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荆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6-03

姓名:
荆燕
性别:



职称:
副研究员
学位:
博士

电话:

传真:


Email:
jeanyfeifei@163.com
邮编:
100085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安宁庄路1号地壳应力研究所

更多信息:


简历:
荆燕女,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副研究员。
1975年生于山西太原
教育经历:
1993/9 - 1997/7,西安地质学院(现长安大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学士
1999/9 - 2002/7,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构造地质学,硕士
2004/9 - 2007/1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四纪地质学,博士
2009/12-2010/12,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地质系,访问****
工作经历
1997/08-1999/8,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助理工程师
2002/08-2003/10,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断层力学研究室,研究实习员
2003/11-2005/10,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断层力学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2005/11-至今,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断层力学研究室,副研究员

任职:
1)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
2)中国地震学会会员
3)中国地质学会会员
4)北京市地球物理学会会员

研究方向:
地壳变形、地震活动性。

学科类别:
构造地质学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ZDJ2016-21、超大型储气库注采过程附加应力应变过程、2016/01-2018/12、在研、主持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超大型储气库注采气区域应力与地震活动影响的实测研究、2016/01-2019/12、在研、主持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ZDJ2014-20、汾渭断陷带中段地倾斜强震前兆信号的确认及其形成机理研究、2014/01-2016/12、在研、主持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ZDJ2011-08、板内巨震的“晚期余震”特征研究,2011/01-2012/12、已结题,主持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ZDJ2009-20、汶川8.0级地震前后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地倾斜场变化特征初步分析、2009/01-2010/12、已结题,主持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ZDJ2008-23、基于断层形变观测与地倾斜观测的震情跟踪研究、2008/01-2009/12、已结题,主持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ZDJ2007-19、中国大陆现今地形变场多动态特征的比较分析研究、2007/01-2008/12、已结题,主持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学联合基金、605021、川滇活动地块构造变形多时空特征的比较研究、2005/01-2006/12、已结题,主持。

获奖及荣誉:
2017年度,地壳应力研究所,先进个人。
2016年度,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2016年度,地壳应力研究所,优秀共产党员。
2015年度,地壳应力研究所,先进个人。
2012年度,地壳应力研究所,先进个人。

代表论著:
1.Hui Wang,Mian Liu,Jiyang Ye,Jianling Cao,Yan Jing,2017, Strain partitioning and stress perturbation around stepovers and bends ofstrike-slip faults: Numerical results, Tectonophysics, 721,211-226
2.张彬, 方震, 刘耀炜, 杨选辉, 赵刚, 荆燕. 云南地区水温异常与地震关系[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4, 39 (12).
3.李玉江, 陈连旺, 刘少峰, 杨树新, 荆燕. 芦山地震的发生对周围断层影响的数值模拟[J]. 地球学报, 2014, 35 (5): 627-634.
4.荆燕, 李宏, 刘凤秋, 范良龙. 汶川 Ms8. 0 级地震前后地倾斜特征的对比分析. 2014 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 8: 21 世纪巴颜喀拉块体大震活动的动力学机制论文集. 中国北京, 2014.
5.杨斐, 张彬, 杨选辉, 荆燕, 杨晓鹏, 陈文凯. 汶川 8.0 级和日本 9.0 级地震时甘肃境内井水位, 井水温同震效应对比分析[J]. 中国地震, 2013, (3): 377-385.
6.王辉, 刘勉, 李振, 曹建玲, 荆燕. 华北地区大地震的长余震序列[J]. 地震, 2013, 33 (3): 1-12.
7.唐磊, 荆燕. 川滇地区钻孔四分量应变仪记录的同震应变阶分析[J]. 震害防御技术, 2013, 8 (4).
8.荆燕, 李宏, 范良龙, 刘凤秋. 汶川、芦山强震前地倾斜特征的对比与讨论. 中国地球物理2013年会. 中国昆明, 2013.
9.洪银屏,荆燕. 新时期公众对地震谣言的认知状况分析[J]. 灾害学, 2013, 28 (3): 170-175.
10.张彬, 陆远忠, 刘耀炜, 杨选辉, 荆燕, 方震. 2000 年苏门答腊 M_S8. 0 地震对缅甸 M_S6. 5 地震动态应力触发作用及影响因素[J]. 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 2012, (S2): 399-406.
11.张彬, 刘耀炜, 荆燕, 方震, 孙小龙, 郭萌. x射线光谱法在地震监测预测中的应用展望[J]. 分析实验室, 2012, 31 (s2): 174-177.
12.王辉, 曹建玲, 荆燕, 李振. 川滇地区强震活动前b值的时空分布特征[J]. 地震地质, 2012, 34 (3): 531-543.
13.荆燕, 张鸿旭, 李宏. 断层形变连续观测技术及其在强震预测中的应用. 中国地球物理2012年会. 中国北京, 2012.
14.荆燕. 日本东海9.0级、汶川8.0级巨震强震破裂区震前b值特征对比[J]. 中国地球物理2011年会, 2011, 中国湖南长沙.
15.荆燕, 张鸿旭, 李宏, 范良龙, 熊玉珍: 汶川8.0级地震前震区附近观测到的断层形变异常特征, 地震出版社,汶川8.0级地震地壳动力学研究专辑, 北京, 2009 :423-435
16.荆燕, 张鸿旭, 孙毅, 李宏, 范良龙, 熊玉珍. 汶川8.0级地震前BSQ型数字垂直摆倾斜仪观测到的地形变异常现象[J]. 高校地质学报, 2009, 15 (3): 358-364.
17.荆燕, 李宏, 熊玉珍, 范良龙, 张世中, 孙起伟, 董建业, 刘凤秋, 王海忠. 利用地震矩张量与GPS资料推算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能量分布特征[J]. 高校地质学报, 2009, 15 (01): 108-114.
18.荆燕, 冯希杰, 戴王强, 师亚琴, 韩恒悦, 李晓妮, 王峰. 利用Envisat-1数据与ETM数据融合对陕西临潼—长安断裂中段定位[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 38 (03): 514-520.
19.荆燕, 张世中, 熊玉珍, 李宏, 刘凤秋, 孙起伟, 董建业, 张鸿旭, 王海忠, 陈葛天. 柯坪断裂东段现今微动态运动监测与研究[J]. 高校地质学报, 2007, 13 (1): 89-95.
20.荆燕, 张世中, 李宏, 熊玉珍, 刘凤秋, 孙起伟, 董建业, 张鸿旭, 陈葛天. 断层垂直形变对强远震的响应[J]. 地震学报, 2007, 29 (02): 165-172.
21.Yan J., Shizhong Z., Hong L., Yuzhen X., Fengqiu L., Qiwei S., Jianye D., Hongxu Z., Getian,C. Response of Vertical deformation on faults to remote strong earthquakes[J].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2007, 20 (2): 172-179.(中英文)
22.焦青, 张鸿旭, 宋光甫, 荆燕, 范国胜. 巴基斯坦7.8级地震前新疆独山子台跨断层位移变化初析[J]. 地震, 2007, 27 (01): 77-84.
23.荆燕, 赵营海, 张鸿旭. 跨断层地形变观测新技术应用综述[J].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18), 2006: 85-94.
24.王辉, 张国民, 马宏生, 荆燕. 利用哈佛CMT目录研究全球Ⅰ级构造系统的地震活动[J]. 地震地质,2005, 27 (01): 44-54.
25.Hui W., Guoming Z., Hongsheng M., Yan J. Seismicity of Global Tectonic Systems Obtained from the Harvard CMT Catalogue[J].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5, 19 (3): 306-316
26.荆燕, 赵营海, 张鸿旭, 宋光甫, 王在华, 王峰. 独山子—安集海断裂单基线双分量斜跨断层监测研究[J]. 地震研究, 2005, 27 (02).
27.荆燕, 任金卫, 王辉. 用活断层资料分析中国大陆及其邻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构造应变特征[J]. 地震研究, 2005, 28 (04): 353-358.
28.王峰, 荆燕, 陈志军. 运用Radarsat与ETM数据融合探测隐伏断裂[J]. 地震研究, 2004, 27 (04): 369-373.
29.荆燕, 赵营海, 陈葛天. 独山子-安集海断裂现今运动的监测与分析[J].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17), 2004: 132-138.
30.荆燕, 王建军, 张景发, 张红, 蒋林根. D-InSAR技术在地震同震形变研究中的应用[J]. 测绘科学, 2004, 29 (02): 64-68.
31.荆燕, 任金卫. 双三次样条方法反演构造变形场的基本原理与应用,[J].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16), 2004: 47-57.
32.荆燕, 任金卫. 利用活断层资料模拟中国大陆及其邻区晚第四纪地壳变形场[J]. 地震地质, 2004, 26 (01): 71-80.
33.荆燕, 王建军, 张红, 张景发, 蒋林根. D-InSAR技术及其在活断层运动学研究中的应用[J]. 灾害学, 2003, 18 (3): 13-19.
34.蒋林根, 王建军, 陈葛天, 刘凤秋, 荆燕. 活动断裂带区内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监测[J]. 灾害学, 2003, 18 (4): 24-28








相关话题/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