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门类:工学
一级学科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科代码:0817
二级学科名称:工业催化
学科代码:081705
本学科于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一名,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余人。本学科依托在现代催化研究所和“可控化学反应基础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211工程”建设支持下,拥有现代化的各种催化剂的测试、评价装置及催化剂物理性能及其表面结构核体相结构测试系统。每年承担着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10余项。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可控制催化反应、定向合成目标产物、环境友好催化剂的制备、反应分离一体化、纳米材料、纳米粒子自组装新方法新工艺的研究、能源化学、催化基础理论研究及分子设计在催化方面的应用等方面都取得可喜成果。现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专利30项,省部级科研成果鉴定10余项。每年有近三十余篇学术论文发表,其中有30%被SCI引用和摘录。与国际知名的大学、科研单位有密切合作关系和学术交流,每年有数名国外专家和国家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来校访问讲学,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本学科学术水平在国内和国际享有一定声誉,每年都输送一批硕士生和博士生到国外学习深造,逐步成为国家培养工业催化专业人才的摇篮。
一、培养目标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在工业催化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能够在学科或专业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
二、研究方向
1、纳米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及纳米新型材料及催化剂的研究
采用纳米粒子有序自组装的新工艺,研制新型的无机—无机及无机—有机高分子纳米复合功能材料,研究其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2、可控化学和环境友好的催化剂新材料的研究
开展原子经济反应,定向合成目标产物的可控制化学的研究;研究开发超临界催化反应过程和超临界催化反应的催化剂;实现清洁生产零排放,催化反应分离一体化新型反应工艺和催化剂。
3、分子设计理论的研究
采用先进的分子设计和分子模拟,调控设计高性能的新型催化剂;通过配体调变作用改变催化剂的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有效提高催化剂的选择和活性。
4、催化反应动力学的动态研究
采用动态过渡应答技术研究催化剂的扩散吸附、表面反应、脱附等动力学行为,为阐明催化作用机理和催化剂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
5、新型催化材料和新催化反应的开发
分子筛材料;超微粒子;新型固体酸、固体碱等新催化剂的开发,广泛应用于酯化反应、烷基化反应、羰基合成等和石油化工领域。
6、金属配合物催化作用研究
过渡金属配合物、金属原子簇、新型配位体的合成、配位体的调变作用,研究配位体的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对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
7、催化作用原理与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反应机理,对催化反应中间体、过渡态、反应途径进行理论计算,为新催化剂的设计、反应工艺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8、采用最先进技术开发和研究新型纳米复合光催化剂
研究其催化反应机理,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化工,环境化学,绿色化学和自洁净、低辐射日常生活领域中。
三、知识域要求
掌握在工业催化学科国内外发展趋势,掌握催化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深入了解工业催化最前沿的工程技术和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