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是发展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在儿童早期,两者孰为“因”孰为“果”一直存在争议。针对这一争议,该研究团队以我国学前儿童为被试,通过三个时间点的追踪研究设计,首次采用国际领先的统计分析模型——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Random Intercept Cross-Lagged Panel Model,简称RI-CLPM)从个体间和个体内两个层面对接受性语言这一重要的早期语言成分与执行功能这一高级认知调节能力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考察并发现,在学前早中期,儿童接受性语言与执行功能三大成分(抑制控制、注意转移和工作记忆)间均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到学前中后期,儿童接受性语言与工作记忆的双向促进效应仍存在,但接受性语言与抑制控制和注意转移之间的关系呈单向模式,即抑制控制和注意转移的提升有助于儿童接受性语言的发展,但接受性语言的发展对执行功能这两大成分无显著促进效应。
该研究首次阐明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和接受性语言之间的关系及其复杂性,进一步拓展了语言与思维之间关系的动态技能理论,也为我国儿童早期语言和自我调节技能的教育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此次在《发展心理学》上发表研究成果,也标志着我校在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科研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发展心理学》是国际SSCI一区收录期刊(IF="3.845),在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文章链接网址:https://psycnet.apa.org/record/2022-1325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