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彬副教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03

张彬,男,1975年生,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7月获武汉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8月-2006年8月在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2009年8月-2010年8月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土木工程系访问学习。现任工程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土木工程专业负责人。
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及地下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在地下能源储存工程地质问题、岩土体多场耦合及致灾效应、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新仪器新方法等方面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子课题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3项、水利部公益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此外还主持其他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
现兼任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中国国家小组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土力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东城振动学会副秘书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地下储油领域咨询专家、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专家库专家、北京市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家库专家。《BulletinofEngineeringGeologyandtheEnvironment》、《ConstructionandBuildingMaterials》、《ActaGeotechnica》、《工程地质学报》、《工程力学》、《岩土力学》、《公路交通科技》等杂志通讯审稿人。
曾获“中国公路学会(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育人标兵”等多项奖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实审公开发明专利,6项,获软件授权3项,参编教材及专著4部,参编国家标准《地下水封石洞油库技术标准》(GB50455)及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采空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D31-03)等标准4部。



[1] Bin Zhang(通讯作者), Lei Shi, Lei Wang, Han-xun Wang, Hui-jie Zhang. Functional efficiency assessment of the water curtain system in an underground water-sealed oil storage cavern based on time-series monitoring data. Engineering Geology, 2018, 239 (2018): 79–95. (SCI检索).
[2] Bin Zhang, Lianze Zhang, Honglei Yang, Zhongjian Zhang, Junliang Tao. Subsidence prediction and susceptibility zonation for collapse above goaf with thick alluvial cover: a case study of the Yongcheng coalfield, Henan Province, China.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16, 75(2016):1117-1132 (SCI检索)
[3] Bin Zhang, Han-xun Wang, Yi-wei Ye, Jun-liang Tao, Lian-ze Zhang, Lei Shi. Potential hazards to a tunnel caused by adjacent reservoir impoundment.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2017, DOI 10.1007/s10064-017-1110-8 (SCI检索)
[4] Bin Zhang(通讯作者),Han-xun Wang, Dong Fu, Abisai Ndeunjema. Stability and airtightness of a deep anhydrite cavern group used as an underground storage space: A case study.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2018, 96(2018): 12-24 (SCI检索)
[5] Zhang, B., Cui, S., Liu, Z., and Feng, F. Field Tests of Cement Fly-Ash Steel-Sla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Journal of Testing and Evaluation, 2017, 45(3): 860-872. (SCI检索)
[6] Bin Zhang, Yi-wei Ye, Xi-zhong Shen, Gang Mei, Han-xun Wa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evee Proje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WebGIS.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2018. (SCI期刊)
[7] Han-xun Wang, Bin Zhang(通讯作者), Xue-liang Bai, Lei Shi. A novel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method for an abandoned limestone quarry with a deep open pit and steep palisades: a case study.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2018, http://dx.doi.org/10.1098/rsos.180365. (SCI期刊)
[8] Jie Yu-xin, Zhang Bin (通讯作者), Li Guang-xin. A New Method for Numerical Analysis of Reinforced Soil. Journal of Testing and Evaluation, 2012, 40(4): 586-596. (SCI检索)
[9] Liu Zhen, Zhang Bin, Yu Xiong (Bill), Zhang Bin, Tao Junliang. A New Method for Soil 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Measurement Based on Similarities Between Soil Freezing and Drying. Geotechnical Testing Journal. 2012, 35(1): 2-10. (SCI检索)
[10] Xinbao Yu, Bin Zhang, Junliang Tao, Xiong(Bill) Yu. A New Time Domain ReflelectometryBridge Scour Sensor.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3, 12(2): 99-113. (SCI检索)
[11] Zhen Liu, Bin Zhang, Xiong (Bill) Yu, Junliang Tao, Ye Sun, Quan Gao. Thermally Induced Water Flux in Soil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2013, 2349(1):63-71. (SCI检索)
[12] Zhao Ti, Sun Jinzhong, Zhang Bin, Li Cheng. Analysis of slope stability with dynamic overloading from earthquake.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2, 23(3): 285-296. (SCI检索)
[13] Bin Zhang, Bo Yang, Yuxin Jie, Xiangyang Kang,Liqing Li. The Reliability Research on Water-Sealed Conditions of Underground Water-Sealed Oil Storage Caverns in Guangdong Huizhou,China.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2, 170-173(5):1318-1324. (EI检索)
[14] Bin Zhang, Xiong Yu.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Lime Sludge Performance in Subgrade Stabilization. ASCE,Geotechnical Special Publication. 2012: 3775-3785. (EI检索)





1、2016年-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储油环境下硬石膏围岩时效弱化机理及洞室群长期稳定性研究(**).92万元,项目负责人。
2、2015年-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面向高陡岩质边坡滑坡机理研究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分析仪(**).总经费880万元,子课题负责人。
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优秀青年教师项目、2-9-2015-87、储油环境下深部石膏矿井围岩时效弱化机理与长期稳定性预测、2015/01-2017/12、27万、在研、 主持。
4、安徽皖北煤电集团委托科研课题、3-4-2014-156、储油环境下深部石膏矿井长期稳定性预测研究、2014/01-2015/12、13万元、在研、 主持。
5、海工英派尔工程有限公司委托科研课题、3-4-2013-059、地下油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性试验研究、2012/07-2014/06、29万元、已结题、 主持。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边坡地震动力响应特征及失稳临界加速度研究、2013/01-2016/12、85万、在研、参加。
7、2010年-2012年,地下油库结晶岩体裂隙流固耦合特征及水封条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批准号:**),项目负责人。
8、2007年-2009年,花岗岩裂隙水赋存特征及其对地下水封油库水封条件影响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基金(批准号:**),项目负责人。
9、2008年-2009年,地下水封油库水封机理及应用研究,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批准号:G07-08),项目负责人。
10、2009年-2012年,地下水封油库建造技术研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研项目,专题负责人。
11、2012年-2014年,地下水封油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试验研究,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科研项目,海工英派尔工程有限公司委托,项目负责人。
12、2009年-现在,参与广东惠州500万方地下水封油库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北京中地大工程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
13、2010年-2012年,黄土塌岸水土动力耦合效应及灾害过程TDR监控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批准号:2010ZY14),项目负责人。
14、2008年-2010年,中国堤防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关键技术研究,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批准号:),项目专题负责人。
15、2012年-2013年,ArcGIS平台与有限元分析无缝对接关键技术研究,水利部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16、2011年-2012年,京石二通道高速公路(北京段)高边坡群稳定性分析研究,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委托项目,项目负责人。
17、2009年-2010年,京承高速公路(北京密云段)高边坡群稳定性评价研究,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委托项目,项目负责人
18、2007年5月-12月,三峡库区江津珞璜镇库岸塌岸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初步勘查,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非应急项目,项目技术负责人。
19、2005年-2006年,地下水与地下结构共同作用机理及抗浮优化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批准号:),项目负责人。



1、张彬,耿招,葛克水,王汉勋.地下轨道交通围岩稳定模拟方法与工程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2017.
2、孙进忠, 张彬, 陈奇. 工程地震导论,地质出版社,2015.
3、常向前, 沈细中, 冷元宝, 张彬. 中国堤防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4、参编,架空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2017.
5、参编,交通运输部行业技术标准,采空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3).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1.
6、参编,国家标准,地下水封石洞油库技术标准(GB50455-2018).中国计划出版社. 待出版


1、2007年10月,获第17届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奖”。
2、2008年5月,参加国土资源部系统赴汶川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所在的专家组获2008年全国总工会及北京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表彰。
3、2008年10月,获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表彰。
4、2009年7月,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优秀共产党员表彰。
5、2010年11月,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育人标兵表彰。
6、2011年12月,参与课题“公路采空区处治成套技术研究”获2011年度中国公路学会(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7。
7、2014年7月,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优秀共产党员表彰。
8、2016年12月,获2016年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教学优秀奖,三等奖,排名第1。
9、2017年9月,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1。


[1] 张彬,王汉勋,彭军还,杨红磊. 一种适宜于陡壁深坑型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法,发明专利,专利授权号:ZL 2015 1 **.8。授权时间:2017年5月
[2] 张彬,赵宏宇,雷从雨. 一种岩盐自愈性的试验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专利授权号:ZL 2016 2 **.4。授权时间:2017年5月

软件著作权:
[1] 中国堤防工程管理信息系统V1.0,登记号:2013SR161819,排名1;
[2] 基于Excel VBA的桩基础智能设计软件V1.0,登记号:2015SR015977,排名1;
[3]ArcGIS与Geo-Slope地层数据转换软件V1.0,登记号:2016SR208908,排名1。




主讲本科生课程《基础工程》、《锚固技术与支挡工程》、《有限元法基础》、《工程力学》。
主讲研究生课程《高等岩土力学》、《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
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8名,在读研究生16名。
研究生招生专业:
1、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岩土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隧道工程).
2、地质工程

相关话题/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朱丽娜副教授
    朱丽娜,1984年生,女,2014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迄今已发表论文41篇,其中SCI论文25篇,EI论文32篇;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排名第4);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1项;参与编写著作一部(机械工业出版社);担任《SurfaceandCoatingsTechnology》、《MaterialsCha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中俭副教授
    张中俭,男,1981年生,山东济宁人,副教授,研究生导师。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0.06-2012.06在该所进行博士后研究。2012年6月进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土木工程教研室工作,2015年5月被评为硕士生导师,2019年1月被评为副教授。其中,2016.08-2017.02在香港大学土木系访问,2017.08-2017.09在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凯实验师
    张凯,男,1989.06月生,工学博士,实验师,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地质工程和机械工程领域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主持4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8篇,SCI检索7篇,EI检索2篇;申请国家专利30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教育经历:20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亚军讲师
    2005/09~2009/0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水利工程工学学士2009/09~2011/06河海大学水工结构工程硕士2011/09~2017/02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荷兰)岩土工程博士2015/12~2016/11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荷兰)岩土工程博士后2017/07~至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土木/岩土工程讲师2019/05硕士生指导教师(破格)2019/07-2019/08加拿大达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蔡克大教授
    蔡克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火成岩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与大地构造相关领域的研究,尤为关注洋-陆汇聚板块边缘的构造过程和岩浆岩响应,以探讨地球内部运行机理与浅部资源、环境效应。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古亚洲洋构造-成矿域,通过对该古大洋及其周缘地质体的研究,揭示了其古生代时期类似于现今西南太平洋多岛洋格局中洋-陆相互作用的构造-岩浆事件,以及相应的成矿作用。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青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陈建平教授
    陈建平:男,汉族,1959年6月生于北京,籍贯福建闽候。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76年3月参加工作,1982年毕业成都地质学院找矿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矿产系分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学院资源与经济系获工学博士学位。1995年进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学研究,1996年曾在法国航天遥感中心“国际地理信息系统学术研讨班”研修与科研合作,1997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陈家玮教授
    陈家玮:男,1974年11月生,安徽怀远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校人事处处长。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事处;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邮编:100083电话:(办),综合办公楼620房间邮箱:chenjiawei@cugb.edu.cn1993.09-1997.0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业分析(岩矿分析)专业,工学学士。1997.09-2002.07,中国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陈永清教授
    分别于1982,1987,1994年获长春地质学院工学学士学位(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应用地球化学专业)与工学博士学位(数学地质专业).1994年10月—1997年4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5月—2000年3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2000年4月—2006年9月: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从事资源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陈建强教授
    陈建强,1957年出生于广东蕉岭县,1980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地层古生物学专业,1983年获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地层古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沉积学与古地理学、第四纪环境。近年来,主要从事层序地层以及晚奥陶世四射珊瑚的灭绝及其后复苏的研究。合著专著3部,主编教材1部,发表论文60余篇。担任《古生物学报》编委,中国古生物学会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成秋明教授
    成秋明,1960年生,山西太谷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数学地球科学学家、矿产勘查学家。他1982和1985年分获长春地质学院学士和硕士学位,1994年获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加拿大约克大学教授。2002年获聘“”,2005年获得国家科学基金,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秋明长期从事定量地学研究,创立了地质过程奇异性理论、非线性矿产定量预测理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