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柳广老师介绍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7

柳广弟 男,天津市蓟县人,1961年10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与勘探专业,获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石油大学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1年起在石油大学(北京)工作,1992年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晋升为教授。1998-1999年在英国阿伯丁大学和英国地质调查局从事合作研究。现任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系主任,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负责人,地质工程本科专业负责人。北京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天然气地球科学编委,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技术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油气成藏机理、油气资源评价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讲授本科生“石油地质学”、“石油数学地质”、研究生“油气资源评价”、“天然气地质学”、“高等石油地质学”和“盆地模拟及应用”等课程。发表论文40余篇,合著专著和教材4部。担任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曾参加“七五”、“八五”、“九五”天然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

办公电话:010-89734471;89733421

近三年发表的学术论文:
1. 汪恩华、柳广弟,2002,措勤盆地油气系统研究,西安石油学院学报,17(4):5-9
2. 柳广弟、张仲培、陈文学等,2002,焉耆盆地侏罗系油气系统特征与演化,石油学报,23(6):21-23,28
3. 柳广弟、张仲培、张枝焕等,2002,焉耆盆地三工河组储层流体包裹体形成期次分析,沉积学报,20(2):346-348
4. 柳广弟、吴孔友、查明,2002,断裂带作为油气散失通道的输导能力,石油大学学报,26(1):16-17,22
5. 张义杰、柳广弟,2002,准噶尔盆地复合油气系统特征、演化与油气勘探方向,石油勘探与开发,29(1):36-39
6. 柳广弟、张仲培、陈文学等,2002,焉耆盆地油气成藏期次研究;石油勘探与开发,29(1):69-71
7. 柳广弟、高先志,2003,油气运聚单元分析:油气勘探评价的有效途径,地质科学,38(3):307-314
8. 柳广弟、赵文智、胡素云等,2002,油气运聚单元石油运聚系数的预测模型,石油勘探与开发,30(5):53-55。
9. 王雅星、柳广弟,2004,库车坳陷异常高压成因分析,新疆石油地质,25(4):362-364
10. 王雅星、柳广弟,2004,库车坳陷异常高压流体充注成因分析与预测,天然气地球科学,15(3),218-221
11. 王雅星、柳广弟,2004,库车凹陷克拉2封存箱的划分极其意义,西安石油大学学报,19(4):46-48
12. 柳广弟、李剑、李景明等,2005,天然气成藏过程有效性的主控因素与评价方法,天然气地球科学,16(1):1-6
13. 柳广弟、李剑、高岗,2005,中国陆相烃源岩液态烃产率模拟试验,石油学报,26(增刊):55-57
14. 胡素云、柳广弟等,2005,区带地质评价参数体系与分级标准,石油学报,26(增刊):73-76

获省部级以上奖励项目
1. 天然气运移与封闭条件,199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2. 四川盆地大中型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1997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 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评价,200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一等奖;
4. 油气资源评价新技术与油气勘探效果,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