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波是宇宙中一种常见而又基本的物理现象。在太阳系中,太阳风暴驱动的激波(CME-driven shock)可以产生持久的太阳高能粒子事件和射电暴,行星的舷/弓激波(Bow shock)可以改变太阳风粒子和磁场状态,日球层终止激波(Termination shock)能够加速新生离子产生异常宇宙射线。在天体物理中,超新星遗迹驱动的激波(Supernova remnant shock)能够产生银河宇宙射线(GCR)。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重点实验室刘颍研究员团队通过分析多卫星高分辨率数据,给出了激波所固有的基本特性---激波再形成(shock self-reformation)---的明确证据。
在上世纪80年代,基于早期的超算集群模拟,国际上一些科学家(例如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Kevin B. Quest、法国科学院的Bertrand Lembege等)提出了在无碰撞等离子体中,较高马赫数激波(Supercritical shock)反射一部分上游入流离子,这些回旋反射的离子能促使形成新的激波面,当新的激波面生长成熟后,它能够取代老的激波面并反射上游离子。这个过程周而复始,称为激波再形成(shock self-reformation),是激波的一个基本物理特性。研究激波面再形成这个基本物理问题,对揭示无碰撞激波微观结构本身、了解能量耗散过程、以及理解高能粒子的加速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激波再形成的观测大多是基于磁场变化,缺乏粒子证据,以前粒子探测数据时间分辨率很低,这使得科学界对激波再形成特性了解甚少。激波再形成的确凿观测证据之所以一直是个难题,主要原因是观测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必须是多点卫星观测;(2)适当的卫星间距和相对位置,至少有两颗卫星沿着激波法向分开一定距离,先后观测到的激波能鉴别出演化过程又落在同一个再形成周期里边为最佳;同时,沿着激波面方向也需要至少两颗卫星以排除激波涟漪的影响;(3)穿越过程中对带电粒子速度分布函数的高分辨率、高质量、连续的观测。最近国际上发射了磁层多尺度星簇计划(Magnetospheric Multiscale Mission,简称MMS),4颗卫星位形及间距合适,并能以150毫秒和30毫秒的分辨率测量离子和电子的三维速度分布函数,为研究激波再形成过程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研究团队杨忠炜副研究员基于MMS卫星的激波观测数据,利用磁场和等离子体探测器(Fast Plasma Investigation,简称FPI)的就地测量,首次观测到地球舷激波的完整再形成证据,并从粒子动理学特性揭示了再形成机制。研究团队发现2016年1月11日,MMS穿越激波时,在激波法向的卫星间距分别在10~30 千米(图一),MMS1和MMS2先后穿越的激波面的时间正好落在同一个再形成周期(约2.7秒)内。如图二(e)所示,MMS1首先观测到老的激波面正在强烈的反射太阳风离子,此时激波面处在再形成中陡峭而强烈(峰值接近60 nT)的时刻。紧随其后,MMS2观测到了新老激波面此消彼长的过程,此时老的激波面减弱到了40 nT左右,激波脚(foot)正在成长为新的激波面。根据理论,此时的新激波面还不足以反射太阳风离子,它们能够直接穿过新激波面直到遇见尚未消亡的老激波面才开始反射,这一点在图二(a)-(d)中得到了证实。此外,MMS2还观测到被老激波面反射的离子还在源源不断地往上游方向回旋,因此在新的激波面处能同时观测到入射的太阳风冷流和反射离子两种成分,而且两者在速度空间没有衔接,说明反射离子源自别处(连续的速度分布函数证明了他们源自老激波面处,参见图3和图4动画)。上述观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的预言吻合的很好。
这是首次完整的在离子回旋时间尺度上给出了激波再形成过程中的电磁场演化和粒子动理学特性的直接观测证据。研究揭示,再形成这个非稳态特性能够让激波面厚度、强度、电磁场位形发生剧烈的变化,并且存在着丰富的粒子动理学过程。以往大量的理论研究表明,激波对粒子的加速机制(例如激波冲浪加速机制等)十分依赖激波面的厚度和电磁场精细结构,而激波中的能量耗散与熵增过程取决于粒子速度分布函数的演化。因此,激波再形成被认为是无碰撞激波中决定能量耗散和粒子加速的最关键的基本物理过程之一。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审稿人评价:“首次给出了如此高分辨率的激波再形成过程,与理论预言符合的很好”(the observations presented here are the first with such high time resolution, and the observations presented agree remarkably well with some simulations of the reformation process),“很有说服力”(pretty convincing),“论文令人钦佩的简洁”(admirable in its brevity),“希望看到这一工作激发观测和模拟更进一步的比较”(stimulate some closer comparison between the data and simulations)。
文章链接:
Zhongwei Yang, Ying D. Liu, Andreas Johlander, George K. Parks, Benoit Lavraud, Ensang Lee, Wolfgang Baumjohann, Rui Wang and James L. Burch, MMS direct observations of kinetic-scale shock self-reformation, 2020, ApJL, 901, L6.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2041-8213/abb3ff).
图一:MMS星簇在穿越地球舷激波时的卫星间距和相对位置。
图二:MMS2(a-d)和MMS1(e)观测到激波再形成中不同时刻的动理学特性。新老激波面交替时,入射太阳风离子(标记为“I”)与反射离子(标记为“R”)形成了相空间涡旋(d中用虚线椭圆标出)。“RP”指离子反射点。
图三:MMS2观测到的激波再形成中不同位置的离子速度分布函数特性。
图四:MMS2从激波上游到下游连续观测到的离子速度分布函数三维可视化(150毫秒分辨率),包括激波再形成中的关键结构—相空间涡旋。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空间中心科研人员给出激波再形成证据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3
相关话题/观测 过程 卫星 物理 理学
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在近日激波动理学方面取得新进展
激波是空间和天文中一种常见而又重要的物理现象,在能量耗散和高能粒子加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太阳风暴(CME)驱动的激波可以产生持久的太阳高能粒子事件和射电暴,具有重要的空间天气效应。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刘颍研究员团队在CME驱动激波的三维形态和运动学、激波粒子动理学、激波特征与高能粒子释放的关系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Cell刊登两篇论文揭示脊椎动物水生到陆生演化过程中的遗传创新基础
2021年2月5日凌晨,《细胞》杂志(Cell)在线发表了题目分别为“African lungfish genome sheds light on the vertebrate water-to-land transition”和“Tracing the genetic footprints of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工程热物理所在涡轮叶片复杂端区气膜冷却的布局方面取得进展
近期,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在涡轮叶片复杂端区气膜冷却的布局方法方面取得进展。鉴于当前的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的高压涡轮叶片工作温度已达到1600摄氏度以上,远高于单晶材料的许用温度(1000摄氏度左右),为保证高压涡轮的可靠运行,研究人员针对高压涡轮叶片端区复杂流动和传热问题开展了气膜冷却布局方法的研究。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工程热物理所在航空压气机失稳预报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近日,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先进燃气轮机实验室在航空压气机失稳预报方面取得了研究进展。航空发动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大俯仰角飞行、高机动飞行、眼镜蛇动作、吸入蒸汽等情况下会遭受到进气畸变,进气畸变是诱发压气机失稳的主要因素之一。压气机失稳会增加涡轮的负荷和热应力,诱发轴流压气机叶片的强迫振动,甚至有可能对发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在压气机机匣处理设计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先进燃气轮机实验室团队在压气机机匣处理优化设计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航空发动机的推重比与效率导致了其压气机级负荷的不断提升。在压气机内部复杂非定常流动的作用下,较高的负荷会加剧流动不稳定性,轻则导致发动机特性的急剧恶化,重则造成发动机熄火或者致使叶片断裂,从而造成整台发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工程热物理所在高空太阳能无人机轨迹规划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无人飞行器实验室团队利用深度强化学习技术,开展了基于能量优化的太阳能无人机轨迹规划研究。该项研究为增强高空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自主飞行、智能规划能力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高空长航时(HALE)太阳能无人机依靠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可在临近空间停留数周或更长时间,以执行通信中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工程热物理所在中温太阳能驱动源头蓄能方面取得新进展
分布式供能是满足我国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及可再生能源利用重大需求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当前分布式供能系统中,不可逆性大、可再生能源比例低、主动调控性差的难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分布式供能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于近期开展了理论、方法和系统三个层面的研究工作。研究小组发展了化石燃料热化学转换与源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工热物理所在CO2近零排放燃煤发电系统集成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分布式供能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研究人员围绕超临界水煤气化技术,开展了CO2近零排放的发电系统集成方法与机理研究。研究小组深入研究了超临界水煤气化过程能量转换机理,找到了提升能量利用效率的最大潜力,提出了系统集成原则和方法,进一步发明了CO2近零排放的发电系统,研究表明该系统的净发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工程热物理所在城市垃圾焚烧飞灰流化熔融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工程热物理所循环流化床实验室研发团队,近日提出稻壳/垃圾飞灰流化共融路线,解决垃圾飞灰熔融需要的能量和助熔剂问题。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焚烧飞灰的无害化处理“最后一公里”难以解决,垃圾飞灰作为危险废弃物,其处置严重依赖于引进技术,成本极高,已成为垃圾焚烧全过程中污染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瓶颈问题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在利用仿生锯齿尾缘降低翼型气动噪声方面取得进展
近期,工程热物理所研究人员在利用仿生锯齿尾缘降低翼型气动噪声方面取得进展。风力机发展趋向于大型化,叶片尺寸的增大导致叶尖的速度也随之增大。叶片在高速旋转过程中产生的气动噪声不仅对风电场周边居民带来严重的困扰,而且还限制了机组的设计,从而影响发电效率。为此,研究人员利用仿猫头鹰锯齿尾缘结构开展叶片的降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