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蚜虫是我国小麦上最重要的害虫,每年由麦蚜为害引起的小麦减产达10%-40%,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生产与粮食安全。狄草谷网蚜属半翅目、蚜科,是我国各麦区的蚜虫优势种,在中国曾被误定为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目前仍在普遍沿用。狄草谷网蚜为寡食性的刺吸式害虫,主要寄主植物为麦类作物及禾本科杂草;生殖方式分孤雌生殖与有性生殖两种,孤雌生殖种群中存在有翅与无翅的二型性,是研究蚜虫-寄主植物协同进化,比较广食性与寡食性差异机制,有、无性生殖方式交替,翅表型可塑的理想模式昆虫。
V1.0版本的狄草谷网蚜基因组大小为397.90兆,ContigN50长达2.05兆;含9条scaffolds,与狄草谷网蚜染色体数目一致(2n=18),scaffold N50长达36.26兆;注释出16006个编码基因,重复序列占基因组的26.41%,基因杂合度约为0.573%,GC含量约为30.253%。以上指标均证明该蚜基因组属高杂合、复杂昆虫基因组,相关进展具有突破性。与其他13种蚜虫或节肢动物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狄草谷网蚜与豌豆蚜关系相对较近,大约在7.69-8.83亿年前由同一祖先分化为目前的2个种。
该蚜精细基因组图谱组装工作的完成,随着后期更多个性化数据装配和分析,新版基因组精细图谱将保持持续更新,对深入开展蚜虫功能进化、表型可塑性等表观遗传学,植物-蚜虫-天敌多营养级互作研究奠定良好基础,在应用及基础研究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究开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通讯员 汪开卷)
原文链接: https://academic.oup.com/gigascience/article/doi/10.1093/gigascience/giz101/5552228?guestAccessKey="35d5be3d-f142-404a-8d2e-8b92c0e27a6e
![](http://www.caas.cn/images/content/2019-08/2019082709284286055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