年范围,无法研究银河系几万光年尺度的整体磁场。
新发现的远距离暗弱脉冲星为探测银河系磁场提供了契机。韩金林用国际大射电望远镜对大批脉冲星进行五百多小时观测,测得了银河系几万光年范围内磁场强度,揭示了方向和谐的磁场结构,建立了银盘内太阳附近的磁场结构双对称模型。他还利用文献数据证认出法拉第效应的反对称全天分布图,推证出银河系晕中上、下反对称的环向磁场,首次给出星系尺度发电机运行的确切证据,发现了银河系内磁场从大尺度到小尺度保持方向的证据,利用脉冲星数据首次求得星际磁场在kpc尺度上的能谱分布。韩金林的研究将银河系磁场从局域认知发展到整体图像,不仅对银河系和宇宙磁场的起源和演化、宇宙微波背景测量等天体物理的多个学科前沿研究有重要贡献,还为极高能宇宙线起源和传播研究提供了重要前提和基础,从而促进了粒子物理学前沿的发展。
由世界领先天文学家撰写、剑桥大学出版的国际经典教科书《Introduction to Radio Astronomy (射电天文导论)》2002年再版时增加了两页,介绍有关研究结果并引用了一幅图;2010年出第三版时保留了相关内容和图,还增加了大半页引用和介绍另一幅结果图。剑桥大学2006年著名教科书《Pulsar Astronomy (脉冲星天文学)》出第三版时也增加了两三页内容介绍有关研究结果,并引用四幅图;2012年出第四版时保留了全部内容。普林斯顿2010年出版、由美国院士撰写的新教科书《Physics of Interstellar and Intergalactic medium (星际和星系际介质物理学)》也有一页多介绍韩等人(2006)的磁场测量方法和结果,并引用了一幅图。他的综述论文被剑桥2005年出版的《研究天文学家手册》和2012年新版《脉冲星天文学》推荐阅读。
正如一些重要综述所言,“银河系磁场观测取得了很大进步”,“主要是脉冲星观测得到的”。国际同行有关星系磁场和宇宙磁场的重要评述经常多次大段引述有关研究结果和图,认为“利用脉冲星最好地探测了银河系盘的磁场”。银河系局域垂直磁场的结果是“首次给出银晕的磁场及强度定量估计”,甚至被称为“先驱的测量”。所建立的银河系磁场结构模型和银盘磁场结构和强度测量目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和证实。尽管“确定星系磁场的方向和极性是极其困难的”,韩等人做出了第一例第二例,其“研究结果有说服力,引人瞩目”,“对理解银河系磁场的起源和演化显然非常重要”。
韩金林因此被二十多次国际会议请做有关银河系磁场的特邀报告或综述,包括IAU Symp.242,259,291和294的四次报告(其中259和294是半小时综述报告。另一次半小时IAU报告是下面的296)。
银河系磁场研究的部分成果2005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 脉冲星研究
脉冲星是恒星死亡后产生的极致密天体,相关研究已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但脉冲星的辐射机制、辐射传播和速度起源至今仍是天体物理学未解的难题。
韩金林申请使用国际大射电望远镜,观测得到了不同种类脉冲星的偏振辐射轮廓(韩等2009),根据脉冲轮廓和辐射几何重构了辐射束亮度分布图(韩、曼切斯特2001),总结并得出了脉冲星圆偏振与线偏振相关的辐射规律(韩等1998),指导研究生研究出了年轻脉冲星和毫秒脉冲星的高能与射电的辐射区域和几何(杜、韩等2011)。指导研究生研究出星际介质散射对偏振轮廓的效果(李、韩2003),模拟研究了脉冲星在银河系里运动和分布(孙、韩2004),探讨了脉冲星初始速度的产生机制(王、赖、韩2006,2007)。
脉冲星偏振观测、偏振辐射规律总结以及辐射束和辐射区域研究等4篇论文被剑桥大学出版的世界著名教科书《脉冲星天文学》第三版和第四版引用、《脉冲星天文手册》引用,为脉冲星辐射的观测研究提供比对和理论研究提供依据。偏振轮廓的散射效应被国际同行证实。
3. 中德6厘米巡天和国内观测能力提升
韩金林还着力于国内观测能力提升,促进领域发展。韩金林利用中德马普小组合作机会,派送工程师到德国研制接收机部件并参与整机组装调试,安排学生到德国消化吸收软件系统。最后引进了性能极好的6 厘米接收机,安装在乌鲁木齐25 米望远镜上后他亲自调测,使得国内首次具备天文偏振测量能力。这带动了一批研究课题,如新疆天文台的变源监测、谱线观测、清华大学的木星观测等。
他带领学生克服困难,历时十年,利用该望远镜中德合作、观测了近五千小时,系统性地巡测了银道面大范围的偏振辐射和横向磁场,被A&A 主编推荐为亮点,评价为“重要贡献”。突破性地用国内小望远镜发现了两个大超新星遗迹,测量了一批别人无法观测的大超新星遗迹等目标。整个项目在A&A 上发表15 篇论文,全是学生做第一作者。巡测工作被三个国际会议特邀做报告,包括IAU Symp.296 半小时特邀报告。
4.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持续发展的根本。韩金林近十年来花了一大半时间力行天文教育,2010年获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他严格把关研究生的工作进程,反复修改论文;还讲授《射电天文导论》,开《脉冲星暑期讲习班》。已培养了15名博士生和8名硕士生,其中两名获得院长优秀奖。毕业生孙晓辉在6厘米巡天中成长,已被悉尼大学挖去做SKA先导研究,论文也被教科书引用;侯立刚综合大量数据完成了银河系旋臂结构最新描画工作,论文自2009年发表以来已被引用40次;指导文中略进行了星系团研究领域的拓展,发表了世界上最大的星系团表,发现了大量引力透镜和规律,论文被ARAA等最重要综述引用。
他为大中小学做天文科普讲座几十场,在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担任导师多年。见星光分享网页:http://zmtt.bao.ac.cn/kepu.html
论文和引用详细论文和引用可参阅ADS
国际会议邀请报告http://zmtt.bao.ac.cn/hjl/invited_talks.html
合作情况澳大利亚国家天文台:脉冲星观测的长期合作德国马普射电天文研究所:射电天文研究长期合作其他国家天文学家(英、法、美):根据课题需要的各种合作
项目协作单位
指导学生已指导学生
门慧 博士研究生 070401-天体物理
孙晓辉 博士研究生 070401-天体物理
徐建文 博士研究生 070401-天体物理
游霄鹏 博士研究生 070401-天体物理
王陈 博士研究生 070401-天体物理
张惠 博士研究生 070401-天体物理
文中略 博士研究生 070401-天体物理
姜云英 硕士研究生 070401-天体物理
石惠 博士研究生 070401-天体物理
肖莉 博士研究生 070401-天体物理
徐钧 硕士研究生 070420-天文技术与方法
杜源杰 博士研究生 070401-天体物理
高旭阳 博士研究生 070401-天体物理
温雅宏 硕士研究生 070401-天体物理
侯立刚 博士研究生 070401-天体物理
梁树明 硕士研究生 070401-天体物理
董宾 博士研究生 070420-天文技术与方法
王鹏飞 博士研究生 070401-天体物理
徐伟伟 硕士研究生 070401-天体物理
徐钧 博士研究生 070401-天体物理
洪涛 博士研究生 070401-天体物理
现指导学生
韩军 博士研究生 070401-天体物理
袁中升 博士研究生 070401-天体物理
杨帆 博士研究生 070401-天体物理
喻业钊 博士研究生 0704Z1-天文技术与方法
李东悦 博士研究生 070401-天体物理
单素素 博士研究生 070401-天体物理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韩金林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5-09
相关话题/天文 物理 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 观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16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相关通知
1.考试时间3月12日,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外国语学院进行专业课考试。考生开考前15分钟方可进入考场,开考15分钟后停止入场;开考60分钟后才准交卷出场。3月13日,上午8:30-11:30, 二外考试。8:10考生开始进入考场,8:20禁止考生入场;外语考试分为听力、笔试两部分,其中8:30-9:00为听力部分。2.考场分布考试科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2016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复审面试通知及复审面试名单
2016年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复审面试通知.doc 复试面试名单.doc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北京大学哲学系2016年博士研究生复试成绩及初取公示
复试成绩公布 序号 专业 笔试 面试 总成绩 1 2116000230088 马克思主义哲学 91 89 90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16年博士研究生复试规则及名单
博士研究生复试规则 下载博士研究生复试名单 下载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16年博士研究生考试初试成绩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16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2016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通知
学院招生小组根据《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年博士生申请审核招生细则》规定严格审核材料,按照不超过招生人数300%的比例择优筛选出进入考核的考生。现公布复试安排及面试名单。 考生必须保证提交的全部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如果考生需要补充材料供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2016年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工学博士、电子与信息领域工程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本公示名单根据报考专业及总成绩排序。具体名单如下,公示期为十个工作日,自2016年5月6日至2016年5月19日止。公示期间,如异议,请与学院招办联系,联系电话010-62767180、62767181,邮箱 zhaosheng@ss.pku.edu.cn。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