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耀炜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6-03

姓名:
刘耀炜
性别:



职称:
研究员
学位:
博士

电话:

传真:


Email:
Liuyw**@126.cn
邮编:
100085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安宁庄路1号地壳应力所

更多信息:QQ:139

简历:
1957年生于甘肃武威
1975—1978 甘肃省天水市吕二乡白家湾插队
1978—1982 武汉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力学系地震地质专业学士学位
1982—1996 兰州地震研究所水化研究室,1993年聘为副研究员
1996—1997 兰州地震研究所水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7—2000 兰州地震研究所地下流体研究室副主任,1997聘为研究员
2000—2004 兰州地震研究所科研处处长,研究员
2004—2017 地壳应力研究所地震监测与预测研究室主任,2005—200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文学与水资源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聘为二级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2017— 地震监测与预测研究室二级研究员

任职:
1)中国地震局地下流体学科技术协调组组长
2)中国地震局地下流体学科技术管理组组长
3)中国地震学会地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4)中国地震学会理事
5)全国环境监测技术委员会委员
6)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委员
7)地壳应力研究所地下流体动力学实验室主任
8)《地震》副主编,《地震地质》、《地震学报》、《地震工程学报》、《内陆地震》、《华南地震》、《高原地震》、《国际地震动态》等杂志编委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地震流体动力学理论、地震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工作。

学科类别:
地震观测预报技术与方法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专项(2-13),高精度氢地震观测新技术示范研究,2015.07~2018.06 ,负责;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ZDJ2013-25),新疆天山中段数字化流体台网建设与震情强化跟踪技术研究,2013.01~2015.12,负责;
财政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氡、汞观测方法技术标准与地下流体学科标准体系研究,2013.01~2015.12,负责;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数字流体资料异常识别和报警技术研究(2012BAK19B00-02-04),2012.01~2014.12 ,负责;
“十一五”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一级课题,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深部流体行为及其在地震过程中的作用(WFSD-10),2008.11~2014.06,负责;
财政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下流体物理观测方法技术标准研究,2007.07~2010.06,负责;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专题(2008BAC38B04-02-01),三峡库区地下流场动态参数野外观测研究,2008.01~2010.12,负责;
中国地震局科技专项,汶川地震宏观异常科学考察,2008.08~2008.12,负责;
“十一五”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专题(2006BAC01B02-03),地下流体动态信息提取与强震预测技术研究,2006.11~2008.12,负责;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专题(2004BA601B01-05),强地震短期前兆物理机理研究,2004.01~2005.09,负责;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子专题(2004BA601B01-05-02)强地震地下流体前兆机理的观测与野外实验研究,2004.01~2005.06,负责;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专题(2001BA601B02-02),强震短期前兆异常特征的物理分析和解释,2001.01~2003.09,负责;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一级课题(96-913-01),中短期前兆识别准则和评价研究,1996.05~2000.10,负责人之一;

获奖及荣誉:
1992年中国地震局首批科技新星;
1997年中国地震局“跨世纪科技人才”第一层次人选;
199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8年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工程”首批第一、二层次人选;
2003年“中国地震局新世纪优秀人才****”第一批人选;
1997年聘任研究员,2009年聘任二级研究员。
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4次(2次为第一完成人),三等奖4次(2次第一完成人);

代表论著:
[1] Bo Wang, Yaowei Liu, Xiaolong Sun, Yuchuang Ma, Lei Zhang, Hongwei Ren, Zhen Fang.2018.Hydro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Observations for Earthquake Prediction Research in China,Pure Appl. Geophys,https://doi.org/10.1007/s00024-018-1885-y.
[2] ZhenFang,YaoweiLiu,Duoxing Yang,Lishuang Guo,Lei Zhang.2017.Real-time hydrogen mud logging dur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fault scientific drilling project (WFSD), holes 2 and 3 in SW China. Geosciences Journal,June 2018, Volume 22, Issue 3, pp 453–464.
[3]刘耀炜,任宏微,张 磊,等. 2015.鲁甸6.5级地震地下流体典型异常与前兆机理分析.地震地质,37(1):307-318
[4]Liu Y, Chen T, Xie F, et al. Analysis of fluid induced aftershocks following the 2008 Wenchuan Ms 8.0 earthquake, 2014, Tectonophysics, 619-620: 149-158.
[5]LeiZhang,YaoweiLiu,LishuangGuo,DuoxingYang,ZhenFang,TaoChen,HongweiRen,BenYu. 2014.Isotope geochemistry of mercury and its relation to earthquake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Fault Scientific Drilling Project Hole-1 (WFSD-1),Tectonophysics,619-620:79-85.
[6]张磊,刘耀炜,孙小龙,方震.2014.基于水化学和物理方法的井水位异常分析,地震地质,
[7] H.W. Ren,Y.W.Liu,D.X.Yang.2012. A preliminary study of post-seismic effects of radon following the Ms 8.0 Wenchuan earthquake. Radiation Measurements,Volume 47, Issue 1, January 2012:82-88
[8]刘耀炜,许丽卿,杨多兴.2011.龙滩水库诱发地震的孔隙压力扩散特征.地球物理学报,54(4):1028~1037
[9] 刘耀炜,任宏微,张 磊,等. 2015.鲁甸6.5级地震地下流体典型异常与前兆机理分析.地震地质,37(1):307-318
[10]刘耀炜,马玉川,任宏微,杨选辉,孙小龙. 2009.汶川8.0级地震对中国大陆地下流体影响特征分析.见: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汶川8.0级地震地壳动力学研究专辑.北京:地震出版社:346~360
[11]刘耀炜,任宏微,王博.环境同位素及其示踪技术在地震预测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地学前缘,2009.16(2):370~377
[12]刘耀炜,任宏微.2009.汶川8.0级地震氡震后效应特征初步分析.地震,29(1):19~25
[13]刘耀炜,孙小龙,王世芹,任宏微.2008.井孔水温异常与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关系分析.地震研究,31(4):347~353
[14]刘耀炜,高安泰,施锦,苏鹤军.2007.天水地区地壳结构热分布与热应力特征初步研究.地震学报, 29(6):605~617
[15]刘耀炜.2006.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科学发展40年探索历程回顾.中国地震.22(3):210~222
[16]刘耀炜,陈华静,车用太.我国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研究40年发展与展望.国际地震动态. 2006(7):3~12
[17]刘耀炜, 杨选辉,刘永明,孙小龙,陈大庆.地下流体对苏门答腊8.7基地震的响应研究[G].见: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编. 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8.7级大地震及其对中国大陆地区的影响. 北京:地震出版社,2005.131~258.
[18]刘耀炜,曹玲玲,平建军. 2004.地下流体短期前兆典型特征分析.中国地震,24(4):372~379
[19]刘耀炜.2004.地震流体最新科学进展与发展方向.国际地震动态,2004(10):44~49
[20]刘耀炜,曹玲玲,张昱.2004.昆仑山 8.1级地震前后青藏块体东北缘地下流体前兆特征.地震,24(增刊):1~9
[21]刘耀炜,牛安福,卢军.强震短期前兆异常特征物理分析和解释的研究进展.地震,2004,24(4):56~65
[22]刘耀炜,马胜利,卢军,等.2004.地震短期预测方法物理机理的研究途径.内陆地震,18(2):9~14
[23]刘耀炜,曹玲玲.2003.地震孕育模式与前兆异常机理研究综述.国际地震动态,2003(10):9~14
[24]刘耀炜.2002.关于地震预报研究问题的几点思考.国际地震动态,2002(8):29~32
[25]刘耀炜.2002.“九五”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研究的主要科学进展.地震,22(4):1~8
14.刘耀炜,施锦,潘树新,曹玲玲.2002.川滇地区地下流体中短期前兆识别和区域性特征.地震,22(1):19~25
[26]刘耀炜,施锦.2001.曹玲玲等.岩石圈内的流体通道研究概述.国际地震动态,2001(2):21~26
12.刘耀炜.2000.21世纪地震地下流体科学研究技术展望,面向21世纪的地震科学—青年科学论坛.地震出版社,2000.100~105
[27]刘耀炜,施锦,曹玲玲,潘树新.2000.水化学参量中短期异常识别方法及效能评价.地震. 20(增刊):97~106
[28]刘耀炜,施锦,强震地下流体前兆信息特征.地震学报,2000.22(1).102~107
[29]刘耀炜,范世宏,曹玲玲.地下流体中短期异常与地震活动性指标.地震,1999,19(1):19~25
[30]刘耀炜,张元生.共和7.0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前兆的动态演化特征.西北地震学报,1998,20(1).59~64
[31]刘耀炜,张元生,康云生等.1998.地震前兆台网管理信息系统.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2A):75~81
[32]刘耀炜,张元生,汪成民等.1997.地下逸气地震信息系统.西北地震学报,19(1):70~75
[33]刘耀炜.1997.水化、水位地震预报综合判定方法软件.地震, 17(1):54~60
[34]刘耀炜.1990.地震预报实用绘图、屏幕显示及图形数据采样系统,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研究论文集,水位、水化专辑.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276~281
[35]刘耀炜,地震水文地球化学干扰因素的定性分析与定量排除方法. 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研究文集,水位水化专辑. 北京: 地震出版社,1990. 282~288
[36]刘耀炜,水氡非随机干扰的定量排除.地震学报, 11(4),1989.411~423
[37]刘耀炜,阎贤臣,张增,等.1989.土壤中微量气体汞含量与隐伏活动断层的关系.西北地震学报,11(1):79~81
出版论著:
1、刘耀炜,陆明勇,付虹等主编.地下流体动态信息提取与强震预测技术研究.北京:地震出版社,2010,ISBN:978-7-5028-3676-4/P(4296)
2、刘耀炜、张天中主编.强地震预测中数字化观测资料应用与前兆物理机理研究(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北京:地震出版社,2007,ISBN:978-7-5028-3054-0/P.1311(3654)
3、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刘耀炜、车用太、孔令昌等),地震地下流体理论与观测技术.北京:地震出版社,2007,ISBN:978-7-5028-3074-8/P.1316(3713)
4、刘耀炜,牛安福,卢军主编. 强震短期前兆异常特征物理分析和解释(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北京:地震出版社,2004,ISBN:7-5028-2563-0/P.1205(3189)

技术标准:
刘耀炜、许秋龙、杨选辉、车用太、孙天林等.地震地下流体观测方法 井水位观测(DB/T 48-2012),中国地震局,2010-10-10
刘耀炜、许秋龙、杨选辉、赵刚、何案华等.地震地下流体观测方法 井水和泉水温度观测(DB/T 49-2012),中国地震局,2012-10-10
刘耀炜、许秋龙、杨选辉、车用太、孙天林等.地震地下流体观测方法 井水和泉水流量观测(DB/T 50-2012),中国地震局,2012-10-01
刘耀炜、车用太、孙天林、陈华静、高安泰等.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下流体观测网(DB/T38-2010),中国地震局, 2010-06-01








相关话题/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