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李洪钟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5-09

1、招生信息2、教育背景3、工作经历4、教授课程5、专利与奖励6、出版信息7、科研活动8、合作情况9、指导学生
基本信息
李洪钟 男 博导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电子邮件: hzli@home.ipe.ac.cn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条1号中科院过程所多相室
邮政编码: 100190
研究领域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081701


招生方向工业气固移动床和流化床结构与动力学行为的量化及调控理论与方法

教育背景1986-11--1988-11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 博士后
1982-02--1986-10 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 在职研究生,博士学位
1978-10--1981-11 中国科技大学北京研究生院 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
1960-09--1965-07 太原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系,学士学位


学历

学位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2010-07~现在, 山东淄博市淄川区, 科学发展顾问
2010-05~现在, 华中科技大学, 兼职教授
2010-05~现在, 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评审委员
2010-03~2013-0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 教学专家组成员
2010-03~现在, 城市集中式生物质燃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2009-08~2011-01,第六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评审委员会委员
2009-07~现在,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兼职教授
2008-05~现在, 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奖化学奖, 评审委员
2008-05~现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二届, 专家评审组成员
2008-04~现在,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8-01~现在, “中国粉体技术”第四届编委会, 主任
2007-10~现在, 中南大学, 名誉教授
2007-09~现在, “二十一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化学卷编委会, 编委
2007-01~现在,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烟草工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主任
2006-12~现在, 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06-12~现在,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第四届编委会, 编委
2006-09~现在, 太原理工大学, 名誉教授
2006-08~现在, 中国颗粒学会第四届理事会, 副理事长
2006-08~现在, 中国颗粒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流态化专业委员会, 主任
2006-08~现在, 中国颗粒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对外工作委员会, 主任
2006-06~2008-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一届化学科学部, 专家评审组成员
2006-01~2008-04,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
2002-11~2006-08,中国颗粒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科普与培训工作委员会, 主任
2002-11~2006-08,中国颗粒学会第三届理事会, 常务理事
2002-11~2006-08,中国颗粒学会第三届理事会流态化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
1999-10~2000-03,中科院化冶所第七届党委会, 党委书记
1999-10~2000-03,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8-03~2004-12,“燃料化学学报”第三届编委会, 编委
1996-07~2002-11,中国颗粒学会第二届理事会, 常务理事
1996-07~2002-11,中国颗粒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流态化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
1996-05~1999-10,中科院化冶所第七届党委会, 代理党委书记
1996-01~2004-01,中科院多相反应开放研究实验室,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95-07~1999-10,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 副所长、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1993-10~1997-12,“基础研究”期刊, 编委
1993-09~现在, 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多相流专业组, 成员
1992-11~1998-12,第五届、第六届“化工冶金”编委会, 副主任
1990-01~1995-01,中科院多相反应开放实验室, 副主任
1988-11~现在, 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现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6-11~1988-11,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 博士后
1982-02~1986-10,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 在职研究生,博士学位
1978-10~1981-11,中国科技大学北京研究生院, 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
1978-10~1986-11,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 在职研究生、助研
1965-08~1978-10,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助研
1960-09~1965-07,太原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系,学士学位


社会兼职
教授课程化学工程讲座

专利与奖励

奖励信息(1)建党90周年被评为所级优秀共产,,2011
(2)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国家级,2009
(3)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国家级,2009
(4)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FRSC,,2008
(5)优秀共产党员,,2006
(6)中国科学院院士,院级,2005
(7)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01
(8)优秀领导班子成员荣誉证书,,2000
(9)我心目中的好党员,,1999
(10)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级,1999
(1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部委级,1997
(12)优秀职工之友,,1997
(13)优秀职工之友,,1997
(14)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证书,国家级,1992
(15)京区优秀党员,国家级,1992
(16)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91
(17)最佳论文奖,国家级,1989


专利成果( 1 )移动床输送床顶约束及分离装置,1993,第 1 作者,专利号: ZL**.5
( 2 )横向旋转磁场流化床,1999,第 3 作者,专利号: ZL**.6
( 3 )顺流组合式快速流化床反应器,1993,第 2 作者,专利号: ZL **.6
( 4 )超细颗粒气固相加工的流化床反应器,1997,第 2 作者,专利号: **.5
( 5 )臭氧氧化炭黑的流化床反应器,2005,第 3 作者,专利号: **5.3
( 6 )氧化-还原焙烧高钙镁钛渣的流化床反应器,2006,第 3 作者,专利号: **4.X
( 7 )气控气球式高压粒料连续加料器,1992,第 1 作者,专利号: **.9
( 8 )流态化特性在线鉴别与控制,1999,第 4 作者,专利号: ZL**.9
( 9 )流态化特性快速定量方法,2001,第 3 作者,专利号: ZL **.4
( 10 )一种新型多功能两维气固气液耦合流化床光催化空气净化系统,2005,第 2 作者,专利号: ZL 02 1 29511.5
( 11 )一种煤炭气化-贫铁矿磁化焙烧耦合工艺及装置,2006,第 2 作者,专利号: **6.3
( 12 )气力临界流态化输送装置,1993,第 1 作者,专利号: ZL**.3
( 13 )气控式圆周形锥阀流态化下料腿,1991,第 2 作者,专利号: **.3
( 14 )超细及粘性颗粒气固相反应用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2003,第 2 作者,专利号: ZL 02 2 57079.9
( 15 )抗压稳流加料器,1999,第 2 作者,专利号: ZL**.0
( 16 )一种使粘性细颗粒均匀流态化的方法,2002,第 2 作者,专利号: ZL**.1
( 17 )用于流态化下料腿的脱气式锥形排料阀,1993,第 1 作者,专利号: ZL**.5
( 18 )一种适用于超细及粘性颗粒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2005,第 2 作者,专利号: ZL 02 1 31273.7
( 19 )钛铁精矿流态化氧化-还原焙烧改性的系统及焙烧工艺,2014,第 5 作者,专利号: **8.3
( 20 )一种富勒烯结构纳米WS2的合成装置、方法及用途,2014,第 3 作者,专利号: **8.4
( 21 )一种沸腾氯化炉连续排渣装置及排渣方法,2014,第 2 作者,专利号: **4.3
( 22 )一种制备超细镍粉的装置及方法,2014,第 3 作者,专利号: **7.7
( 23 )一种铁精矿粉体流态化直接还原的系统及方法,2015,第 3 作者,专利号: **16
( 24 )一种富勒烯结构的纳米WS2的制备方法、流化床反应器及流化方法、用途,2015,第 3 作者,专利号: **2.9
( 25 )一种流化床还原粉状铁矿石的系统和方法,2015,第 3 作者,专利号: **33
( 26 )一种合成气甲烷化的流化床工艺及装置,2015,第 3 作者,专利号: **3.5
( 27 )一种钛铁精矿流态化氧化焙烧-流态化还原焙烧系统及焙烧工艺,2014,第 3 作者,专利号: **3.9
( 28 )一种生产高纯三氧化二钒的流态化还原炉及生产方法,2014,第 3 作者,专利号: **0.X
( 29 )一种配合正压状态旋风分离器工作的排料锁风装置,2014,第 3 作者,专利号: **1.3
( 30 )一种采用流化床反应器生产三氧化二钒的方法,2015,第 4 作者,专利号: **8.3
( 31 )一种铁矿粉流态化还原系统及方法,2015,第 3 作者,专利号: **83
( 32 )一种制备超细铁粉的流化床反应器,2014,第 2 作者,专利号: **80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1) Experimental Study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Baffled Bubbling Fluidized Beds with Geldart-A Particles in Three Dimension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5, 第 5 作者
(2) A two-stage reduction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high purity ultrafine Ni particle in a micro-fluidized bed reactor, Particuology, 2015, 第 5 作者
(3) A structure-based drag model for the simulation of Geldart A and B particles in turbulent fluidized beds, Powder Technology, 2015, 第 5 作者
(4) Roasting-induced phase change and its influence on phosphorus removal through acid leaching for high phosphorus iron o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2015, 第 5 作者
(5) Simulation of gas-solid flow in 2D/3D bubbling fluidized beds by combining the two-flow-model with structure-based drag model,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4, 第 5 作者
(6) A hydrodynamic model for loop-seal in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Powder Technology, 2014, 第 5 作者
(7) A new drag model for TFM simulation of gas-solid bubbling fluidized beds with Geldart-B particles, Particuology, 2014, 第 5 作者
(8) Hydrodynamic study on magnetized fluidized beds with Geldart-B magnetizable particles, Powder Technology, 2014, 第 5 作者
(9)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fluidization behaviors of iron powder at high temper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 2014, 第 3 作者
(10) Decoupling reduction–sulfurization synthesis of inorganic fullerene-like WS2 nanoparticles in a particulately fluidized bed,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4, 第 4 作者
(11) Influence of phase and microstructure on the rate of hydrochloric acid lea-ching for pretreated Panzhihua ilmenite, Particuology, 2014, 第 3 作者
(12) Influence of content and microstructure of de-positedcarbon on fluidization behavior of iron powder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 ISIJ International, 2014, 第 5 作者
(13) Morphological changes and reduction mech-anism for the weak reduction of the pre-oxidized Panzhihua ilmenite,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B, 2014, 第 5 作者
(14) Synthesis of Fullerene-like WS2 Nanoparticles in a Particulately Fluidized Bed : Kinetics and Reaction Phase Diagram, Ind. Eng. Chem. Res, 2014, 第 5 作者
(15) Relationship between flow structure and mass transfer in fast fluidized bed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0, 第 2 作者
(16) The Cluster Size Distribution and Motion Behaviors in a Fast Fluidized Bed, Powder Technology, 1995, 第 1 作者
(17) A New Criterion for Prejudging the Fluidization Behavior of Powders, Powder Technology, 1995, 第 2 作者
(18) Cluster Structure in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Powder Technology, 1994, 第 2 作者
(19) Mechanics of Arching in a Moving-Bed Standpipe with Interstitial Gas Flow, Powder Technology, 1994, 第 1 作者
(20) The Dynamics of Non-Fluidized Gas-Particle Flow, Powder Technology, 1992, 第 1 作者
(21) Characterizing Fast Fluidization by Optic Output Signals, Powder Technology, 1992, 第 3 作者
(22) The Fluid-Particle Flow Phase Diagram and the Ideal Sealing State for a Vertical Moving-Bed, Powder Technology, 1991, 第 1 作者
(23)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ombustion of a High-Sulphur Eastern Canadian Coal, Can. J.of Chem. Eng., 1991, 第 5 作者
(24) Micro-Visualization of Clusters in a Fast Fluidized Bed, Powder Technology, 1991, 第 1 作者
(25) Hydrodynamics of the V-Valve, Chem. Eng. Res. and Des., Trans IChemE, 1991, 第 1 作者
(26) Hydrodynamic Behaviour of Aerogel Powders in High-Velocity Fluidized Beds, Powder Technology, 1990, 第 1 作者
(27) Vertical Pneumatic Moving Bed Transport, I.Analysis on Flow Dynamics, Chem.Eng.Sci., 1989, 第 1 作者
(28) Vertical Pneumatic Moving Bed Transport, II. Experimental Findings, Chem. Eng. Sci., 1989, 第 1 作者


发表著作( 1 )化学工程手册(第一版)第19篇第5章:散料力学, Chemical Engineering Handbook (first edition) No. 19 Chapter 5: Bulk Mechanical,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9-01, 第 1 作者
( 2 )快速流态化,第7章:硬件开发,第20卷,化学工程进展, Fast Fluidization,Chapter 7:Hardware Development,Vol.20,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994-01, 第 1 作者
( 3 )化学工程手册(第二版)第20篇第5章:散料力学, Chemical Engineering Handbook (Second Edition) No. 20 Chapter 5: Bulk Mechanical,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6-01, 第 1 作者
( 4 )化学工程手册(第二版)第21篇第1章:流态化床流体力学特性, Chemical Engineering Handbook (Second Edition) 21 Chapter 1: Hydrodynamics of fluidized bed,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6-01, 第 1 作者
( 5 )气固流态化的散式化, Type of gas-solid fluidized bulk,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01, 第 1 作者
( 6 )非流态化气固两相流理论及应用, Non-fluidized gas-solid flow theory and application,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01, 第 1 作者
( 7 )测量技术,见《展望21世纪的化学工程》, Measurement techniques, of21st Century Chemical Engineering,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01, 第 1 作者
( 8 )流态化手册, Fluidization Manual,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01, 第 2 作者
( 9 )过程工程---物质?能源?智慧, Process Engineering --- Materials? Energy ? Smart , 科学出版社, 2010-01, 第 1 作者
( 10 )颗粒学学科发展报告(2009-2010), Particles discipline Development Report (2009-2010),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01, 第 1 作者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1 )流化床结构-传递关系理论与节能新工艺, 主持, 国家级, 2015-01--2019-12


参与会议(1)Mineral processing through fluidized bed Q.S. Zhu, H.Z. Li 2014-07-23

合作情况

项目协作单位
指导学生

相关话题/化学 中国科学院 化学工程 过程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