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数学 学校重点建设学科,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由8位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其中教授3名,德国洪堡学者2名。研究成果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1项,霍英东青年教师( 研究类)二等奖1项,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1项,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1项,北京市拔尖人才项目1项。目前主持的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项目,北京市教委 重点项目等。在Numerische Mathematik,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SIAM J. Sci. Comp.等计算数学方向的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有:偏微分方程高精度数值解法、计算流体 力学、量子计算等。1、偏微分方程的高精度数值解法方向。主要研究偏微分方程的高效有限元方法的构造及超收敛分析,为实际科学工程计算提供精良的计算方法。指导教师:林群院士。2、 计算流体动力学方向。主要研究流体力学中的高精度有限体积格式和高维复杂流体的数值模拟,代表性的方法是广义黎曼问题(GRP)格式。指导教师:李杰权 教授。3、量子计算方向。利用 量子力学中概念对信息处理、计算方法提出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属于物理学、数学、信息理论和计算方法的交叉研究。指导教师:费少明教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方向:应用概率统计、随机运筹学等。1、应用概率统计方向。该方向是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线性模型等理论 与方法的系统应用作为主要研究领域,该方向侧重于面向实际问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并且着重在教育心理试验、教育教学方法,教育绩效评估等有关教育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指 导教师:费少明教授。2、随机运筹学方向。该方向所涉及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排队论及其应用、随机网络的性能分析及其优化、光纤通讯网络及无线通讯网络的优化设计、系统可靠性分析等领域。 该方向着重于面向实际问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围绕有关国计民生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指导教师:张汉勤教授。
数学物理 学校优势学科, 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科院自然科学一、二等奖3项;教育部新世纪创新人才基金1项。在 Arch.Rat.Mech.Anal., Ph.Rev.Let.,等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有:量子场论和量子信息中的理论问题。1、量子场论方向。主要研究:超弦、Seiberg-Witten理论、超对称理论、共形场论、拓扑场 论、离散场论以及可积系统及其中有关代数、几何、拓扑、方程、分析中的数学问题。指导教师:吴可教授。2、量子信息方向。主要研究:量子纠缠与可分性、量子计算等相关问题。指导教师: 吴可教授,费少明 教授,王志玺 教授。
数学教育 学校传统优势学科, 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方向:高师数学教育、中小学数学教育研究。曾经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在数学教育方面,承担了国家级高中 骨干数学教师的培训任务;作为主要单位之一,参加了国家高中和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主编或参加编写了多部有影响的中学数学教材。指导教师:林群院士,王万良 教授,王尚志 教授,李庆 忠 教授。
数学与信息技术 学校优势学科, 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方向:CT成像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目前该专业有一支二十多人的研究队伍,以检测成像校级重点实 验室为依托,拥有先进的X射线、CT实验装置和良好的计算环境。实验室有多项研究成果用于开发国产工业CT设备 。指导教师:张朋 教授。
植物学 北京市重点学科。“植物学”博士点在植物抗逆、植物营养的分子作用抗理和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向有较好研究基础,并取得具有创新 性的系列成果。相关研究方向采用“功能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生物信息学”等方法技术,重点对基因的表达调控抗理进行解析,力图寻找基因与相应生物学功能之间的关系。另外,谈水藻类生理生态研 究方向以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对北京密云水库、官厅水库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水体富营养化与水生藻类群落动态变化的关系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 该博士点的研究人员近年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或子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充足的科研经费能够为博士生培养提供坚实基础。
遗传学 该博士点的“生物演化” (重点在昆虫、脊椎动物起源与进化)具有鲜明特色,处于国际领先研究水平。“数量与群体遗传”在 郭平仲教授带领下,在依频选择理论等方向取得显著成就,在上个世界90年代初分别在Science 和DNAS上发表了高水平研究论文。细胞与分子遗传方向在在叶绿体分裂的分子调空机理、染色体操作与细胞 分裂行为、保卫细胞开闭的分子调空机理等开展深入系统研究工作。经济植物(作物)优良品质控制基因分离及应用方向,采用功能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技术分离相关基因,并用于作物品质改良。微生 物发酵方向重点在生物质能转换研究领域,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离、改造相关基因,为将纤维素等原料转换成酒精能源提供应用技术。相关研究人员近年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973项目、863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等。为博士点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