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日东海争端中自然延伸原则的重要地位——基于权利和划界规则之间关系的视角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中日东海争端中自然延伸原则的重要地位——基于权利和划界规则之间关系的视角
The Significance of Natural Prolongation Principle in the East China Sea Disput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Perspective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itution of Right and Rule of Delimitation 张新军; 1:清华大学 北京100084 摘要(Abstract):

在法律适用上,当双方大陆架权利主张不同时,权利界限的划定问题产生的前提是这两个权利主张必须是等价的,相对抗的,并因此导致权利主张重叠。否则,通过大陆架权利制度已经分出权利主张之优先顺序,划界将不成为问题。更没有必要(尽管不妨碍)适用划界规则。中日争端的主要矛盾在于明确权利制度中不同权利主张的法律上的效力而非划界规则的适用。中方的东海大陆架自然延伸到冲绳海槽这一权利主张,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事实上都有充分的依据,其重要性应该得到充分的认识。

关键词(KeyWords): 自然延伸原则;;大陆架权利制度;;权利主张的对抗;;划界规则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新军;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2004年9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见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chn/xwfw/fyrth/t156240.htm〉。[1]《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第3号(1998年7月1日)第275页。[2]有关日本的200海里的距离基准的权利主张和相应的划界立场,见日本在1996年制定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第2条:“大陆架是指以下海域的海底及其底土:1.到领海基线最短距离200海里的线(当该线超过中间线时以中间线或和外国合意达成的代替该中间线的并得到政令规定的线)为止的,除去领海的海域。2.在超过200海里外侧的海域,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76条,并由政令所定之。”((排他的经濟水域及び大陸棚に関する法律)1996年6月14日法律第74号)。这样,日本法中无自然延伸概念,而只是将专属经济区下的海底及底土作为大陆架。至少就200海里之内的大陆架而言,习惯法上的大陆架的意义失去了。见,芹田健太郎[島の領有と经濟水域の境界画定]有信堂高文社(1999.6)31页。[3]《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第2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陆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以外依本国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至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足二百海里,则扩展至二百海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第3号(1998年7月1日)275页。中日两国在权利主张上的分歧在较早的海洋法磋商时就已存在。在2002年11月28日于北京举行的中日第13次海洋法磋商中,中方就公平原则、东海大陆架自然延伸至冲绳海槽、钓鱼岛(Diaoyu Islands)主权等问题向日方进一步表明立场。日方则继续坚持中间线主张。见外交部网站[4]如,田中則夫“国際法からみた春曉ガス田開凳問题”“世界”2005.8,20-24頁;三好正弘“海洋の境界画定”国際法学会编“日本と国際法の100年海”三省堂(2001)163-187頁;水上千之“大陸棚境界画定の法理の展開”山本草二,杉原高横编“海洋法の歷史と展望:小田滋先生還厝記念”有斐闐(1986)291-335頁;中村洸“排他的经濟水域と大陸棚の関係”山本草二,杉原高横编“海洋法の歷史と展望:小田滋先生還曆記念”有斐阁(1986)36-68頁。有关综述见拙作《日本国际法学界大陆架划界问题的文献和观点初探》。《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5年第2期,31-41页。从日方观点形成上看,日本学者的否定“自然延伸原则”的主张的形成实际上可分为三个过程。第一为“自然延伸后退论”(大致到突尼斯-利比亚案前后);第二是以突尼斯-利比亚案中小田滋-埃文森法官反对意见为代表的,由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大会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冲击而带来的“自然延伸对抗论”;最后是利比亚-马耳他案及其之后的彻底的“自然延伸否定论”。三个过程的结论都是对“自然延伸原则”的否定但各自在论点和依据上有所不同和侧重。“自然延伸后退论”单纯是习惯法认定问题,而后两点更多从条约的解释的角度来明确法典化内容。[1]参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王铁崖、田如萱编:《国际法资料选编》,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325页。[1]两人观点系统地反映在突尼斯-利比亚案中的小田-埃文森法官的“论文式的”反对意见上。见,Continental Shelf(Tunisia/Libyan Arab Jamahiria)Case,Dissenting Opinion of Judge Oda,I.C.J.Reports1982,小田意见长达121页(pp.157-277),埃文森意见也达到46页(pp.278-323)。另见,Shigeru Oda,International Law of the Resources of the Sea,Sijthoff&Noordhoff,1979,p.106-108。[2]对近年中国学者的观点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见下文第4节的讨论。[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83.1.参照,王铁崖、田如萱编:《国际法资料选编》,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328页。[1]如第13条中,“……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2]如第14条,“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配给他们适当的遗产。”[3]Fisheries Jurisdiction(United Kingdom v.Iceland),Merits,Judgment,I.C.J Reports1974,第30-32页。[4]North Sea Continental Shelf Case,Judgment,I.C.J.Reports1969,第31页。[5]North Sea Continental Shelf Case I.C.J.Reports1969,第36-37页。[6]判决A(2)Continental Shelf(Tunisia/Libyan Arab Jamahiria)Case,Judgment,I.C.J.Reports1982,p.93。[7]North Sea Continental Shelf Case,Judgment,I.C.J.Reports1969,Judgment C(1),第53页。[1]在1969年北海大陆架案中,法院在判决中注意到在北海区域的挪威与其相向国家(英、荷,笔者注),由于距挪威海岸80到100公里的海槽分断了的北海大陆架区域,从物理上(physical sense)北海大陆架既不与挪威邻接也不能构成挪威的自然延伸。但三国之间的确有存在按照中间线进行划界的协定。这又应该如何解释此种情况下的自然延伸原则的习惯法地位呢?法院认为,相关国家(英,荷,挪)是在首先忽视该海槽存在之后才做出中间线划界的。参见North Sea Continental Shelf Case,Judgment,I.C.J.Reports1969,para.45,p.32。也就是说,该争端国家中的英,荷两国不考虑海槽存在,认为其处于共架并因此放弃基于自然延伸的权利主张。[2]80国会、众、外务、七号昭和52-4、1、2页,引自,水上千之著『日本と海洋法』有信堂(1995)120页。[1]例如,在与《公约》大陆架制度有关的非正式协商中澳大利亚-挪威提案:“任何国家不得以本条约为由,对他国按照国际法在本条约生效前拥有的天然资源勘查开发的主权权利所在的海底及地下区域内的天然资源进行要求或行使权利。”Document A/AC、138/SC、II/L36.[2]相反,国际法院在判决中认为自然延伸概念和距离概念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两者都是大陆架法的概念的基本要素。见,Continental Shelf(Libyan Arab Jamahiria/Malta)Case,Judgment,I.C.J.Reports1985,para.34,p.33。[3]Georg Schwarzenberger,“The Inductive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Law,”Harvard Law Review60(1946-1947):562;Georg Schwarzenberger,A Manual of International Law(5th ed.),(London Institute of World Affairs by Stevens),21.[4]这正如Gross法官在缅因湾划界案中所言,“le resultat est equitable”。见,Case concerning Delimitation of the Maritime Boundary in the Gulf of Maine Area(Canada/United States of America),I.C.J.Reports1984,p.383。[5]North Sea Continental Shelf Case,Judgment,I.C.J.Reports1969,第75-81页。[1]见前注2。三个过程的结论都是对自然延伸原则的否定但各自在论点和依据上有所不同和侧重。“自然延伸后退论”单纯是习惯法认定问题,而后“自然延伸对抗论”和“自然延伸否定论”更多从条约的解释的角度来明确法典化内容。[2]Court of Arbitration,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French Republic,Decisions in the Case concerning Delimitation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18International Legal Materials397(1979),para104-109,pp.427-428.especially para.107.[3]Continental Shelf(Tunisia/Libyan Arab Jamahiria)Case,Judgment,I.C.J.Reports1982,53-54。[4]Case concerning Delimitation of the Maritime Boundary in the Gulf of Maine Area(Canada/United States of America),Judgment,I.C.J.Reports1984,para.44-45,pp.274-275.[5]Case concerning Delimitation of the Maritime Boundary in the Gulf of Maine Area(Canada/United States of America),Judgment,I.C.J.Reports1984,para.46,p.275.[6]Case concerning Delimitation of the Maritime Boundary in the Gulf of Maine Area(Canada/United States of America),Judgment,I.C.J.Reports1984,p.276.Para47.[1]Tribunal Arbitral(Maritime dispute between Guinee/Guinee-Bissau,English Translation),25International Legal Materials252(1986).Para19,89.[2]Tribunal Arbitral(Maritime dispute between Guinee/Guinee-Bissau,English Translation),25International Legal Materials252(1986)Para.117.[1]王亚新.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Edited by Rene Jean Dupuy,Danial Vignes.AHandbook on the NewLawofthe Sea[M].Dordrecht,Boston: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Vol.I,1991.[3]D.P.O’Connell.The International Lawofthe Sea[M].Oxford:Clarendon Press,Vol.I,1982.[4]D.M.Johnston.The Theory and History of Ocean Boundary Making[M].Montreal: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1988.[5]赵理海.海洋法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6][日]中村洸.排他的経済水域と大陸棚の関係[A].山本草二,杉原高嶺,編.海洋法の歴史と展望:小田滋先生還△記念[M].有斐閣,1986.[7]余民才.中日东海油气争端的国际法分析———兼论解决争端的可能方案[J].法商研究,2005,(1).[8]赵西豫,罗刚.从国际海洋划界实践看中日东海之争[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4).[9]高健军.国际海洋划界论———有关等距离/特殊情况规则的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试论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11]王一轩.我国东海大陆架权益的法理基础浅论[J].理论导刊,2005,(12).[12]李广义.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国际法依据辨证[J].当代法学,2005,(03).[13]李令华.中国海洋划界与国际接轨的若干问题[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林昊,钟广池.等距离—特殊情况原则与大陆架划界习惯国际法的发展[J].海洋开发管理,2003,(3).[15]曹世娟,黄硕琳,郭文路.中日海域划界方案的初步研究[J].水产学报,2003,(1).[16]S.Rosenne.The World Court:What It Is and How It Works[M].Dordrecht:M Nihoff Publishers,4th Re-vised edition,1989.[17][日]三好正弘.大陸棚境界画定準則に関する一考査[A].林久茂,山手治之,香西茂,編.海洋法の新秩序[C].東信堂,1993.

相关话题/自然 日本 国际法 海洋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