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消毒的那些“不知道”
疫情当前,消毒成为我们日常防疫的重要举措,科学消毒才能最大发挥功效。历史上消毒经历了哪些阶段?哪些消毒误区会使消毒适得其反?本期视频带你一起科学消毒大作战!
消毒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一环,疫情当前,各种消毒方法、消毒产品成为关注焦点。医学史上,消毒对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起着巨大作用。
早在我国殷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已饮用煮沸的水防病。汉代就有记载用草药熏蒸房屋和衣物。北魏的《齐民要术》中有用茱萸消毒井水的记载。再观国外,公元前1200年,古希腊人采用燃烧硫磺薰蒸净化空气。15世纪的威尼斯人采用食醋薰蒸消毒信封。
古人的消毒措施只能算是消毒发展史的经验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期,消毒灭菌技术突飞猛进使消毒进入到应用阶段。
1811年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发现了二氧化氯;1820年漂白粉问世;1839年碘酊被研制出来,这些至今都被作为重要的消毒剂。
1837年,德国生理学家施旺证明腐败作用是生物原因引起的并且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杀死这种生物。
1847年,匈牙利的塞麦尔维斯博士证明了“产褥热”是通过医生的手传播的,提出医护人员必须用漂白粉消毒双手,这可谓是化学消毒法的开始。
1865年,英国医生约瑟夫·李斯特发现用石碳酸擦试伤口可以显著减少伤口腐烂,要求医生术前术后用石碳酸进行手部和器械消毒。
他被誉为“现代消毒之父”。
1877年,紫外线被证实具有杀菌作用,从此被应用于医学领域。
1878年,德国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证明细菌是导致感染性疾病的原因,他还在其著作里阐述了各种细菌的形态和特征并介绍了灭菌方法。
1880年,美国强生公司出版《现代外科抗菌伤口处理方法》,为外科手术消毒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同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尚柏朗
研制了高压灭菌器,在热力灭菌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20 世纪后半叶,消毒学的研究以及消毒应用开发层出不穷。如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甲醛和戊二醛的应用、臭氧消毒技术等。其中,甲醛、环氧乙烷和戊二醛更被称为消毒发展史上三个里程碑
由于疫情的关系,消毒已经成为大家的必要举措,外出归来,日常清洁,消毒之后才会安心。人们热议的消毒方法和产品是否真的有效?怎样消毒才能起到作用呢?
消毒和灭菌是一回事吗?
“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能杀死抵抗力极强的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只能实现细菌数量减少到不再引起发疾病。
而“灭菌”则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病毒和真菌的全部病原和非病原微生物,从而达到无菌的状态。
酒精度数越高,消毒效果越好吗?
酒精抗击病原体的主要手段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研究显示,浓度为70%-75%的酒精消毒效果最好,可以渗透并破坏病原体。但过高浓度的酒精会使病原微生物表面的蛋白质较快凝固,阻挡酒精进入微生物内部消毒。
家庭需要买紫外线灯进行消毒吗?
很多人认为一盏紫外线消毒灯就可以把整个房子都消毒了,但其实紫外线等照射面积有限,一盏30W紫外线灯管只可照射10平方米,且照射存在死角。其次,紫外线对物体的穿透能力很弱,只能杀死桌椅表面的微生物,无法消灭被套、坐垫等物体内部的细菌。另外,紫外线照射产生的臭氧难闻且有毒副作用,还存在致盲和皮肤癌的风险。
还需注意的是医用和家用紫外线灯是有区别的,市面上的紫外线消毒器,也存在质量参差不齐,效果不一的问题。
暖气片上放白醋可以消毒室内空气吗?
食醋中乙酸成分仅占6%-8%。而且用来熏蒸进行空气消毒的是过氧乙酸哦,乙酸并没有消毒的作用。实验结果也表明,食醋熏蒸前后房间的菌落数没有明显变化,达不到杀菌抑菌的目的,也不能改善空气的清洁度,还是应该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空气消毒。
含氯消毒剂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有何不同?是否可以用于家庭消毒?
市场上常见的含氯消毒剂有84消毒剂、漂白粉、漂白水等。含氯消毒剂溶于水后会产生次氯酸,消毒效果良好,适用于家庭 公共场所等。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含“氯”字的产品都是含氯消毒剂,要看主要成分是否含有“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含氯消毒剂具有一定刺激性和腐蚀性,要按照使用说明要求正确配置和使用。过氧化物依靠氧化能力使病毒受损。过氧乙酸多用于工业和农业,而双氧水则较适合家庭使用。值得注意的是过氧化物刺激性高,使用时要小心;双氧水不稳定,存放久了会失效。
两种消毒剂强强联手效果好?
很多人都已经知道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含氯消毒剂碰到洁厕灵里面的酸性物质会释放氯气,引发氯气中毒。但你知道吗?84和酒精混用也会产生有害物质,84之所以可以消毒全靠次氯酸钠释放出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的氯原子。当84和酒精混合后,氯原子和酒精接触,消耗了有效氯的同时,还可能形成致癌或具有突变性的氯代有机物,在人体中积累,成为健康隐患。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对消毒更了解了呢?科学消毒,将病毒消灭于萌芽,为自己和家人创造安全的居住环境!
(医学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