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目录说明·电子工程学院 | ||||||||||||||||||||||||||||||||||||||||||||||||||||||||||||||||||||||||||||||||||||||||||||||||||||||||||||||||||||||||||||||||||||||||||||||||||||||||||||||||||||||||||||||
电子工程学院经过多年的建设,在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光电子、通信与信息、计算机、物理电子学等方面取得了的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学院下设 6个教学科研中心,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49人。现有光学、光学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生物医学工程等1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在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光学工程6个专业招收博士生。 “光学”、“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群招生的导师有徐大雄教授、余重秀 教授、 沈树群教授等 9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学信息处理、光波技术与光纤通信、无线信号识别与处理及图像处理、光电子技术与功能器件、光纤通信与无线通信及其融合等。该学科群承担并完成国家级、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并积极开展横向协作开发项目,曾获国家级、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现已具备成熟的光纤光栅技术及其新型器件的研发基础和条件。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招生的导师有刘杰教授等8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信息安全、电信网络管理、嵌入式系统研究等。本专业导师曾获国家级、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拥有完善的科研环境和充足的科研经费,可为研究生提供半额或全额奖学金。 “计算机应用技术”、“电路与系统”专业招生的导师有宋俊德教授、邓中亮教授、吕玉琴教授等23人,主要研究方向有:现代服务业理论与技术、无线移动互联网、下一代网络及终端、多通信系统的融合、智能通信及终端、网络信息安全、无线通信中的数学方法研究等。该专业导师曾获得国家级、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拥有部级(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国家科技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和863以及国家自然基金等多项项目,有完善的科研环境和充足的科研经费。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招生的导师有我校副校长张英海教授、宋梅 教授、魏少军教授等 4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及电子工程技术、无线移动互联网、下一代网络及终端、多通信系统的融合、通信集成电路等。该硕士点曾获得国家级、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承担了国家科技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和863以及国家自然基金等多项项目,有完善的科研环境和充足的科研经费。 “机械电子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招生的导师有邓中亮教授、陈远知教授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机电系统设计与智能化计算机控制,多媒体信息处理等,有充足的科研经费。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招生的导师有张洪欣副教授等3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与生物医学中的信号处理、宽带无线接入与智能信号处理、系统生物学等。 电子工程学院已培养硕士生约760人。这些毕业生有的出国留学,有的在国内创业,还有很多在外企、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及大中型通信企业工作。其中微软中国前总裁唐骏博士是我院毕业生的杰出代表,美国CIENA公司全球前副总裁周建会博士是我院研究生教育水平的直接体现。我院同国内外电信行业有广泛的合作与交流,美国Intel、Microsoft、瑞典Ericssion、日本NTT Docomo、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卫通是这些企业中的典型代表。 | ||||||||||||||||||||||||||||||||||||||||||||||||||||||||||||||||||||||||||||||||||||||||||||||||||||||||||||||||||||||||||||||||||||||||||||||||||||||||||||||||||||||||||||||
|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