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学院副教授徐爽参会并发表讲话,其指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保护,形成共治共建、综合治理的格局。她首先分析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的优势与局限。第一,家长保护儿童网络身心健康的内需力最大,但限于教育水平的差异和技术手段的缺失往往有心无力;第二,企业最有技术和资金优势,但受到利益牵制。第三,学校和社会组织有优势,却各自为战。
她提出在多元治理体系中应当强调企业责任。当下企业关于用户同意提供个人信息的“接受或拒绝”二选一模式的意义较小,导致用户形成牺牲隐私的惯性思维和行为;而且在多元保护当中要有分级和差异化的设置,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用户进行精细化管理。同时,对于14周岁以下的不能独立使用智能工具的儿童,家长知情同意非常重要。而知情同意必然涉及网络如何识别儿童身份的技术难题,反映出法律既要科学地规制技术,同时也受技术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