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桂英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13






姓  名:李桂英    性 别: 男 
职  称:研究员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liguiying@caas.cn
个人网页:
课 题 组:生物质能源  



本人简历:
李桂英,理学博士,研究员,《Bioenergy Research》和《核农学报》编委,中华科技交流基金会专家委员、全国生物柴油协作组专家组副主任委员,全国农村能源行业标准委员会和能源行业非粮生物质原料标准委员会委员,高粱遗传与种质创制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9年河南农科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农学硕士学位;1989-1995年在河南农科院粮食作物所从事甘薯遗传育种研究;1995-1998年在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1998-2003年在中国农科院原子能所从事小麦、高粱诱变遗传育种研究;2003年3月至今,在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专门从事能源作物(能源高粱)遗传育种研究。2001年曾赴巴西考察甜高粱、甘蔗生产以及燃料乙醇生产技术,2007年10月-2008年3月在美国TAMU作访问****。
研究方向:
高粱分子育种和种质创新。
主要贡献:
多年来,曾从事甘薯、小麦和高粱遗传育种以及生物质能源等多方面的研究,均有一定成果。主持或参与参选育甜高粱、甘薯新品种11个。曾获省级奖励6项,其中,北京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3名)、河南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6名)、二等奖2项(第2、9名),河南省科技星火三等奖2项(第3、10名)。发表论文60余篇,著作4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
获奖成果和荣誉称号:
(1)高淀粉、短蔓甘薯新品种GS豫薯13号,河南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
(2)促进小麦遗传改进的高效诱变技术及其基础,2001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3)高产、优质、耐瘠甘薯新品种豫薯8号的选育,1997年河南科技进步二等奖。
(4)GS豫薯六号大面积示范推广与利用研究,1998年河南省星火三等奖。
在研科研项目:
1.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
主要论文和著作:
(1)Liu Y, Nie Y-D, Han F X, Zhao X N, Dun B Q, Lu M, Li G Y. Allelic variation of a soluble acid invertase gene (SAI-1) and development of a functional marker in sweet sorghum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Molecular Breeding, 2014, 33:721–730
(2)Liu Y, Dun BQ, Zhao XN, Yue MQ, Lu M, Li GY.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key enzymes activities and sugar content in sweet sorghum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stems at physiological maturity stage. Australian Journal of Crop Science, 2013, 7 (1): 84-92
(3)Xue S, Steinberger Y, Wang J S, Li G Y, Xu X Y, Xie G H. Biodiesel Potential of Nonfood Plant Resources from Tsinling and Zhongtiao Mountains of China, Bioenergy Research, 2013, 6(3):1104-1117
(4)李桂英,岳美琪,叶凯,聂元冬,顿宝庆,刘洋,赵伟华. 甜高粱茎秆汁液锤度与可发酵糖含量的关系. 核农学报,2013,07:968-974.
(5)李桂英,葛耀相,梁文育,覃守贵,王秀玲,顿宝庆. 甜高粱填充甘蔗榨期生产燃料乙醇的可行性. 生物工程学报,2010,07:974-981.
(6)刘洋,顿宝庆,张保明,路明,李桂英. 甜高粱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SPS3-1)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2011,03:357-363.
(7)刘洋,赵香娜,岳美琪,顿宝庆,张保明,路明,李桂英. 甜高粱蔗糖合成酶基因(Susy2)的克隆及结构和功能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0,01:24-29.
(8)聂元冬,刘洋,顿宝庆,王智,钟海丽,李桂英. 甜高粱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基因(SAI-1)cDNA全长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2014,02:262-269.
(9)聂元冬,钟海丽,顿宝庆,叶凯,王智,朱莉,李桂英. 甜高粱SAI基因的表达与茎秆糖分积累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2013,21:4506-4514.
(10)王秀玲,程序,李桂英. 甜高粱耐盐材料的筛选及芽苗期耐盐性相关分析[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06:1239-1244.
(11)赵香娜,李桂英,刘洋,陆平,顿宝庆,岳美琪,张璞. 国内外甜高粱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8,03:302-307.
(12)赵香娜,岳美琪,刘洋,顿宝庆,赵伟华,谭亮,李桂英. 国内外甜高粱种质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 04:407-412.
获得专利:
(1)李桂英、刘洋、顿宝庆、路明.鉴别可溶性酸性转化酶等位变异的甜高粱材料的分子标记. 中国,授权日期,2011年09月28日,专利号 ZL2.X
(2)顿宝庆、赵萱、王智、李桂英、路明. 粳稻木糖异构酶基因的功能及其应用,中国,授权日期2013年6月19日,专利号8.0
(3)顿宝庆、赵萱、王智、李桂英、路明. 一种草酸青霉菌及其应用,中国,授权日期2013年4月17日,专利号4.X.
(4)顿宝庆、曲小爽、李桂英、张保明、路明. 一种桔青霉菌株及其应用,中国,授权日期2011年12月14日,专利号 1.3.
(5)吴薇、路明、李桂英、顿宝庆、高振江.一种哈茨木霉菌株及其应用,中国,授权日期2011年03月23日,专利号1.7.
(6)王智,顿宝庆,李桂英,路明.一种细菌木糖异构酶基因及其应用,中国,授权日期,2015年01月21日,中国,1.0.
(7)黄大昉,朱莉,郎志宏,李桂英. 一种以甜高粱幼穗或幼穗诱导愈伤组织为外植体遗传转化方法,中国,授权日期 2011年12月21日,专利号 2.X,
(8)黄大昉,朱莉,郎志宏,李桂英. 甜高粱幼穗愈伤组织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中国,授权日期,2011年11月23日,专利号26.
审定品种:
(1)新高粱9号,2010年,新疆审定。
(2)冀甜杂3号,2011年,吉林审定。






相关话题/作物 中国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