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歆杰教授作主题报告
于歆杰老师是清华大学电机系教研系列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被誉为“清华大学慕课第一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曾是国际电磁发射杰出贡献Peter Mark 奖章、北京市教学名师奖、清华大学首届新百年教学成就奖和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是清华大学首门慕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电路原理”负责人。
会上,于歆杰老师围绕“慕课和混合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模式”及 “用雨课堂工具实现大班部分翻转课堂”三方面内容,从理念和实践层面深入剖析了新时期教学的基本逻辑,阐释了如何构建“以学生的学习成效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的“教与学”生态。他指出,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下,教师不再是学生单一来源的优质教育资源的提供者,慕课等优质教育资源变得更加普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和丰富,教师必须统筹协调资源、平台和方法,在教学设计中,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减法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加法,让学生从“带着耳朵来上课”的状态转变为“带着脑子来上课”的状态。他同时介绍了如何借助“雨课堂”优化慕课资源并改善授课质量,分享了清华大学“自下而上”普及“雨课堂”的经验。

廖祥忠校长讲话
廖祥忠校长出席了本次会议并总结讲话。他强调,在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开放的形势下,大学职能将发生重大变化,高校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衡量未来大学教育质量和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即是拥有多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课程,“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点之一也在于此。伴随着技术壁垒和政策壁垒的破除,我们必须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通过线上教学将国内外优秀课程引入到学校的教学体系中;同时,要大力培育、建设优秀的校本慕课和“雨课”,深度推进混合式教学和智慧教学,努力打造“中传品牌”“国家标杆”的一流课程。

培训现场
各学院院长、教学副院长、教师代表、已经立项的慕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负责人及教学团队成员近150人参会。
(编辑:陈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