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张贵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8-19

张贵祥
时间:2011-05-1122:51:54来源:作者:发布:keyan


张贵祥
张贵祥,男,教授,博士,博导,山西省岢岚县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首都经济研究所教师,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与循环经济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北京市属市管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005­­­­—2008年),首都生态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负责人。主要从事区域规划、生态城市规划、区域经济学、城市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课程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近五年主持完成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052007)、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6BaCS0009)等省部级课题2项,主持(在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首都跨界水源地级差生态地租与生态经济布局研究(09YJAZH056))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首都跨界水源地生态区位与生态补偿研究(8122016))2项,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面上项目(sm200510038002)、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D类项目(20051D0501901)等课题3项,主持“大兴区城市化发展规划(2004-2008)”、“朝阳区‘十二五’期间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问题研究(朝阳区“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等横向课题2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提升首都北京国际化、北京市“两带”产业集聚竞争力、温州市沿海产业带发展战略、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天津市“十二五”规划重大问题研究等其它课题9项。已在经济地理、生态学报、城市规划汇刊、中国软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生态经济、人文地理学、资源与产业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电子邮箱:zhanggx9154@163.com。
教育背景
①1982年9月——1986年7月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读本科,获理学学士学位;
②1987年9月——1990年7月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读研究生,陕西师大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③1997年9月——2000年7月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读博士,获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①1990年7月——1997年9月,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讲师
②2000年7月——2001年7月,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③2001年7月——2003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后、副教授
④2003年9月——现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教授。

主要研究成果(发表论著)
1.张贵祥,《首都跨界水源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模式与机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11月
2.张贵祥、武于非,北京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与对策,《生态经济》,2011年3期
3.张贵祥,城市滨海新经济带产业与生态空间布局协调研究,资源与产业,2010年6月(3期)
4.张贵祥,城市新地铁沿线区域发展的几点思考,城市,2010年11期
5.张贵祥,城市水源生态区位理论构想,《应用经济学前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6.张贵祥,首都与跨界水源生态经济特区合作协调机制研究,生态经济,2010年2期
7.张贵祥,北京市西南区域发展的机遇与战略重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年1期
8.张贵祥,“2007’京津冀都市圈发展高层论坛的新视角”,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年2期.
9.张贵祥,首都跨界饮用水源功能区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新论(祝尔娟),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6月.133-152页
10.张贵祥,广州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机遇与重点浅析[J],《城市》,2009年2期
11.张贵祥、邹昭晞,北京郊区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与新理念,《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2
12.张贵祥、杨志峰,广州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对比评价,《生态学报》,2003年10期,2101-2114.
13.张贵祥、杨志峰、鱼京善,谈广州市生态可持续发展重点与策略,《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1期,86-90.
14.张贵祥,“谈设市宏观调控与设市规划”,《经济地理》,1994年4期.
15.张贵祥、杨志峰,广州市战略生态风险及其系统防范策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4期,82-87.
16.张贵祥,水资源风险与水安全对策,《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2010》(段霞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8月.
17.张贵祥,北京绿色奥运与宜居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5月,191--208页.
18.张贵祥,绿色奥运与生态文化,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7月,364-378.
19.张贵祥,建设“宜居城市”的新选择,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7月,221-238
20.张云、张贵祥,基于区域一体化的生态经济发展研究,以京津冀北为例,经济与管理,2009年3期
21.张贵祥,等,“山西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症结与出路”,《经济地理》,1999年2期。
22.张贵祥,“山西农业产业的调整与发展战略选择”,《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年4期
23.张贵祥,等,“城市地价评估的GIS方法研究”,《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2期
24.张贵祥,“地县级新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的几个问题”,《地域研究与开发》,1997年8月。
25.张贵祥,“山西省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重点与途径”,《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年3期
26.张贵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数学模型”,《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3期
27.张贵祥,等,“太原——中卫铁路研究”,《中国软科学》2000年5月,5期
28.张贵祥,“黄土高原贫困山区经济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山地学报》2000年10月,5期
29.张贵祥,等,“太中铁路的多方案比选与可行性论证”,《人文地理》2000年6月,3期
30.张贵祥,“山西省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研究”,《国土开发与整治》,1998年1期
31.张贵祥,等(主编),《原平市市域综合规划》,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年8月。
获得的奖励:1998—1999学年,荣获南京师大“朱敬文奖学金”(1999年3月)。2010年9月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部分学术观点
  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报告及专著《首都跨界水源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模式与机理》中,探索性地提出:级差生态成本与城市生态功能区位理论的构想,为上下游区域或城市与水源地之间的生态补偿的空间差异性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关于首都城市与跨界水源地上下游的协调机制提出包括:多层多维合作协调、交流协调、对口支援、产业与技术转移、生态移民、水资源与生态补偿、水权交易、排放权交易等等。对饮用水源核心保护区及其河道,提出建立必要的清污分流、污水截流、导流等流域性环境工程的设想,既保证水质,也可预防或应对污染泄露等突发事件。
  在参加提升北京城市国际化、促进朝阳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等课题、及促进北京低碳发展的重点与对策论文中提出:新时期打造诚信北京和首善之区的建议。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利用人口普查、外籍人口登记、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等机会,尽可能详细地收集城市人口相关信息(指纹、血型、身份证),倡导诚信服务、诚信等级监管,逐步实现城市智能服务、云端服务,构建诚信社会,打造诚信城市。这有利于促进人们的诚信为人,和诚信办事的意识和自觉性,提高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服务水平,有效降低城市公共管理的成本,促进社会更加和谐。新时期,对北京市公益事业,要充分发挥志愿者、义工与“非营利组织”的积极作用。
  在提交2011年北京市“两会”的城市学者建言中,提出:关于依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建设北京市南城国际交流与会展中心项目,及关于北京市服务功能疏解与交通智能化的提案。在前者建言中提出:多功能,除了会议事务(包括餐饮、住宿等)、还有立体停车服务、人才技术交流。另外,包括节能、低碳、节水、绿色产品和技术等展览与宣传,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外国专家公寓、青年教师、博士后临时居住(公寓)的功能。除了依托和服务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还服务于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区的人才技术交流与会议事务等,服务于丰台区,辐射到北京南部区域以至全市。在后者建言中提出:北京交通拥堵路段与拥堵区域的划分、拥堵分级图发布等构想和建议,提出拥堵高峰时段的发布;未来一周交通模拟信息发布;拥堵预警信息发布;建设首都交通服务网络、交通电视频道;研究开发新一代车载电视、车载电脑、首都交通网络、手机交通信息服务等等建议。
  在设市规划一文中提出,撤县设市标准应兼顾城镇区位条件及功能定位的变化趋势、兼顾国家、省市投资项目的积极影响等因素。在硕士学位论文《国土规划的新思维与方法》中,提出把基础设施或投资环境改善的综合效果(宜业水平)作为区域发展的目标之一。在博士论文《区域综合规划的更新与完善》中,提出把资源环境价值核算理论与方法应用到区域综合规划中,把绿色GDP等作为区域发展的目标指标,宏观效益评估考虑区域发展中的资源环境成本与效益,从而拓展了区域规划的研究领域。
相关话题/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