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导师介绍(3)

中国地震局 /2010-05-11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大陆地区深部速度结构、火山地震学、浅层地震勘探、震源机制等方面研究。曾主持完成了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等多项科研任务。目前负责承担的科研课题有:科技部社会公益项目子课题“长白山天池火山地震监测研究”、地震局十五项目子课题“高分辨率地震波综合探测”,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 重点基金 1 项。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的科研项目曾获得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于 1998 年获第五届“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工作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目前正指导培养 2 名硕士研究生。

吴庆举简介

吴庆举,男, 1966 年 8 月出生于江苏高邮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0 年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毕业后,考取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1996 年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 1999 年聘任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2 年评为研究员。

主要从事深地震反射、浅层地震反射、地震波信号分析、宽频带地震波波形正演与反演、深部构造及地球动力学的研究工作。曾 负责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科委“攀登计划”预选项目、中国地震局重点项目的子课题。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作为主要参加者的科研项目 “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结构及印度 - 欧亚碰撞过程的研究”获 2001 年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地壳结构及其构造意义”获 2003 年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目前正指导培养 2 名硕士研究生 , 协助指导 2 名博士研究生。

吴忠良简介

吴忠良,男,中共党员, 1963 年 5 月出生于辽宁铁岭, 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 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 1985 年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获学士学位, 1988 年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获硕士学位, 1991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构造地质与地质力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1 年至 1993 年在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历任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第十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兼职副主任。担任《地震学报》中、英文版副主编、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 IASPEI 中国委员会主席、国际理论物理中心( Abdus Salam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 Associate 。

曾 主持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 973 ”计划项目专家组成员并担任其中课题负责人。 荣获赵九章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后奖,曾被评为地震局“地震科技新星”、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全国地震系统先进工作者,并当选过全国青联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入选中国地震局“跨世纪人才工程”及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200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于1994年获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3人;在读博士生3 人,硕士生4人。

修济刚简介

修济刚,男, 1956 年 8 月生,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1982 年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毕业,理学学士; 1997 年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系在职研究生毕业,法学硕士; 2004 年中央党校经济学在职研究生毕业。 1999 年获研究员资格。历任中国地震局计划财务司司长、北京市地震局局长、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现任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兼任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减灾协会副会长,北京民防协会副会长。

80 年代到 90 年代中期,从事地震监测和预报的研究与管理工作,参加的深井地震波观测与研究,全国分区走时表的研究,全国地震数据库规范的编制等,分别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 年至今,主要开展大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探索与 研究,如地震监测预报系统的建设、综合防御的管理体系研究与建设、城市地震应急、紧急救援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等。 以北京市为例所做的北京市防震减灾立法特色及其实践,作为第一负责人,获得 2003 年度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参加编写的著作有:《中国地震震源机制》,《全球地震震源机制》,《全国地震分区走时表研究》,作为主要作者著作有:《城市防震减灾的探索》( 2005 年出版)。代表性论文有《城市应急避险场地的研究》,《北京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特色及思路》等。 2005 年遴选为硕士生导师。

许力生简介

许力生,男,中共党员, 1965年出生于甘肃省武威市,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1年7月于兰州地震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5年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随后赴德国汉堡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曾多次到美国地质调查局和法国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做高级访问学者开展合作研究。现任第一研究室主任、《地震学报》中英文版编委、中国地震学会外事委员会委员、IASPEI中国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天然地震和非天然地震的震源物理研究、地震地面运动的解释等。承担和参加了科技部“ 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地震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和中国地震局重点攻关项目等。目前主要从事破坏性地震的震源运动学和几何学研究、地震的孕育物理背景的研究,以及天然地震和非天然地震震源物理性质差异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10多篇,曾获北京市第六届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第三届李善邦青年地震优秀论文一等奖。荣获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称号、中国地震局“新世纪优秀人才百人计划”人选,并首批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曾获2003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第四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2003年度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2004年开始招生,目前正在指导培养2名硕士研究生。

杨建思简介

杨建思,女, 1958 年 4 月出生于四川南充,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 1982 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 1994 年 3 月毕业于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历任地球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第四研究室主任,现任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从事地震预测方法研究及软件研制、地震观测技术、华北地震观测与大震速报和数字地震学研究等工作,负责承担的重大工程项目荣获 2003 年度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多次获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曾任第七、八届中华青联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 1993 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十大杰出青年, 1994 年被评为国家地震局科技新星, 1995 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6 年入选中国地震局跨世纪人才第一层次人选, 2002 年入选中国地震局新世纪优秀人才百人计划人选,同年当选为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2003 年被中国地震局授予“地震科考勇士”称号。 2004 年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培养毕业 1 名硕士研究生,协助培养了 1 名博士研究生。目前指导培养 3 名硕士研究生。

尤惠川简介

尤惠川,男, 1959 年 6 月出生于福建南安,研究员。 1982 年 1 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专业,获理学学士, 1984 年 12 月毕业于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地质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活动构造与地震构造研究,浅层物探与深浅构造关系研究,地震安全性评价与地震区划等研究工作。主持承担或参加了中国地震局“八五”、“九五”、“十五”科研项目专题、子专题及地震联合基金课题多项,负责完成了水利、石油、海洋、地矿、核电等部门的横向科研项目数十项。在断层活动性及其古地震学标志、构造相互作用、变形协调及深浅构造关系、强震构造机制、潜源构造属性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作为主要参加者的科研项目曾获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4 项,其论文获国家地震局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 1 项。以第一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17 篇,撰写工程与科研报告 13 本(篇);与人合作出版《滇西北地区活动断裂与地震》等学术专著 3 部、编著 1 部、行业标准 1 部。 2005 年遴选为硕士生导师。

俞言祥简介

俞言祥,男, 1964 年 8 月出生于江苏省泰县,研究员。 1985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获学士学位, 1988 年毕业于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2002 年获博士学位。现担任第二研究室主任。

曾从事过中国大陆地壳应力场的研究,有关的研究成果获 1993 年度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6 年后主要研究方向为长周期地震动研究与近场强地面运动模拟研究。根据长周期地震动研究不足的现状和我国长周期结构物抗震设计的需要,开展了长周期地震动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应用于许多重要工程,如琼州海峡跨海工程、杭州湾大桥、香港青龙大桥等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用三维有限差方方法对北京地区进行了地震动模拟研究,探讨盆地结构对地震动的影响。近十年来,共负责课题 10 多项。目前在研的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科技部 973 项目子专题、中国地震局十五项目专题等多项。参加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20 多项,担任中国地震局活断层项目专家组专家。发表论文和会议宣读论文约 60 篇,其中第 1 作者论文 20 余篇。获得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 项,电力勘测设计科学技术进步奖应用成果一等奖 1 项。目前指导培养 1 名硕士研究生,协助指导 1 名博士研究生。

赵凤新简介

赵凤新,男,中共党员, 1962年7月出生于辽宁营口,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工程力学系,1987年毕业于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2年在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负责和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了多项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其中广东岭澳核电站厂、秦山核电二期等多项重大核电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由他负责主持完成的,为这些重大工程提供了设计地震动时程。他还负责完成了中国地震局与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合作研究项目 “大城市震害预测方法研究”、福建永安市、龙海市等地震害预测工作。作为主要骨干成员,参与编写了《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国家标准《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及其培训教材,并担任全国地震安评上岗人员培训教师。他编制的应用软件被中国地震局作为地震安全性评价标准软件进行推广应用。1996年荣获第四届“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工作奖”特等奖,1998年12月获团中央、科技部、全国青联颁发的“第三届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入选中国地震局“跨世纪人才工程”和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99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培养指导了 1 名博士、 2 名硕士均已顺利毕业,目前正指导 2 名硕士、 1 名博士后研究人员。

郑需要简介

郑需要,男, 1955 年 7 月生于河南,研究员。 1982 年毕业于河南师范 大学物理系,后留校任教, 1988 年在兰州地震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分配到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工作。 1998 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捷克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访问, 1999 年起在捷克查尔斯大学地球物理系学习,于 2002 年获博士学位,后在法国 Total 石油公司做博士后研究, 2003 年回国到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

研究领域为地球内部物理学, 长期从事深地震测深的反演和解释,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主要开展地震波 复杂各向异性介质理论和应用研究。目前负责承担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人事部留学人员回国科技资助项目等。 近五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 10 多篇,其中被 SCI 收录 5 篇,作为主要贡献者参加的科研项目先后两项荣获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5 年遴选为硕士生导师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