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光明日报》:迈过科研起步期的那道坎——青年科学家把握“关键十年”的故事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光明日报》2021年11月16日(记者 杨飒)报道:
迈过科研起步期的那道坎
——青年科学家把握“关键十年”的故事

??【青年聚焦·科研初期的“关键十年”】
??“实验步骤对不对?研究方向行不行?这条路还要不要走下去?”在科研起步阶段,很多科学工作者几乎每天都要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每天都要面对疑惑和不确定的探索。科研创新路上,没有人能给出确定的回答,包括探索者自己。
??唯有日复一日地尝试,持续一年、两年、三年……一些青年科学家坦露,从博士毕业开始算起,他们至少有五至十年的时间白手起家,历经艰难,向着自己第一个学术成果进发。如果是基础学科,时间可能更长。
??“这个阶段很复杂,有进步,却总有曲折。”尽管艰难,一些乐观的青年科学家仍将它称之为“黄金十年”。
??近年来,他们在科研初始阶段的处境越来越被重视,国家及院校机构持续加大对科研工作者的扶持力度,社会各界也伸出了援助之手,呼出鼓励之声。如腾讯发起的“科学探索奖”等社会类项目,就选择并资助一些优秀的科研人员,为他们科研初始阶段提供帮助。
??本期青年说,我们走进第三届“科学探索奖”的部分青年科学家,一起回顾他们在关键十年里的难忘瞬间,分享他们在科研道路和现实压力之间寻求平衡、实现突破的故事。
“解锁密码”的灵感来自寻常的积累
??“既然是创新,前方当然没有先例可循。”80后青年科学家、北京大学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副主任、第三届“科学探索奖”信息电子领域获奖者马仁敏说。
??在读博士期间,马仁敏参与实现了国际上首个等离激元纳米激光器。当时,等离激元纳米激光器需要被冷却到液氦温度才能工作。

耐住寂寞,厚积薄发,马仁敏不断寻求信息电子领域的突破。
??做博士后时,马仁敏想研究在室温下即可工作的等离激元纳米激光器,“夜以继日地在实验室搞了半年多时间,做了几百个器件,都没有成功”。
??马仁敏回忆:“凌晨两三点,我一个人在实验室。旁边一个很大的液氦罐子,零下两百多度,往外冒白烟。我就坐在那里想:‘我为什么做不出来’。”
??在科研起步阶段,马仁敏记不清有多少个日子重复着这样的情景,希望立了又破,破了又立,成功似乎不远了,可这“不远”究竟又是多远呢?
??也就是那个凌晨,一次意外的尝试,马仁敏发现了室温等离激元纳米激光器的实现途径。马仁敏“动若脱兔、趁热打铁”,拿出全力跟进研究,最终成功发表了这项成果。“在失败中学习,在挫折中收获意外之喜,是科研中最有乐趣的部分。当你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者‘绝处逢生’的时候,心情是非常好的。”马仁敏说。
??直到现在,马仁敏仍然时常有“柳暗花明”的喜悦之感。在研究微腔中如何操控光时,马仁敏发现,光并没有按照事先设定的顺时针方向走,而是按照逆时针方向走。为什么?
??“我们花时间搞清楚这件事情时,发现了一个光辐射新机制。”马仁敏说,“找到问题‘解锁密码’时的成就感、揭开问题真相时的释然感,非常美妙。”
??科研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没有那么多石破天惊。特别在最初阶段,科学家不得不经历平淡无奇又漫长的日子。“我们都希望做出科学上重要的突破,但重大突破并不容易。所以做科研需要既心怀理想,又脚踏实地。停滞不前时,不如找一些重要的、又适合自己当前能力的课题。”马仁敏说,而那些柳暗花明的“奇迹”,往往就存在于这个过程里。
单打独斗难,那就聚成一团火
??博士毕业回国,80后青年科学家、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第三届“科学探索奖”前沿交叉领域获奖者吕琳媛,在当时学校的支持下组建团队、搭建科研平台。
??她和团队始终以一种“科研敢死队”的状态,步履不停。2013年,吕琳媛及团队成员出版了专著《链路预测》,这是国内在网络信息挖掘与社会经济复杂性研究领域的开创性工作。
??一群人的奋斗与一个人独自拼搏完全不同。“从个人来讲,科研相对比较单纯,但是从团队的整体来看,肩上的担子就重了许多,需要想办法养活‘一大家子人’。”这对吕琳媛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吕琳媛带领科研团队在前沿交叉领域迎难而上、拼搏迈进。
??“四个科研人员、两个科研助理、二十多个学生,每年都有一笔不小的支出。作为负责人,除了科研以外,申报项目、申请经费、支持团队研究也是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另外,吕琳媛还帮助了一些家里较贫困的学生出国留学。
??作为团队带头人,既要钻研工作,也要有全局方向性的把控能力。在团队管理上,吕琳媛会鼓励大家去做面向未来的、探索性的、“从0到1”的工作,同时也兼顾好在现有评价体系下的考核性任务。在吕琳媛看来,这种鼓励既是给团队里更年轻的人的,也是给自己的。
??团队不怕苦,多年来迎着困难拼搏迈进。“我和团队发表的论文引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许多其他领域的****会将我们的方法用来分析处理他们各自领域的问题。比如,在系统生物学上,****可以用我们的方法来做致病基因的预测等。这对于我和团队来讲非常重要,也很有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和“被需要”的真实感受,让吕琳媛在起步的关键年份里有了一种使命感。“作为团队负责人,需要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快速成长,在成长中去带动青年老师和学生的发展。”团队需要吕琳媛,吕琳媛也认为自己离不开团队,她将自己获得的成长归因于团队的共同努力。
??因为坚持原创性研究,吕琳媛的科研路越走越宽。无论是毕业后供职的杭州师范大学,还是如今所在的电子科技大学,她都得到学校的鼎力支持。“科学探索奖”主办方曾明确表示:“我们设立这样的奖项,就是想支持青年科学家展望未来。”
??在关键年份里的奋斗,让吕琳媛对自己的专业领域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交叉科学的研究不是为交叉而交叉,而是交叉之后能够解决原有理论和方法无法解决的难题,这也激励着我和团队一直去思考未来工作的价值,思考这些工作能够带来哪些新的发现、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哪怕只是一点点小小的推动。”吕琳媛说。
既然搞科研,就要有信念感
??荷叶为何不沾水?蝴蝶翅膀为何变色?金枪鱼怎么减阻?鸽子如何通过传感导航……大自然中各种生物充满奥秘的“技能”,都是青年科学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第三届“科学探索奖”先进制造领域获奖者陈华伟做仿生研究的灵感来源。

作为机械工程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陈华伟从自然界中寻求灵感解决工程技术难题。
??师法自然,从自然界中寻求灵感解决工程技术难题,是陈华伟的日常工作。
??在博士毕业刚回国的那几年,陈华伟曾陷入困惑:在国外一直做先进制造的基础研究,自己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入国内的研究环境?怎么才能做好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的融合?
??“既然搞科研就要有信念感,带着信念感先观察、后行动。”陈华伟在跟知名院士们取经时,得到了这样的建议。同时,他发现“不能不重视基础理论只做工程,也不能只做理论研究不做工程,而是需要打通它们各自的全过程,结合起来做”。
??不冒进,不盲从,用心观察之后再作选择、下力气,陈华伟面前的科研道路明朗了起来。“功能牵引”成为陈华伟研究的指导理念,“想解决哪个工程应用难题,就去寻找自然界中生物原型的功能相似性,兼顾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
??针对医疗和航空领域防滑和防粘的需求,陈华伟和团队成员经过细致分析和多次试验,找到了树蛙和猪笼草“帮忙”。猪笼草的表面湿滑,有优异的湿滑机制,能使虫子在上面无法驻足来捕食虫子;而树蛙有优异的防湿滑特性,湿润环境下可以在树上爬行,刚好可以站立在猪笼草上面。
??独到的眼光,精准的选择,大大缩短了科研项目从酝酿到出成果的时间。2016年,陈华伟团队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猪笼草口缘区表面液膜连续定向搬运机制》一文,揭示猪笼草的新型湿滑机制及应用展望,得到很多科学家的赞许。因为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机械工程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以第一作者和通讯****身份在该期刊发文,都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
??今年9月,第三届“科学探索奖”名单公布时,“科学探索奖”发起人之一、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鼓励大家的话令陈华伟印象深刻。“尖端的科学、前沿的技术对于我们中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青年科技工作者如今越来越受重视。”陈伟华感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是科研“幼苗”成长所需要的雨露和养分。
??如今,陈伟华已顺利走完自己科研起步阶段的“关键十年”。他说,这些年里锻炼的科研品质、积淀的科研经验,让自己充满生命力,让自己更有信心面对未来科研道路上的更多个“十年”。
编辑:贾爱平
相关话题/科研 科学 工作 工程 基础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北航召开院长联席会 部署近期重点工作
    北航新闻网11月11日电(记者胡译文/文宋超/摄影)11月10日上午,我校在如心会议中心大报告厅召开院长联席会。校长徐惠彬,副校长陶智、刘树春、黄海军、王云鹏、张广、吕卫锋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徐惠彬主持。会议现场会上,王云鹏领学了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有关精神。吕卫锋传达了学习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暨首届全国教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海淀区选举委员会北航分会完成投票选举工作
    北航新闻网11月6日电(通讯员熊曦月/文记者邸白鹭通讯员陈家珩秦瑜航朱权熊曦月/摄影)11月5日是海淀区第十七届区人大代表选举日。北航分会全体选民积极行使民主权利,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本次选举投票日为确保投票选举和疫情防控“双战双赢”,在两校区分散设置了67个投票站,机关党委、人事处在如心大报告厅设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结题评审会在北航召开
    北航新闻网11月2日电(通讯员赵鑫)2021年10月29日上午,由尹泽勇院士主持,北航承研的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航空发动机自主适航规章的制定策略和技术路径研究”和“中国航空发动机自主适航规章的顶层架构和瓶颈技术簇特征研究”项目结题评审会在我校唯实会议中心召开,受疫情影响本次会议采用线下、线上同步进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中法工程师学院第二十七次管委会召开
    北航新闻网10月25日电(通讯员恩娓娓/文郭尔健/摄影)近日,中法工程师学院第二十七次管委会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召开。学院管委会主席、我校校长徐惠彬院士,管委会副主席、法国巴黎中央理工大学集团主席、巴黎中央理工-高电大学校长索贝朗教授,中央理工大学集团全球校区副主席科塞院士,里昂中央理工大学校长德布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北航学子在2021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中喜获3项金奖
    北航新闻网9月23日电(通讯员史成坤齐海涛)2021年9月16日-18日,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主办,教育部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清华大学承办的2021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原“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于清华大学举行。本届大赛有来自全国690所高校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北航召开院长联席会 部署近期重点工作
    北航新闻网9月16日电(记者宋超)9月16日上午,我校在沙河校区主楼四层多功能厅召开院长联席会,校长徐惠彬,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何新洲,副校长刘树春,党委副书记赵罡,校长助理王荣桥、张耀天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徐惠彬主持。会议现场会上,何新洲传达了中央巡视学校党委反馈意见精神。刘树春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2位北航青年科学家获2021年“科学探索奖”
    北航新闻网9月14日电(航宣)9月13日,2021年“科学探索奖”揭晓,共50位青年科学家获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赵巍胜教授、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陈华伟教授榜上有名。赵巍胜,教授、博导,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IEEEFellow,中国科协第十届委员会常务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北航召开2021年暑期工作会 谋划“十四五”学校高质量发展
    北航新闻网9月1日电(记者王晴/文邸白鹭宋超/摄影)9月1日,北航2021年暑期工作会召开。会议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和“十四五”开局之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科学应对教育领域深刻变革,系统谋划推进学校“十四五”开局工作,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北航召开科研课堂试点工作研讨会
    北航新闻网7月15日电(通讯员王佳妮)7月12日下午,我校科研课堂试点工作研讨会在如心会议中心大报告厅召开,副校长黄海军、王云鹏,校长助理王荣桥、吕卫锋,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科学技术研究院、教务处、校团委、人事处负责人,各相关学院负责人及科研课堂工作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校长王云鹏主持。实验室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北航举办“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英语科研演讲大赛”复赛
    北航新闻网12月17日电(通讯员孙梅刘威/文刘家祥/摄影)为提高广大学生使用英语从事科研创新、学术交流和专业学习的能力,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日前,我校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承办了“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英语科研演讲大赛”的赛区复赛,我校外国语学院学生刘远博在指导教师孙梅、姜全红的悉心指导下,在比赛中凭借出色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