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红兵,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系主任兼“光功能材料与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2006年3月入选中国科学院化学所“****”,2009年获国家****科学基金资助,2013年入选“北京市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并在2004和2014年以第三完成人身份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付红兵教授是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和《物理化学学报》和《化学学报》杂志编委,在有机微纳光功能材料和器件领域总共发表文章200余篇,包括:J. Am. Chem. Soc. (16),Adv. Mater. (17),Angew. Chem. Int. Ed. (18),文章他引万余次,H-因子57。其中论文10余篇次作为研究亮点被C&EN News、Nature及其子刊等著名学术期刊报道和点评。

袁广阔,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考古系主任,兼任中国考古学会夏商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荣获河南省第一批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以及国家级、市级一般项目多项。其中,他先后主持发掘的辉县孟庄,焦作府城遗址均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研究成果如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上的《考古学视野下的黄河改道与文明变迁》、《光明日报》上的《观迹定书:考古学视野下夏商文字的传承与发展》等对黄河文明及夏商文字等进行考证,论证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研究中不断创新。出版专著13部,发表论文80余篇。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夏商周考古、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北京****”计划是2012年底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实施,北京市最高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一批居于世界科技前沿、富有创新能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名家大师,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智力支撑。该计划从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选拔,每两年评选一次。2021年全市共有17人入选“北京****”。
此次两位****入选“北京****”计划,为学校“十四五”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提供良好开端。“十四五”时期,学校将紧紧围绕杰出人才引育战略目标,完善人才队伍体制机制建设,以高端人才为引领,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