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导师简介(3)

地壳应力研究所 /2013-12-01

 

国地震局直属机关优秀青年称号;1999年被授予中国国家机关“巾帼建功”活动标兵称号;2001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女职

 

工;2001年被评为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活动标兵;2002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女领导干部。2005年参加了中

 

国国际救援队赴印尼地震海啸救援行动。多次带队前往国内地震灾害现场开展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具有丰富的国内外地

 

震现场工作经验。

 

代表性文章和论著:

 

陈虹、黄忠贤,应用混合极值理论及最大似然法估计中国大陆地震危险性,地震学报,1995年,VOL 17,NO 2;

陈虹、黄忠贤,利用时频偏振分析技术研究面波传播的复杂性,地震学报,1998年,VOL.20,NO 2,144-149;

陈虹、黄忠贤,穿过青藏高原的面波传播路径与速度结构,地球物理学报,1998年,VOL.14,Supplement,270-280;

陈虹,强震前中短期地震活动异常动态图象的表示方法及其预测意义,地震,2000年,Vol.20, No.1, 45-51;

陈虹、李成日,印尼8.7级地震海啸灾害及应急救援,国际地震动态,2005年,NO.4;

陈虹、王志秋、李成日,海地地震灾害及其经验教训,国际地震动态,2011年第9期;

陈虹、李蕊、宋福喜、曲旻皓,国外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标准综述,灾害学,2011,26(3): 133 -138;

陈虹、宋富喜、闻明等,地震应急救援标准体系及其关键标准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7):164-170;

陈虹、冯海峰、王永昕等,中国军队参与国际重大自然灾害救援行动工作机制建设的思考国际地震动态,2012年第7期;

顾建华、陈虹、王志秋等,中国国家标准GB/T 29428.1-2012《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救援行动 第1部分:基本要求》,

 

2012年。

 

研究生可参与的科研项目:地震应急救援标准研究、中国国际救援队联合国重型救援队测评准备等。

 

 

 

 

 

杨树新 男, 1963年12月出生,副研究员,现任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所科学技术处处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岩石圈应力

 

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勘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

 

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实例专业委员会委员。1987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工程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

 

学,获硕士学位。1987年7月至今在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主要从事原地应力测量技术、地壳动力环境数值模拟实验

 

研究、区域构造应力场与工程局域地应力场研究及应用等方面工作。 目前主要承担中国大陆地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支持

 

系统建设、中国大陆及工程场区地应力场分析、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培养硕士

 

研究生3人,其中1人毕业后继续读博士,2人在读。

获奖情况:

获奖种类 获 奖 项 目 名 称 等级 排名 年度

部级科技进步奖 丰山铜矿地应力规律与难采矿体矿块崩落法研究 2 8 1998

部级科技进步奖 压磁套芯深井自动化地应力测量系统研制 2 9 1997

基层科技进步奖 压磁套芯深井自动化地应力测量系统研制 1 9 1996

山东省煤炭科学技术进步奖 鲍店煤矿地震监测系统建立及地震研究 2 5 2001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二等奖 中国大陆地壳应力非均匀性研究 2 5 2004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二等奖 中国大陆及邻区构造应力/应变场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 2 4 2008

 

近期发表论文情况:

杨树新  陈连旺  谢富仁,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应力场的回归分析研究,岩土力学,2003,24(增刊2),357-360.

2.陈连旺,杨树新, 谢富仁,陆远忠,郭若眉,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应变场现今年变化特征的数值模拟,中国地震,2005

 

年3期,341-349

3.杨树新,许兆义,李宏,长江三峡工程船闸区开挖前后实测应力特征与分析,岩土力学,2006,27(增刊2),61-65.

4.谢富仁,陈群策,崔效锋,李宏, 杨树新等,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1期,

 

131-136

5.米琦,杨树新. 用优势应力分量逼近方法反演分析某水电站地下厂房区地应力状态,《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21),2009

6. 杨树新, 李宏, 白明洲, 许兆义等. 高地应力环境下硐室开挖围岩应力释放规律观测与研究.煤炭学报. 2010.

 

联系方式:

工作单位: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通讯地址:北京2855信箱 科技处

 

 

 

 

 

田家勇,男,1974年8月生于山东省枣庄市,研究员,固体力学专业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弹性波理论、岩石物理学、接触振动理论。

1996年7月 、1998年7月、2002年7月分别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大学获得建筑工程工学学士学位、固体力学工学硕士、理学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德国戴姆勒-奔驰基金会的资助下,从2000年12月到2001年12月在德国马格德堡大学力学所访问研究。2002年7月到2002年11月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2年11月到2004年11月,在日本大阪大学基础工学部任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籍特别研究员(博士后),主要从事非接触超声技术及超声接触振动问题的研究。2004年11月到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岩石声弹理论、超声弹性接触振动理论、弹性波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2009年12月,晋升为研究员。2007年11月入选“中国地震局新世纪优秀人才百人计划”。2006年获得第五届李善邦青年地震科技优秀论文奖;2000年获得中国力学学会优秀论文奖。

相关话题/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