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CO2在大气与海洋中逐年积累导致温室气体效应,通过太阳能将CO2转化为化学燃料极具应用前景。然而,CO2光还原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光生电荷的快速复合、表面活性位点不足等。同时,CO2分子化学惰性强,不利于还原反应的进行。表面结构调控可以有效调节催化剂表面原子组成和电荷分布,进而大幅提高催化反应效率,因此发展高效的表面结构调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以上科学问题,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郝琳在“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能源新材料”创新团队黄洪伟教授和张以河教授指导下,通过水浴处理对层状铋系光催化剂碱式硝酸铋 Bi2O2(OH)(NO3)(BON)进行表面卤化修饰。取得以下创新性成果:
1、采用不同浓度的 KX(X=Cl,Br,I)溶液处理碱式硝酸铋,得到三个系列的改性样品 BON-X(X=Cl,Br,I),通过对其结构和光学性能研究发现,表面卤化后Bi2O2(OH)(NO3)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暴露晶面、光吸收和比表面积并未发生明显改变,结合Ar+ 刻蚀的表面元素分析表明,卤素(Cl,Br和I)并非插入Bi2O2(OH)(NO3)层间,而是取代表面氢氧根接在Bi原子上;
2、实验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表面嫁接的卤素离子一方面促进了局域电荷分离,另一方面可以激活表面氢氧根,促进CO2分子和质子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同时降低 CO2转化过程中的能垒,进而促进光还原活性。其中,表面溴化的 BON 表现出最显著的活性提升。在没有牺牲剂和助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CO的速率达到 8.12 μmol g-1 h-1,是未改性 Bi2O2(OH)(NO3)活性的74倍。
该研究工作通过新的表面极化策略调控电荷分布和增加活性位点促进光催化反应,结果表明表面卤化作为新颖的表面结构调控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光催化活性,为发展高效光催化材料和未来高效清洁能源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图1 BON-X3 (X=Cl, Br, I) 的 XPS 能谱 (a) Bi 4f (b) O 1s (c) N 1s;Ar+刻蚀不同时间的XPS能谱 (d) Cl 2p (e) Br 3d (f) I 3d。
图2 (a-d) 模拟太阳光下 BON-X3 (X=Cl, Br, I)样品 CO 产量及产率图;(e) 原位红外谱图谱; 不同条件下CO2还原的 (f)气相色谱图及 (g) CO产量和 (h) 13CO同位素检测质谱图。
上述研究成果发表于材料科学领域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Lin Hao, Lei Kang, Hongwei Huang*, Liqun Ye, Keli Han, Songqiu Yang, Hongjian Yu, Munkhbayar Batmunkh, Yihe Zhang, Tianyi Ma*, Surface halogenation induced atomic site activation and local charge separation for superb CO2 photoreduction. Advanced Materials, 2019, DOI: 10.1002/adma.201900546. [IF=25.809]
附件2019082908280261070.pdf(1.8511877MB)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郝琳:表面卤化策略助力铋系光催化材料高效CO2还原【AM,2019】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03
相关话题/结构 创新
曾强:螯合剂影响绿脱石结构Fe(II)活化分子氧机理研究【GCA,2019】
还原态含铁粘土矿物在被氧气氧化的过程中(活化分子氧过程)能够产生具有强氧化活性的氧化产物如羟基自由基(HO),高价铁[Fe(IV)]。这些氧化产物具有极高的氧化还原电位,能够氧化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有机质,因此该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环境及地球化学意义。但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铁螯合剂对于该过程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03叶高峰:索伦缝合带及邻近区域岩石圈结构:高精度大地电磁测深研究揭示的地壳各向异性【JGR-SE,2019】
中亚造山带形成于古生代晚期,是一个典型的陆-洋-陆碰撞区域,分隔北部的西伯利亚克拉通地块和南部的塔里木、华北克拉通地块。通常认为古亚洲洋沿着索伦缝合带的双向俯冲闭合,最终形成了中亚造山带。虽然前人对古亚洲洋的闭合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缝合带的确切位置仍有不少争议。根据蛇绿岩和花岗岩的分布分析,可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03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黎敏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获北京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在钢铁协同创新中心的钢铁材料基础研究团队,主要开展产品质量建模与监控、智能决策、先进检测技术等研究工作。独立负责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参与鞍钢、首钢、中铝集团等10余项科研项目,共发表论文30余篇,专著2本,专利5项,转件著作权2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研究方向与特色】 ...北京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徐科
徐科,1972年8月出生,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1993年在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98年在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材料在线检测新方法新技术研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IEEETransaction》、《机械工程学报》、《自动化学报》等十余种学术刊物审稿专家。【研究方向与特色】研究方向:表面检测与机器视觉、 ...北京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吕志民
1971年生,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9年3月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目前在北京科技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工作。长期从事企业信息化技术、计划与调度理论与方法、质量建模与控制技术等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863计划课题2项、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项1项、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项,企业合作项目20余项。研究成 ...北京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何飞
何飞,男,工学博士,副教授,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先进检测与质量保障团队。邮箱:hefei@ustb.edu.cn.2004年获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2010年获北京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2年在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后出站留校任教,期间于2013年11月-2014年5月赴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学院访问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课 ...北京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瑞杰
2004年博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2004年-2006年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7年-2010年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任材料研发部工程师,负责车用铝镁零部件的集成设计与研发。2011年起入职北京科技大学,主要从事材料相变过程模拟、集成计算材料工程、机械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汽车材料轻量化等研究。近年来先后负责或参与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尹海清
尹海清: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长期从事粉末冶金领域、材料数据和材料设计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利用粉末高速压制、微注射成形等新技术、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及材料数据分析方法,在无钨硬质合金、生物医用材料、氧化物陶瓷、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等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较好的研究成果,主持和参与承担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国家科 ...北京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西涛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能源用钢团队首席科学家。1989年和1996年分别于北京科技大学并获学士和博士学位,2000-2001年在瑞典Chalmers理工大学访问,2001-2005年在瑞典金属所(Swerea-KIMAB)担任高级研究员。2005年起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长期从事高强钢和电子封装材料方面的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科技部高品质特殊钢总体专家组成员,仪表功能材料学会副理事长,电力行业核 ...北京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赵征志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现代交通用钢团队方向负责人,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分会冷轧板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热处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1977年8月出生,辽宁凌源人,2000年在太原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2006年在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新一代汽车用钢研发与应用技术研究和金属材料组织性能控制与强韧化机理研究。【研究方向与特色】1 ...北京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