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波
生态学博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生态所副所长,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先后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环保科技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奖”,受国家环保总局表彰一次。n教育经历l1988-1992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生物学本科l1993-1996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污染生态学硕士l2001-2007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城市生态学博士n工作经历1996年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2003年9月被聘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区域城市与生态保护创新基地”副研究员,2008年10月被聘为研究员,2009年4月起担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副所长。n主要研究方向主要致力于城市和区域生态领域的研究,在区域生态质量评估技术方法、生态城市规划理论技术方法、城市生态承载力及遥感GIS生态应用等方面取得有特色的创新性科研成果。n专著及论文1、张林波.城市生态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2、孟伟,舒俭民,高吉喜,张林波,等.区域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3、舒俭民,高吉喜,张林波,等.全球环境问题.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主编.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图集.科学出版社,20025、高吉喜,张林波,潘英姿.21世纪生态发展战略.贵州科技出版社,2001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编委之一.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培训教材.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7、张林波,李文华,刘孝富,等.承载力理论起源、发展与展望.生态学报,2009,29(2):878-8888、张林波,李兴,李文华,等.人类承载力研究面临的困境与原因.生态学报,2009,29(2):889-8979、张林波,李伟涛,王维,等.基于GIS的城市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析模型研究——以深圳市为例.自然资源学报,2008,23(1):69-7810、张林波,王维,吴春旭.基于GIS的视觉景观影响定量评价方法研究.生态学报,2008,28(6):2784-279111、张林波,舒俭民,王维,等.“生态环境”一词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辨析.生态学杂志,2006,25(10):1296-130012、张林波,刘孝富,舒俭民,等.人类承载力“K值”影响因素.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6):54-5913、张林波,曹洪法,高吉喜,舒俭民.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生态学杂志,1998,17(4):33-3814、张林波,曹洪法,沈英娃,等.苏、浙、皖、闽、湘、鄂、赣7省酸沉降农业危害——酸沉降农业生态综合危害分析.中国环境科学,1998,18(1):12-1515、刘孝富,张林波,舒俭民,等.生态足迹压力空间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环境科学研究,2008,3:110-11516、王桥,王文杰,郑丙辉,刘玉平,张林波,等.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遥感学报,2003,7(6):490-497n完成及在研项目1、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项目《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第五完成人,2001-20022、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项目《中国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主要编写成员,2002-20033、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项目《销毁日本遗华化武挖掘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第五完成人,2002-20044、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技术与典型地区研究》第二子专题:生态环境质量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专题负责人,1999-20065、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黄河源区生态质量演变原因及控制对策研究》,子专题副组长,1999-20066、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助项目《经济快速发展型城市生态承载力特征调控机理和估算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在研7、《深圳生态城市建设规划》,项目负责人之一,2004-20068、《青岛生态城市建设规划》,项目负责人,2001-20049、《珠海生态城市建设规划》,项目负责人,2001-200410、《烟台生态城市建设规划》,项目负责人,2001-200411、《昆明生态城市建设规划》,项目负责人,正在编制中12、《成都生态城市建设规划》,项目负责人,正在编制中13、《“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目标与对策研究》,项目负责人,200514、《蚌埠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项目负责人,正在编制中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正在编制中16、《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负责人,200517、《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项目负责人,2005n荣誉及获奖情况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J-231-2-04-R03),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技术与典型地区研究,第三完成人,20082、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保护科技一等奖(KJ2007-1-04-G03),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技术与典型地区研究,第三完成人,20073、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J-231-2-05-R05),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第五完成人,20024、国家环保部三等奖(KJ2008-3-26-G05),深圳生态市建设规划研究,第五完成人,20055、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保护科技三等奖(KJ2005-3-10-G05),吉林省敦化市哈尔巴岭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挖掘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五完成人,20056、国家环保总局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J98118-05),黑河流域(张掖、阿拉善)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第五完成人,19987、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HBJ2008-1-G05),深圳生态市建设规划研究,第五完成人,2005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39、国家环保总局表彰,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200210、中国GIS协会第五届青年科学工作者优秀论文三等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评价某研究院试验基地建设对明十三陵的景观影响,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