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近地空间环境直接影响着地面通信、导航和航天技术系统的正常运行、危及人类空间活动。从全局视角对地球磁层的大尺度结构进行探测可以提高人类对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动力学过程的认知。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对于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卫星的就地观测和相关理论模型。例如,Cluster和“双星”等任务在卫星所经过的轨迹上提供了关于磁层等离子体和场的重要信息。然而,就地探测只能提供有限点上的信息,很难全面揭示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近年来,一种新型软X射线成像技术受到了关注——龙虾眼光学系统。这种新型软X射线成像仪是具有光谱分辨能力的大视场探测望远镜。该探测技术有望成为观测和研究地球空间环境的有力工具。
继中科院和欧空局共同提出中欧联合空间科学卫星项目--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计划(SMILE)之后,中科院空间中心王赤院士团队进一步提出,借助月球科研站平台,配置一台具有宽视场和高分辨观测能力的软X射线成像仪——月基软X射线成像仪(Lunar-based Soft X-ray Imager, LSXI),以实现对地球磁层的全景、连续监测。我国在成功实施探月工程前三期任务后,正制定第四期任务的探测及研究计划。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配置月基软X射线成像仪进行观测,该仪器将有效利用地球和月球之间观测位置的优势,实现:对地球磁层的实时连续监测(月球与地球同步自转, 月基仪器可以在稳定的对地距离上进行持续观测);更大范围内的磁层全景成像(月地距离约60RE, 15°×30°视场可覆盖包括弓激波、磁层顶和极尖区在内的整个磁层顶区域);以及更长时间内的稳定观测(有别于卫星平台较短的寿命,月球是个稳定的观测平台,这就使得月基观测有望覆盖一个甚至多个太阳活动周期)。
相关研究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2021年第7期《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杂志(中/英文版),由王赤院士担任通讯作者,郭亦鸿助理研究员、韦飞研究员、孙天然研究员、于锡峥副研究员、彭松武特别研究助理,以及英国合作者Graziella Branduardi-Raymont教授, Steven Sembay教授联合撰写。
(供稿:天气室)
图 《中国科学》中英文封面
原文及引用: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430-020-9792-5
英文版:Guo Y, Wang C, Wei F, Sun T, Yu X, Peng S, Branduardi-Raymont G, Sembay S. 2021. A Lunar-based Soft X-ray Imager (LSXI) for the Earth’s magnetosphere.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64(7); 1026-1035, https://doi,org/10.1007/s11430-020-9792-5.
中文版: 郭亦鸿,王赤,韦飞,孙天然,于锡峥,彭松武,Branduardi-Raymont G, Sembay S. 2021.月基软X射线成像仪——对地球磁层的全景观测.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51(7);1009-1017, doi:10.1360/N072020-0415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空间中心研究人员提出月基X射线成像磁层全景探测的建议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3
相关话题/观测 地球 空间 卫星 科学
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发现一种新的火星磁通量绳产生机制
磁通量绳表现为一种螺旋状的磁场结构,是空间物理中能量和粒子传输的重要通道,在太阳系中各个区域(太阳表面到行星际空间再到行星磁层)都能看到。一般认为磁通量绳产生于磁化等离子体中,其产生机制有两种:一是多点磁重联;二是速度剪切。然而,近年来探测结果表明在金星、火星等非磁化的电离层中也有很多磁通量绳,其直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空间中心科研人员提出应对潜在威胁小行星的“末级击石”防御方案
小行星撞击是地球生命面临的重大潜在灾难性威胁,发生概率极低,但危害极大。小行星在地球历史上多次撞击地球,甚至造成生态环境灾变和物种灭绝。小行星撞击被认为是66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为提高人们对小行星撞击危害的认识,2016年联合国大会第A/RES/71/90号决议正式将每年6月30日定为国际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在中纬度电离层不规则体演化过程的研究取得进展
中尺度行进式电离层扰动(MSTIDs)是中纬地区电离层非常重要的一类扰动事件,在北半球夜间这类扰动通常呈现从西北向东南向延伸的条带状结构,并且由东北向西南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MSTIDs的形态结构和传播方向可能受到电离层和热层背景环境的影响,对MSTIDs事件传播和演化过程中的热层-电离层耦合物理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在赤道电场分布特征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E区赤道电场(EEF)是一个重要的电离层参量,它可以通过调制赤道喷泉效应(equatorial fountain effect)来影响电离层在赤道及低纬地区的分布。目前大量的观测发现电离层中存在明显的经度结构(即,在固定地方时条件下,电离层参量在经度方向上出现显著的波状结构)。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来自下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在X射线成像模拟图中极尖区边界研究中取得进展
极尖区在太阳风-磁层-电离层的物质传输和能量耦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位形变化是地磁场对太阳风条件变化的宏观响应之一。近年来,X射线成像技术取得了新的进展,太阳风磁层全景成像卫星计划(SMILE)有望利用这一技术对极尖区的大尺度特征进行成像探测,如图1的模拟结果所示。图1(b)为磁层系统X射线辐射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空间中心和澳门科技大学合作在火星弓激波和磁堆积边界建模方面取得进展
在过去六十年中,火星一直是人类空间探测和研究的重要目标,对火星内部、表面和大气的研究有助于研究类地行星的演化历史,并为研究地球的未来提供参考。火星没有全球性的内禀磁场,火星感应磁层及其边界层的结构和形成机制均有别于地球。了解火星空间环境的边界层结构,如弓激波、磁堆积边界等,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火星空间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空间环境效应分析软件包正式上线
近期,在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专项,中科院创新工程和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等多渠道支持下,空间环境效应研究室历时多年,自主开发的“空间环境效应分析软件包” (Space Environment Effects Analysis Package,SEEAP)正式上线并开放使用。 SEEAP能够分析航天器在轨遭遇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以石击石”论文入选《科学报告》期刊2020年度Top 100论文
近期,斯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综合性期刊《科学报告》根据论文下载量遴选出了2020年度Top 100 论文,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科研人员发表的《Enhanced Kinetic Impactor for Deflecting Large Potentially Hazardous Aster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在火星早期宜居气候方面取得新进展
火星早期的气候是温暖潮湿还是寒冷干旱一直是行星科学中尚未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火星表面广泛分布的含水矿物和水流地貌显示火星早期存在长期的暖湿气候,然而气候模型却认为火星早期可能长期处于干冷。研究火星上广泛分布的蜿蜒脊状地貌特征及含水矿物分布可以为理解这个关键科学问题提供重要的支撑。图1:(a)由C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在欧洲期刊撰文阐述空间天气国际合作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吴季研究员撰写了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 Brief History We’ve Experienced 一文,并刊发在 Journal of Space Weather and Space Climate 期刊上。 文章回顾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