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3-10-0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代码         050200       
一级学科名称      外国语言文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院
2012年 6月 20 日
 
 
 
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适用专业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一、 学科概况
外国语言文学下设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11个二级学科专业。我国首批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设立于20世纪80年代,截止到目前,全国共有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126个,具有英语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共有208所。
外国语言文学包括语言学和文学两个方向。语言学侧重研究语言本身,包括文字、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等;文学主要研究语言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包括文学、政治、历史、地理、风俗和文化以及跨文化交流等。 当代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表现为:由纯描写性的研究转向以解释为目的的研究,由侧重某一语言本身的孤立研究转为侧重语言普遍性的比较研究,由侧重语言形式的研究转为形式和语义并重的研究,由对语言结构的研究扩展到对语言的习得、功能和应用的研究,由针对某一语言的研究发展到跨语言的比较和对比。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于2000年获批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2001年正式招生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10年获批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点,2011年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目前招收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外国语言文学学术型硕士生以及翻译专业型硕士生。本学科现有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及英美文学三个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是在夯实传统语言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学科前沿与创新,注重语言理论的实际应用,揭示语言现象存在的基本规律,从而构建有关英语语言基本理论。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等研究领域。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侧重翻译的基本理论研究,运用语言学、文学、哲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探索翻译的本质、规律和技巧,并开拓能源资讯翻译研究和国别研究。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系统研究当代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研究英美文学中的重要作家和作品及其所代表的文学流派,并有选择地对某一重要流派或作家进行深入地研究,并学会用正确的文艺理论和批评方法进行文学评论。
目前,本学科共有专任教师63人(其中博士6人,在读博士4人):教授5人,副教授20人,讲师39人,助教1人。学历和职称相对合理,专业方向互补。近年来,本学科在《外国语》、《外语学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教学》和《外语研究》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6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各类教材、教参、译著等20余部,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
二、 培养目标
1.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2. 培养掌握本学科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具有从事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教学和独立担负专门英语工作能力的高级人才。
3. 培养具有人文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能适应当前全球化工作环境的社会英才。
三、 研究方向
       1.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2. 翻译与跨文化研究
3. 英美文学
四、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4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应修总学分数≥35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备注
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
0810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考试
 
081059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考试
092086
第二外国语(俄)
 
 
 
092087
第二外国语(德)
 
 
 
092088
第二外国语(日)
 
 
 
092089
第二外国语(法)
 
 
 
092090
第二外国语(西)
 
 
 
学科前沿课
092083
学术前沿专题研究
48
3
考试
 
092084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32
2
考试
学科平台课
092085
理论语言学
32
2
考试
 
091010
翻译理论导论
32
2
考试
092091
当代西方文论
32
2
考试
选修课
092020
系统功能语言学
32
2
考查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方向
092011
认知语言学
32
2
考查
092029
语料库语言学
32
2
考查
092092
应用语言学
32
2
考查
092046
翻译批评与鉴赏
32
2
考查
翻译与跨文化研究方向
092052
能源资讯翻译
32
2
考查
092043
基础笔译
32
2
考试
092094
国别与跨文化研究
32
2
考试
092095
当代英国小说
32
2
考查
英美文学方向
092096
当代美国小说
32
2
考查
092097
当代诗歌与戏剧
32
2
考查
092098
当代文学与文化
32
2
考查
必修环节
091020
教研实习
 
1
考查
论文答辩前完成
000002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
考查
在第三学期初完成
补修课
100925T009
英语写作IV
 
 
 
选修其中2门即可。不记学分
100925T015
英语口语IV
 
 
 
100925T017
高级综合英语II
 
 
 
100925T042
英语语言学概论
 
 
 
100925T098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六、学位论文
硕士生至少要用8个月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及撰写学位论文。
1. 选题和开题报告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于第二学期末完成论文选题工作。研究生选题必须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尽量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以及重点学科科研项目等相结合。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至少30本相关论著,其中外文论著的数量不得少于15本,并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书面报告。开题报告应该包括选题背景、意义和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与趋势、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方法和可行性分析、论文的详细进度以及主要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学生须在开题报告会上做开题报告,报告会成员至少由3名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组成。开题报告未通过的,须重新开题,仍未通过者,不再继续培养。
2. 论文撰写
第三、四学期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作者应根据开题报告的工作计划,定期向导师进行阶段性汇报,以确保论文的顺利进行。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论证完整,符合规范,并有自己的见解。论文必须用英语撰写,字数在1.8万至2.2万之间,并做到论点明确、结构完整、论述合理、材料可靠、文字通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论文格式应符合学术论文的有关要求。
3. 论文评阅
论文完成后,交导师审阅,同时交学院安排匿名评审。其中10%学生的论文由研究生院送外审,其余由学院送外校匿名评审和校内匿名评审。评审合格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经评审不合格的论文,应予修改或者推迟答辩,待修改合格后,方可再申请论文答辩。
4. 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在第四学期5、6月份进行。
答辩小组由5名专家组成,其中校外专家1-2名。
论文答辩用英语进行,采取导师回避制。
答辩过程中,学生应使用计算机演示文稿,认真做好陈述,并清楚回答专家的提问,接受专家的质询。
未能通过论文答辩的,应根据答辩小组的意见进行认真修改,合格后,再申请论文答辩。
七、中期考核及分流
中期考核工作在第三学期初进行,未修满规定学分者不得申请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工作由院(系)考核小组统一进行,考核小组将综合审查研究生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综合能力。中期考核不合格的,将在两个月内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
八、实践要求
硕士生论文答辩前应完成教学实习、学术活动两项实践活动。
1. 教研实习:协助导师从事教学及研究相关工作,由导师负责考核。
2. 学术活动及其考核须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要求每个学生必需参加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活动至少8次。每次学术活动结束后,完成1500字左右的书面心得报告,简述内容并阐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
此外,每个学生必需至少做一次专题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文献,就所阅读的内容撰写至少2000字以上的书面专题报告,并口头汇报专题报告内容。专题报告和研讨的时间至少90分钟以上,每次邀请至少3名硕导和10名以上同学参加,专题报告的考核由听讲老师负责。
每个学生需交8份心得报告、1份具有学术性质的专题报告、1份专题讨论会听讲报告(500字以上)交导师评定成绩,记1学分。保留期限为5年。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