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杨庆文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13






姓  名:杨庆文   性 别: 男 
职  称:研究员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yangqingwen@caas.cn
个人网页:
课 题 组:野生稻种质资源


本人简历
杨庆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团队骨干专家。兼任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保护协会民族生态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理事。
1982至19867年,在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遗传育种专业学习;1997至1999年,留学于澳大利亚Adelaide大学获农业生物技术专业硕士;2001至2004年于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生物技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86至1997年,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和助理研究员;1999年至2005年,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作物科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2006年至今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期间2008至2013年任农业部/UNDP联合执行的GEF项目“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首席科学家,2015年起,任“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和“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办公室副主任。
研究方向:
野生稻遗传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
主要贡献:
长期从事野生稻资源保护研究工作,致力于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国内外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保护生物学、新基因发掘、种质创新和水稻起源进化等研究领域。(1)组织全国科研人员对我国野生稻进行了全面调查,查清了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的种类与分布,收集和异位保存国内外野生稻种质资源2万余份(其中国外野生稻1000余份),建立了我国野生稻GPS/GIS信息系统。(2)利用保护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国内外率先建立了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技术体系,研究成果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应用于国外相关研究。(3)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基因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中国野生稻进行了基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明确了野生稻的遗传分化规律,确定了中国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中心,为水稻起源与进化提供了分子证据。(4)针对气候变化加剧,开展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以及野生稻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优异基因的发掘和研究工作,筛选出大量抗病虫和抵御极端环境的野生稻优异资源,并利用远缘杂交、胚拯救、染色体置换技术将野生稻优异基因导入栽培稻,鉴定具有野生稻优良性状材料,并结合基因芯片技术进行新基因发掘,获得栽培稻所缺乏的新基因。(5)密切跟踪研究农业生物多样性、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国际研究动态,掌握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国际条约和法律法规,代表农业部参加《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际谈判30多次,为中国代表团在谈判中掌握主动权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主持农业部和科技部研究课题及国际合作课题20余项,出版著作8部,发表论文80多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项,制定行业标准3项。培养博士3名、硕士25名(含联合培养)。
获奖成果和荣誉称号:
(1)“云南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研究”,2005年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
(2)“广西野生稻全面调查收集与保存技术研究及应用”,2014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3)“海南野生稻遗传多样性保护及种质创新研究”,2014年获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4)“中国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多样性研究”,2008年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九
(5)“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和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2013年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七
在研科研项目:
(1)农业野生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专项(首席科学家)
(2)东南亚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专项(主持人)
(3)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支撑计划(子课题主持人)
(4)第三次全国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主要执行人)
(5)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专项子课题(参加人)
(6)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子课题(参加人)
主要论文和著作:
(1)Wei X, Qiao WH, Chen YT, Wang RS, Cao LR, Zhang WX, Yuan NN, Li ZC, Zeng HL, Yang QW* (2012) Domestication and geographic origin of Oryza sativa in China: insights from multilocus analysis of nucleotide variation of O. sativa and O. rufipogon. Molecular Ecology, 21: 5073-5087.
(2)Wei X, Wang RS, Cao LR, Yuan NN, Huang J, Qiao WH, Zhang WX, Zeng HL, Yang QW* (2012) Origin of Oryza sativa in China inferred by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of organelle DNA. Plos One, 7: e49546.
(3)Qiao WH, Chen YT, Wang RS, Wei X, Cao LR, Zhang WX, Yang QW* (2012) Nucleotide diversity in Waxy gene and validation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in relation to amylose content in Chinese microcore rice germplasm. Crop Science, 52: 1689-1697.
(4)Xin Wei, Weihua Qiao, Nannan Yuan,Youtao Chen, Rongsheng Wang, Lirong Cao, Wanxia Zhang, Qingwen Yang* & Hanlai Zeng*. 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 (2014)61:121-142.
(5)杨庆文,黄娟. 中国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作物学报,2013,39(4):1-9.
(6)杨庆文,秦文斌,张万霞,乔卫华,于寿娜,郭青.中国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实践与未来研究方向.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14(1):1-7
(7)曹立荣,魏鑫,黄娟,乔卫华,张万霞,杨庆文*. 基于线粒体基因片段核苷酸多态性的亚洲栽培稻起源进化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14(1):18-24
(8)袁楠楠,魏鑫,薛达元,杨庆文*. 海南黎族聚居区山栏稻的起源演化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14(2):202-207.
(9)王荣升,魏鑫,曹立荣,乔卫华,张万霞,杨庆文*.基于叶绿体基因多样性的中国水稻起源进化研究.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12(5):686-693
(10)杨庆文,余丽琴,张万霞,时津霞,任军方,苗晗.东乡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原位保存群体的遗传分化和保护策略研究.中国农业科学 2007,40(6):1085-1093
制定标准:
(1)“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建设技术规范”,农业部2008-08-28发布,2008-10-01实施,第一起草人;
(2)“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监测预警技术规程”,农业部2012-12-07发布,2013-03-01实施,第一起草人;
(3)“农业野生植物异位保存技术规程—总则”,农业部2012-12-07发布,2013-03-01实施,第一起草人。
新品种保护权:
(1)品种名称:中作香糯1号;公告号:CNA007251G;培育人:杨庆文 张万霞 张效忠 乔卫华 裘宗恩 台德卫






相关话题/作物 中国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