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保障性工程研究
文献类型 | 学位 |
作者 | 宋太亮[1] |
机构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授予学位 | 博士 |
年度 | 2003 |
学位授予单位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语言 | 中文 |
关键词 | 保障性;保障性工程;系统工程;可靠性;维修性 |
摘要 | 装备保障性全面反映装备系统的质量,是战斗力的基本组成要素.随着装备复杂程度和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装备的质量与可靠性问题日趋严重,装备保障考虑滞后的问题制约着部队战斗力的形成和发展,传统学科难以担当扭转这种局势的重任,装备保障性工程应运而生.(1)该论文首次系统地提出了装备保障性工程的概念并建立了装备保障性工程的基本框架,这是一种新的尝试.该文试图通过这一新的工程专业,探索一种实现装备系统保障性目标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并加速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2)该文研究提出了"保障性要求确定"过程."保障性要求确定"就是将用户的使用需求转换成一系列保障性定性和定量要求的过程.保障性要求分为三类:针对装备系统的保障性要求、针对装备的保障性要求和针对保障系统及保障资源的保障性要求.这三类要求又可划分为定量要求和定性要求.保障性要求的确定要经历从初定到确定、由使用要求转换成设计要求、由综合特性要求分解成单一特性要求的细化、分解、转换并权衡的反复迭代的过程.该文为保障性要求确定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首次将质量功能展开(QFD)应用于保障性要求确定过程.(3)建立了一套备选保障方案权衡分析程序,包括六个步骤.给出了备选保障方案权衡的单因素和多因素权衡分析方法.(4)提出保障性指标验证方法,即指标的试验与评价.将寿命周期的试验与评价分类两大类:一类是研制试验与评价;另一类是使用试验与评价.阐述了保障性指标验证技术,研究了保障性指标验证的类型,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保障性设计特性的试验与评价、保障系统及资源的试验与评价和保障性使用评估.(5)首次研究提出了保障资源延误时间的量化模型.研究提出了保障资源延误时间的各类影响因素,并给予归类.由统计分析得出,备件是导致保障资源延误的主导因素.根据延误时间形成的机理,给出两种保障资源延误时间的计算模型,并分析得出降低保障资源延误时间的根本措施.(6)在国内首次系统地研究了软件保障性的概念,分析了软件的故障特征曲线,以及软件保障与硬件保障的异同点;探讨了引起软件保障的原因及后续保障要求;分析研究了软件保障资源的种类和内容;提出了软件保障计划的内容,包括相关的任务、进度、资源和输出. |
影响因子:
dc:title:装备保障性工程研究
dc:creator:宋太亮
dc:date: publishDate:1753-01-01
dc:type:学位
dc:format: Media: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dc:identifier: LnterrelatedLiterature: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
dc:identifier:DOI:
dc: identifier:ISB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