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岳大力

中国石油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9-29



岳大力,男,黑龙江巴彦人,1974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8年获大庆石油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专业学士学位;2003年获石油大学(华东)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6年起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任教,2009年晋升为副教授。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院长助理,国家精品课程“油矿地质学”主讲教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青年骨干教师,油矿地质现场实习教学团队负责人。
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地质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讲授本科生“油矿地质学”、开设研究生“储层构型理论与方法”和“油藏地质分析软件系统”等课程。先后承担或参加国家、部级以及企业委托的科研攻关项目21项,主持其中9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5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其中15篇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合著本科生教材2部、研究生教材1部、专著1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E-mail:yuedali@cup.edu.cn办公电话:010-89734151
1.讲授的主要课程
(1)油矿地质学,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周学时4,5届,学生总人数:300人;
(2)油藏地质分析软件系统,硕士学位课,周学时4,4届,学生总人数:160人;
(3)储层构型理论与方法,硕士专业课,周学时5,4届,学生总人数:90人。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油矿地质大作业,周学时16,5届,学生总人数:300人;
(2)油矿地质现场实习,周学时24,6届,学生总人数:180人;
(3)开发地质综合大作业,周学时16,4届,学生总人数:240人;
(4)综合地质实习,周学时24,1届,学生总人数:30人;
(5)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18人,8人获优秀论文,其中3人获得校级优秀论文;
(6)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3组。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油矿地质学相关课程实践环节调整与优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青年骨干教师项目,2011-2013,项目负责人;
(2)“油藏地质分析软件系统”和“储层构型理论与方法”课程共建与优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0-2012,项目负责人;
4.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及编写教材
(1)强化“油矿地质学”实践教学提升地质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论坛,第一作者,2013年2月(录用待刊)。
(2)逻辑与辩证思维指导下的“储层构型理论与方法”课程建设,教育教学论坛,第一作者,2013年3月(录用待刊)。
(3)“油矿地质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第四作者,中国地质教育,2010;
(4)“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油矿地质学(第四版),石油工业出版社,参编第五章油气储层、第七章油层压力,2011;
(5)研究生教材“储层表征与建模”,石油工业出版社,参编第三章储层构型,2010;
(6)野外地质实习指导书,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合著第三篇油矿地质现场实习,2009。
5.获得的教学表彰和奖励
(1)国家精品课程“油矿地质学”,主讲教师之一,实践环节负责人之一,2010;
(2)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负责人之一,2010;
(3)北京市精品课程“油矿地质学”,实践环节负责人之一,2008;
(4)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青年教学骨干教师(教研型),2010;
(5)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最佳教案奖”,“油矿地质学”,2009;
(6)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油矿地质学”,2009;
(7)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五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油矿地质教学体系优化研究》,2007,排名第4。
(8)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油矿地质学”,2009;
(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优秀教学奖二等奖,2011;
(1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优秀教学奖二等奖,2008。
6.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在研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复合曲流带储层内部构型与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40902035),2010-2012年,负责人;
(2)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项目,冲积扇储层内部构型模式认知与模式拟合方法研究(20090007120003),2010-2012年,负责人。
(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三角洲储层内部结构表征(2011ZX05011-001),2011-2015,负责人;
(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河流相储层沉积构型模式建立及其应用(2011ZX05024-001-04),2011-2015,负责人;
(5)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课题,苏丹FulaNorth油田储层构型及隔夹层表征研究,2012-2013,负责人;
(6)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复杂储层构型精细表征与建模,(2011ZX05009-003),2011-2015,研究骨干。
已完成课题:
(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曲流河储层内部结构精细表征(2008ZX05011-003),2008-2010年,负责人;
(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渤海海域河流相储层沉积演化和空间分布叠合模式研究(2008ZX05024-001-06),2008-2010年,负责人;
(3)中石油辽河油田公司项目,曙二区杜家台精细油藏描述及二次开发部署研究,2011-2012,负责人;
(4)中石化胜利油田公司项目,胜二区沙二段储层构型分析方法研究,2007-2008,负责人。
(5)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储层内部构型三维建模技术研究(2008AA06Z206),2008-2010年,第二责任人;
(6)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复杂储层构型及其对流体运动的控制作用研究(2009ZX05009-003),2009-2010年,第二责任人;
(7)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导向性探索课题,河流相储层构型表征与剩余油分布研究,2008-2011,第二责任人;
(8)中石油科技开发项目,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E31油藏三维地质建模,2008-2009,,第二责任人;
(9)中石油大庆油田公司,北二区西部河道砂体建筑结构与流动单元研究,2007-2008,第二责任人;
(10)中石化胜利油田公司,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2006-2008,第二责任人;
(11)中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储层构型与剩余油分布规律描述,2010-2011,第二责任人;
(12)中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大港油田水平井地质设计参数优化研究,2008-2009,第二责任人;
(13)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冲积扇储层构型精细解剖研究,2006-2008,第二责任人;
(14)中石油大港油田公司,港西油田沉积微相及三维储层地质模型研究2006-2007,第二责任人;
(15)中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柳赞油田北、中区沙三2+3油藏高精度层序地层与储层构型研究,2009-2010,排名第3。
7.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1)岳大力,赵俊威,温立峰.2012,辫状河心滩内部夹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物理模拟实验,地学前缘,19(2);
(2)岳大力,王军,王延忠等.2010.古河道储层构型层次分析法--以孤岛油田馆陶组曲流河为例,地质科学,45(3);
(3)岳大力,陈德坡,徐樟有等.2009.济阳坳陷孤东油田曲流河河道储集层构型三维建模,古地理学报,11(2);
(4)岳大力,吴胜和,程会明等.2008.基于三维储层构型模型的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模式,中国石油大学学报(Ei收录),32(2);
(5)岳大力,吴胜和,谭河清.2008.曲流河古河道储层构型精细解剖—以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为例.地学前缘,15(1);
(6)岳大力,吴胜和,林承焰.2008.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进展.中国科技论文在线,3(11);
(7)岳大力,吴胜和,刘建民.2007.曲流河点坝地下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石油学报(Ei收录),28(4);
(8)岳大力,吴胜和,林承焰等.2005.礁灰岩油藏隔夹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石油勘探与开发(Ei收录),32(5);
(9)岳大力,吴胜和,林承焰等.2005.流花11-1油田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演化模式.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6(4);
(10)岳大力,吴胜和,林承焰等.2005.流花11-1油田礁灰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地质科技情报,24(2);
(11)岳大力,吴胜和,林承焰等.2005.山东五号桩油田桩74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措施.现代地质,19(3);
(12)岳大力,林承焰,吴胜和等.2004.储层非均质定量表征方法在礁灰岩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石油学报(Ei收录),25(5)。
(13)XuZhangyou,YueDali,WuShenghe,etal.2009.Ananalysisofthetypesand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naturalgasreservoirsinChina.PetroleumScience(SCI收录),6(1);
(14)WuShenghe,YueDali,LiuJianmin,etal.2008.Hierarchymodelingofsubsurfasepaleochannelreservoirarchitecture.ScienceInChina(SeriesD),EarthSciences(SCI收录),51(S2);
(15)薛新克,岳大力,吴胜和等.2008.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六七开发区侏罗系有利目标评价.高校地质学报,14(2);
(16)李海燕,岳大力,张秀娟等.2012.苏里格气田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分类评价方法.地学前缘,19(2);
(17)范峥,吴胜和,岳大力等.2012.曲流河点坝内部构型的嵌入式建模方法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6(3),Ei收录;
(18)周银邦,吴胜和,岳大力等.2009.点坝内部侧积层倾角控制因素分析及识别方法,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3(2),Ei收录;
(19)赵晓明,吴胜和,岳大力等.2010,老油田浅层声波曲线的预处理与重构技术,石油地球物理勘探,45(4),Ei收录;
(20)李宇鹏,吴胜和,岳大力.2008.现代曲流河道宽度与点坝长度的定量关系,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7(6)
(21)赵晓明,吴胜和,岳大力等.2010.西非某油田深水海底扇岩石相类型及其识别方法研究,测井技术,34(5);
(22)温立峰,吴胜和,岳大力等.2010.胜二区沙二段7砂组地层基准面旋回与沉积微相研究,中国地质,37(1);
(23)赵艳,吴胜和,岳大力等.2009,青海涩北一号气田流动单元研究,现代地质,23(2)
(24)吴胜和,范峥,许长福,岳大力等.2012.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三叠系克下组冲积扇内部构型,古地理学报,14(3);
(25)温立峰,吴胜和,王延忠,岳大力等.2011.河控三角洲河口坝地下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中南大学学报,43(4),Ei收录;
……
8.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1)YueDali,WuShenghe,WenLifeng.2012.Interlayerdistributionpatternofchannelreservoir(inEnglishAbstract),The29thIASMeetingofSedimentology,Schladming,Austria(posterpresentation).
(2)YUEDali,WUShenghe,LIUJianmin,etal.2007.TheStudyonSubsurfaceArchitectureAnalysisandRemainingOilDistributionPatternsofMeanderingRiverReservoir(inEnglish),AnnualConferenceofth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MathematicalGeology,Beijing(ISTP收录);
(3)WuShenghe,Yuedali,LiuJianmin.2008.ReservoirArchitectureModelingofComplexMeanderingRiverbelts:AcasestudyofGudaoOilField,BohaiBayBasin,EastChina(inEnglishAbstract),AAPGAnnualConvention&Exhibition,SanAntonio,Texas,USA.(posterpresentation).
(4)岳大力.2010.复合曲流带储层构型与剩余油分布模式.第二届中国油气藏开发地质学术研讨会,北京,优秀论文一等奖
(5)岳大力,吴胜和,钱根宝等.2010,冲积扇储层内部构型模式,第十一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湖北荆州,作为青年优秀论文代表在闭幕式上发言;
(6)岳大力,吴胜和,谭河清等.2008.孤东油田点坝储层内部构型解剖,中国石油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北京,优秀论文一等奖
(7)岳大力,吴胜和.2005.流花11-1油田礁灰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与剩余油分布规律,首届盆地与能源博士论坛,湖北武汉,优秀论文
(8)岳大力,吴胜和,林承焰等.2004.特低渗透油藏沉积微相与微构造控制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国际学术会议,四川成都。
9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2008年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地下储层构型表征方法及应用;
(2)200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精细勘探-逆掩断裂带混积地层油气勘探理论技术。

相关话题/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