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赵秀池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8-19

赵秀池
时间:2012-02-2819:56:48来源:作者:发布:bgs

赵秀池,女,1965年生,河北辛集人。土地资源与房地产管理系系主任、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招生专业:区域经济、土地资源管理)。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人才强教“创新团队”核心骨干成员。
社会兼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国际证书专家库专家、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常务理事、北京城市管理学会理事、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特聘教授、全国房地产学者联谊会理事、中国房地产学会房地产金融委员会理事、中国建筑经济学会房地经济委员会委员、中美房地产营销师及房地产策划师特聘教授。
学术经历
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应用经济学(金融方向)硕士学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应用经济学金融(保险)专业在读博士。曾到美国多米尼肯大学进修。
主讲课程
《房地产金融》、《住宅经济与城市住房问题研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课程。负责全国中英双认证设施管理经理的培训以及中美双认证房地产营销师及其师资的培训。2007年由于在教材、题库编写以及培训中的卓越贡献,被建设部中美双认证办公室授予优秀师资奖。
主要研究领域
房地产金融、房地产经济、城市经济、。科研成果丰硕,已发表论文四十几篇,主编与参编的著作与教材十几部,主持与作为骨干参加的课题二十几项。2004年主持的课题《关于建立我国住房金融体系的研究》被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评选为优秀科研课题一等奖。同年,论文“构建科学住房金融体系,促进住房消费”在住房金融与住房消费全国征文比赛中获得二等奖。2005年被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授予“先进个人”。2002年论文“数字化家园的需求分析”在“第四次居住革命”与“数字化家园”全国征文中获优秀论文三等奖。教材《房地产金融》获中国电力行业“十一五”规划精品教材。
主编与参编的主要著作
《房地产金融》、《大型商厦与住宅物业管理》、《物业管理概论》、《房地产营销员教程》、《房地产营销师教程》、《城市经济与房地产宏观调控》、《城市管理新论》、《城市基础设施经营与管理》、《城市社会设施经营与管理》、《保险概论》、《保险经营管理学》、《保险企业统计制度研究》、《北京城乡发展报告》。
发表论文
住房是租还是买、住房价格与调息、房地产信贷风险与防范、西方房地产证券化经验与借鉴、中国房地产证券化的可行性与模式、重塑我国金融体系的探索、加入WTO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影响、数字化家园的需求分析、城市经营本源分析、城市文化设施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关于城市规划的几点思考、区域经济的共同市场研究、区域循环经济的市场机制研究、区域经济运行机制研究、论中国保险市场的十大关系、论保险中介企业的困境及出路、论中小保险企业的困境与出路、美国是怎样疏解中心城人口的、北京疏散中心城人口的国际经验借鉴、北京中心城拥堵的根源、北京去赌政府大有可为、完善退出机制经适房循环利用的关键、限购新政会抑制上涨空间、关于中国房地产刚需的探讨等。
主持、参加的主要课题
关于建立我国住房金融体系的研究、北京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产业关联度研究、建立丽泽金融商务区的可行性分析、丽泽金融商务区开发模式与时序研究、城市基础设施资金来源研究、中央国家机关政策性住房产权形态理论与实践研究、新城用地规划管理制度研究、北京市中心城人口与功能疏解研究、首都流动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亦庄地名规划研究、新城规划实施发展政策研究、北京市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现状调查研究、北京城乡环境建设战略研究、天津城市定位指标体系研究、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亦庄新城地名规划、均衡配置优质公共资源加快中心区人口与功能疏解等。
有影响的学术观点
曾接受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栏目关于温州炒房团到深圳炒房对房价的影响的采访、人民网市场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京华时报等记者关于房地产金融政策、调息与房价等的采访,各地媒体、报纸均有转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05年3月17日在接受《市场报》记者的采访时,阐述的学术观点为:调高利息加重了购房者的偿还负担,不利于居民购买住房。真正需要贷款购买住房的多是中低收入人群,住房贷款利率的上调对他们的影响远远大于炒房者。另外本次利率上调空间十分有限,不能真正制约炒房者的投机行为。加上政策的时滞,抑制房价上涨的效果很难达到。并指出,央行通过控制需求,来降低房价的目标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生活中无法达到。因为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随着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对住房需求增加,房价上升是必然的趋势。现阶段,构成房价的主要成本——土地、建筑原材料、以及拆迁费用也在不断上涨。因此,房价上涨也在情理之中。另外,我们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不是完全竞争市场,定价权基本掌握在开发商手中。只有房地产市场充分竞争,形成市场定价权不是开发商一个人说了算,才能让虚高的房价回到真实的水平。该观点经中国社会调查所调查,得到公众的认同,68%的被访者认为提高利率并不能从根本上平抑房价,59%的被访者认为只有房地产市场充分竞争,形成市场定价权不是开发商说了算,才能让虚高的房价回到真实的水平。
2011年1月13日在接受《北京青年报》关于“最严楼市调控下,北京房价缘何涨四成”的采访时,准确的预测了史上最严厉的住房新政。指出:“住房事关民生问题,今年楼市调控肯定肯定还将继续。政府的调控政策也越来越清晰,就是通过信贷杠杆、限购等措施,限制投资性和投机性的住房需求;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在这样的政策形势下,没有了人为的炒作因素,房价的上涨会变得越来越理性,上涨空间会变得越来越小”。认为,北京房价上升主要源于刚性需求,2010年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也只限制了一部分投资性和投机性需求,大量的刚性需求还是存在的,房价上涨也在情理之中。北京房价较高,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北京确实有大量的刚性需求。北京具有独特的城市功能: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甚至是医疗、旅游中心..........首都功能更是哪个城市都不能比的。正因如此,导致北京人口提前10年突破了2020年1800万人的人口调控目标。从这个角度看,北京的住房需求北京市北京户籍人口的需求,而是全国甚至全世界来北京工作、居住、学习、旅游等的人口的需求;而北京的土地是有限的,能盖房的土地更是有限的,北京的住房供给几乎完全缺乏弹性。因此,北京的房价上涨有它的特殊性。
2011年史上最严厉的住房限购新政出台后,在2011年3月3日接受北京青年报“新政后,楼市进人谁的时代”的采访时指出,囿于中国人口众多、土地有限的国情,住房限购是必需的。因为住房的需求是无限的,而通过提供无限的供给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是不可能的。
2011年两会期间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发表的论文《完善退出机制:经适房循环利用的关键》被人民网、求是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各大网站转载,并已被《领导决策参考》收录,作为领导内参。
2010年完成北京市社科联重点课题、郭金龙市长委托课题“加快促进优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城市中心区人口和功能疏解”课题的研究。该课题报告已被收录《决策咨询优秀成果集》。多次接受媒体关于人口疏解、交通拥堵等问题的采访,如,如经济观察网的“破解首堵之谜”、北京科技报的“北京中心城区拥堵的根源”、新京报的“北京去赌,政府大有可为”、京华时报的“限购治标不治本”等。指出:北京中心城拥堵的根源是人口、城市功能过多集中于中心城所致。为此,应大力发展新城,均衡配置各种优质公共资源,疏解中心城人口与功能。通过产业、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的均衡配置来实现人口与功能疏解,从而解决北京交通拥堵问题。其部分观点已体现在《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和《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中,如:“进一步优化调整城市功能布局”,“加快教育、行政、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城配置。鼓励就近就业,从源头上减少市民出行需求”、“大力推进中心城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城转移”等。
媒体报道与采访
1999年12月29日《北京晨报》:住房是租还是买
2004年05月24日.《浙江日报》:“顺风车”搭载了什么
2005年03月22日.人民网《市场报》:住房贷款利率上调能否解决房价虚高
2006年5月28日.《新华社/东方网》:北京各家银行表示:购房达三套首付加一成
2006年5月29日.《新华社/上海青年报》:中国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控制房地产放贷抑高房价
2006年05月29日.《东北新闻网》:专家:借钱炒房将受到毁灭性打击
2009年6月23日.中央电视台《中央经济联播栏目》:房价为何上涨,“温州炒房团”现身深圳?
2010年10月18日.《人民网》:美国是怎样疏解中心城人口的
2010年11月1日.《经济观察网》:破解“首堵”之谜
2010年11月8日.《北京科技报》:北京中心城拥堵的根源
2010年11月27日.《新京报》:北京去赌政府大有可为
2010年12月2日.《京华时报》:采访限购治标不治本
2010年12月16日.《北京青年报》:房价泡沫指数有多少实际意义?
2010年12月23日.《北京青年报》:捂盘新招博弈资金监管开发商“豪赌”明年高房价
2011年01月13日.《北京青年报》:最严楼市调控下北京房价缘何涨四成?
2011年1月16日:《北京晚报》:人口疏解首提“业城均衡”
2011年1月31日.《经济日报》:在创新中进一步提升报道质量和水平
2011年2月16日.《BWCHINESE中文网》:关于中国房地产刚需的探讨
2011年3月3日.《北京青年报》:新政后楼市将进入谁的时代?
2011年3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完善退出机制:经适房循环利用的关键
2011年3月4日.中国网:会诊城市浮肿病,如何控制城市规模?
2011年5月12日.《领导决策参考》:关于中国住房刚需的探讨
2011年5月13日.《领导决策参考》:住房限购政策的经济学思考
2011年5月16日.《国际金融报》:一房一价执行走样
2011年6月5日.《海南工人报》:专家称调控措施可操作性需提高
2011年6月17日.凤凰网:专家呼吁保障房不发房产证要姓公不能姓私

自创名言:有信心就有未来
喜欢的名言:窗小能留月,檐低不爱云

相关话题/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