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孙君明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13



姓  名:孙君明   性 别:男
职  称:研究员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sunjunming@caas.cn
个人网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Junming_Sun
课 题 组:大豆高产优质育种

组长简介:
孙君明,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4年获青岛农业大学果树专业学士学位;1997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获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7月-2003年6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工作,2003年7月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工作。期间于1999年8~9月赴美国伊里诺依斯州立大学开展大豆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的合作研究;2002~2003年赴波兰科学院植物遗传研究所进行有关植物抗性遗传的合作研究。2005年7~8月赴日本九州国家农业研究中心开展大豆品质性状的合作研究。目前,任作物遗传育种中心副主任,北京国家大豆改良分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大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作物遗传育种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生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大豆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包括大豆产量、蛋白质、油脂、脂肪氧化酶、胰蛋白酶抑制剂、脂肪酸和异黄酮等品质性状。
主要贡献:
1. 国内较早开发出针对脂肪氧化酶、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生化和DNA标记用于大豆高产和品质育种,选育出国内首批低豆腥味和低抗营养因子大豆新品中黄18、中黄28、中黄31和中黄46等;创建了豆奶风味品质感官评价方法;以RIL群体为材料,采用SSR和SNP标记的方法,构建了一张包含5785个标记,总遗传图距2255.18 cM的大豆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标记间平均遗传图距为0.43 cM。针对大豆主要品质性状,如异黄酮、脂肪酸、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等定位了大量相关QTL,并进行了参考基因组比对,获得了一批针对主要品质性状关键候选基因,基因功能正在认证中。在此基础上选育出国内首个高异黄酮大豆新品种—中豆27和异黄酮含量最高的大豆品种—中黄68。
2. 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审定的高产优质专用大豆新品种共28个,包括国审品种10个,省审品种18个;其中参与广适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中黄13的繁育与推广工作,该品种已通过国家和9个省市审定,连续9年位居全国大豆种植面积之首,是近20年来唯一年推广面积超千万亩的大豆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近1亿亩,2011年和2012年分别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超高产高油大豆品种中黄35已连续四年在新疆地区创造亩产超400公斤的全国大豆高产典型,2012年创亩产421.37公斤的全国大豆单产纪录,2013年获大北农科技进步二等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授权专利2项;参编专著7部;近年来,在TAG、Food Chemistry、BMC Genomics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包括3名留学生),硕士研究生10名,其中2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奖励,2名研究生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获奖成果和荣誉称号:
“广适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中黄13的选育与应用”分别于2010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六完成人;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八完成人;“超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中黄35的选育与应用”2013年获大北农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大豆三类优异品质新种质创建”于2000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2017年获Food Chemistry杂志优质审稿人奖;1999年获“庄巧生奖励基金” 奖励;2010年获所级“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在研科研项目:
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主持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
3. 北京市科技计划(主持人)
4.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主持人)
5.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参加人)主要论文和著作:
1. Pei R, Zhang J, Tian L, Zhang S, Han F, Yan S, Wang L, Li B*, Sun J*.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QTL associated with soybean isoflavone content. The Crop Journal, 2018, 6: 244-252. (*corresponding author)
2. Li, B., Fan, S., Yu, F, Chen Y, Zhang S, Han F, Yan S, Wang L, Sun J*. High-resolution mapping of QTL for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soybean using 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17, 130(7), 1467-1479. (*corresponding author)
3. Ma L, Li B, Han F, Yan S, Wang L, Sun J*. (2015) Evaluation of the chemical quality traits of soybean seeds, as related to sensory attributes of soymilk. Food Chemistry, 173:694-701. (*corresponding author)
4. Fan S, Li B, Yu F, Han F, Yan S, Wang L, Sun J *. (2015) Analysis of additive and epistatic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underlying fatty acid components in soybean seeds across multiple environments, Euphytica, 206: 689-700. (*corresponding author)
5. Li B, Tian L, Zhang J, Huang L, Han F, Yan S, Wang L, Zheng H* and Sun J*.(2014) Construction of a high-density genetic map based on large-scale markers developed by specific length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 (SLAF-seq) and its application to QTL analysis for isoflavone content in Glycine max. BMC Genomics, 15:1086. (*corresponding author)
6. Zhang J, Ge Y, Han F, Li B, Yan S, Sun J*, Wang L. (2014) Isoflavone content of soybean cultivars from maturity group 0 to VI grown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 91:1019-1028. (*corresponding author)
7. Li B?, Sun J?, Wang L, Zhao R, Wang 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between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varieties Infected with soybean cyst nematode race 4 in Glycine max.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4,13(12): 2594-2607. (?co-first author)
8. Sun J*, Sun B, Han F, Yan S, Yang H and Kikuchi A. (2011) Rapid HPLC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12 isoflavone components in soybean seeds.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10(1): 101-105. (*corresponding author)
9. Sun J*, Irzykowski W, Jedryczka M and Han F. (2005) Analysis of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population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and host plants by RAPD markers.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47(4): 385-395. (*corresponding author)授权专利:
1. 丁安林,孙君明,提高或降低异黄酮含量的大豆种子的培育方法,中国,授权公告日,2002年9月18日,专利号:ZL**.2。
2. 孙君明,李斌,范胜栩,韩粉霞,闫淑荣,王连铮。定性定量检测大豆脂肪酸组分的气相色谱方法。2017.03.08,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9.7。
3. 孙君明,李斌,范胜栩,韩粉霞,闫淑荣,王连铮。与大豆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性状连锁的Indel标记及应用。2018.7,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0.6。获得植物新品种权:
1. 中黄68,孙君明,韩粉霞,闫淑荣,杨华,品种权号:CNA**.3
2. 中黄203,孙君明,韩粉霞,闫淑荣,杨华,李斌,品种权号:CNA**.4
3. 中黄73,孙君明,王岚,赵荣娟,李斌,王连铮,品种权号:CNA**.3
4. 中黄78,孙君明,韩粉霞,闫淑荣,杨华,李斌,品种权号:CNA**.0
5. 中黄45,王连铮,孙君明,王岚,赵荣娟,李斌,品种权号:CNA**.4
6. 中黄46,韩粉霞,孙君明,闫淑荣,杨华,品种权号:CNA**.1
7. 中黄54,王连铮,孙君明,王岚,赵荣娟,李斌,品种权号:CNA**.3
8. 中黄60,韩粉霞,孙君明,闫淑荣,杨华,品种权号:CNA**.8
9. 中黄61,韩粉霞,孙君明,闫淑荣,杨华,品种权号:CNA**.7
10. 中黄63,韩粉霞,孙君明,闫淑荣,杨华,品种权号:CNA**.6
11. 中黄72,韩粉霞,孙君明,闫淑荣,杨华,品种权号:CNA**.5
12. 中黄207,韩粉霞,孙君明,闫淑荣,杨华,品种权号:CNA**.2
13. 中黄208,韩粉霞,孙君明,闫淑荣,杨华,品种权号:CNA**.1
14. 中黄211,韩粉霞,孙君明,闫淑荣,杨华,品种权号:CNA**.0
15. 中黄212,韩粉霞,孙君明,闫淑荣,杨华,品种权号:CNA**.9
16. 中黄204,闫淑荣,韩粉霞,孙君明,品种权号:CNA**.6
17. 中黄55,闫淑荣,韩粉霞,孙君明,品种权号:CNA**.5审定品种:
1. 中黄37,2006,国家;2010,安徽;2011,国家;2015,国家;排名第四。
2. 中黄45,2009,北京;2014,国家;排名第二。
3. 中黄46,2009,北京;2013,国家;排名第二。
4. 中黄47,2009,国家;排名第二。
5. 中黄52,2010,北京;排名第三。
6. 中黄54,2012,国家;排名第二。
7. 中黄55,2010,国家;排名第三。
8. 中黄60,2011,北京;排名第二。
9. 中黄61,2012,国家;排名第二。
10. 中黄63,2011,北京;排名第二。
11. 中黄64,2012,北京;排名第一。
12. 中黄65,2013,北京;排名第三。
13. 中黄67,2012,北京;排名第四。
14. 中黄68,2013,北京;排名第一。
15. 中黄72,2013,北京;排名第二。
16. 中黄73,2014,辽宁;排名第一。
17. 中黄78,2018,国家;排名第一。
18. 中黄203,2018,北京;排名第一。
19. 中黄211,2018,北京;排名第二。
20. 中黄204,2018,北京,排名第三。




相关话题/作物 中国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